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以上的这些文字明确地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暑假非常有幸认识了彩虹花和阅汇的时老师,听了几节时老师的课,让我感受良多,受益颇多。阅读是属于心灵的,阅读是需要用一生去坚持的,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做好家长亲子多样化阅读指导的合作伙伴。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特点的需要,培养幼儿任何方面的能力,都要按照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操之过急。对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年龄特征,因为单纯强调阅读能力的发展而缺乏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会落入给孩子增加阅读负担的困境,从而失去阅读兴趣。
调查发现,家长在具体的阅读指导过程中,对孩子各年龄段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阅读,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阅读是将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活动,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因此我们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特点来采取针对性的指导。
在上阅读课时,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