从夏商到了周朝,王位承继是讲究道统、法统、血统的。而道统传承与老子的职责有关。老子作为东周的“守藏室之史”负有管理王室典籍、重器的职责。典籍是王权正统的象征,也是治国理政必需的档案资料。不仅宣誓的是皇权,更被视为天下正统的象征,此即为道统。
《吕氏春秋》记载:“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图法传至周。说明道统异性传承的原则,“天命有规,有德据之”。老子所管“守藏室”,可谓是干系重大,但也先占得窥天机的先机。然而一件事改变了国家文化命运,也改变了老子的命运。留下千古之谜。老子留下了“道可道,非长道”的箴言。
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景王薨,嫡长子亡。王位悬而未决。庶长子王子朝与后来的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gài)相继争夺王位,王子猛亡、王子丐在局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先后数次不惜通过借助外来晋国势力,以武力介入王室即位之争。王子朝只能带领百官及跟随者携带大量的宝物、典籍投奔楚国。王子朝是投奔还是暂避居楚国,从王子朝一有机会就反取王城来看,其投楚难以成立。老子作为周守藏室室史,是跟随王子朝奔楚的。因突遇楚国国君初丧,被困于南阳。后又逢楚国内乱,局势诡异。周之典籍重器此后下落不明。
王朝更迭王位继承,道统、法统、血统,缺一不可。官学典籍在中古代表着道统天命。血统表明正统纯正。嫡庶有序则礼定承继法统。王位继承嫡庶制度+兄弟传承血统制自周公制礼得以明定。西周君位继承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夺权上位,保留了血统,能者也可获得道统,但是法统就乱了。此后禹传九鼎、秦传玉玺均先后代表王权正统。此后唐太宗、宋太宗皆系于此。包括武则天传位困局。
干系此等重大职责的老子何许人也?如孔子所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大智慧如孔子者尚不能语老子。可见老子高山仰止不能望其项背也。
异姓改朝换代相传,就是看代表文明正朔的官学典籍掌握在谁手里,只有观天象有德者才有资格顺天命做天子。而作为典籍的掌管者老子在周传道统延续上负有职责。典籍失散,这是天命难违还是渎职失责?秦、楚、赵谁能问鼎道统?避祸启天,对于当时的老子而言一定面临决断参悟。
老子选择西出关隘,如入大海不知行踪,是预示着天命归秦还是秦之扑朔?如果这批典籍不是下落不明而是效仿夏商史官携归于秦,那么项羽的那把大火后会怎么样?
如今王子朝墓葬“不见冢”的考古发现是否预示着典籍行踪将重显盛世,天佑华夏?(转自:这屋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