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书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从那之后就知道了,人性中确实有些与生俱来并难以克服的弱点。
例如:没有人承认自己是恶人。尽管恶人也干过好事,好人也干过恶事,但我们为会本能把自己归类为善良的一方。
我常听见,有人在闲聊天时对别人说自己是如何善良,如何地好,但是别人却如何对不起他,如何的恩将仇报。他们会把自己做的芝麻大点的事情夸成天大,把别人做的天大的事情缩成芝麻一样的小。每当这时我都会在一旁仔细的审视他们,无论怎样都很难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善良的影子。便会想起《道德经》里的话“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诚实是件极为“可怕”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表面是说给别人听,其实潜意识里是说给自己听。我们常先选择一个能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诉说角度,然后截取整个事件中对自己有利的片段来陈述,去塑造一个能令自己的满意的形象。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自己好过,都无法诚实。
我们没有力量直面自己的过失,无力抵抗时而冒出的卑微感,失落感和恐惧感。如果诚实,我们有可能就是虚荣,自我,贪婪,暴躁,虚伪的人。我们着实不能接受这样的人设,所以我们必须“说谎”,必须用谎言来保护自己。“自我保护”是人性中最不易察觉,最难以克服的弱点。
我们的善良都是有条件的
我们的善良有太多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我们善良将不会显现。
当别人对我们善意的微笑时,我们很容易回应以微笑。但当我们遭遇到误解,不公,污蔑时,我们的愤怒就如同洪水溃堤一般。我们会认为他不配对他善良。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被人欺负,妈妈还是温和地原谅那个无论如何都不认错,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小男孩说这不公平,他应该受到惩罚。妈妈说:“孩子,你的善良与他人的错误无关”。
我的侄子也曾经在公平与报复之间挣扎了很久。面对它和同学的冲突,我总是告诉他要理解包容。有一次他和同学发生了较严重的肢体冲突,他回来跟我说他明天要打回去。我问他,整个事件你没有一点错吗?他说没有。我说,你明天一早到学校去向那个同学鞠一个躬。我侄子说为什么?我说:“如果你错了,你应该向他道歉;如果他错了,你给他鞠躬,他会很惭愧,会更好的反省他自己。“第二天我侄子放学回家,满脸激动地跟我说:“我今天主动和那个同学道了歉,结果课间的时候,那个同学在走廊里,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这话的时候,我侄子眼睛里充满了眼泪。他说原谅人真好。
中国的古人从不宣扬以个人利益为立场的公平,而是讲仁爱,和平,奉献,包容。我从小到大也遇到过很多委屈,但在心里似乎从未升起过怨恨,我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原谅他人。因为我知道,不肯原谅的心态属于自残,力度比事情本身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更大。
柔弱无声不是软弱,是不愿以恶制恶的善良,是不求他人懂得的宽厚。 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将愤怒转化为关怀,那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江海不择细流”。水的本质是处下的,随顺的。真正善良的心像水一样,没有棱角和挑剔对立的观念,那不是善恶不分,不是糊涂,而是善于分别一切却不以分别的态度来对待万物的胸襟。
善良的人不会被不公激怒,不会讨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不会怨恨伤害过自己的人。但这些善良的品质,其中最根本的基础是不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