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父亲八十大寿。不知不觉,岁月把父母推向了八十高龄。父母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未,相遇于五十年代未,在本家二爷家大女儿李素英的介绍下,才与父亲认识相遇。大姑与母亲是在太和毛巾厂的一起工作并相识相知的好姐妹,一生都是!
父亲曾是太和县支援大西北建设全县招考选拔的三十位优秀青年之一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岸边生产军用帆布用品的亚麻厂工作过。后因六十年代自然灾害,农村强壮人口锐减后,又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于是父亲母亲走到了一起。母亲家系地主身份,母亲上学到初小,本可以学医当老师等,但为减轻家庭负担而选择了进厂当工作,当与父亲相遇后,也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务农,用自己的勤劳努力,把六个子女都培养成家,成才。父母一生恩爱,坚守一生走过近六十多个春秋。
父亲和母亲一生勤劳有加,如今仍然不愿放弃农活而享受当下年轻人所说的闲在树荫下的休闲享福的生活,就连我们兄弟姐妹也反对他过度干农活。但父母总是坚持着,努力着,辛苦着,虽知艰辛,但仍然努力前行。就在前一个月左右,恰好在麦收时节,望着这几年都没有打这么好的小麦,父亲母亲在收麦抬进屋里时,不慎闪着了腰,后拍片子后发现髋骨裂缝!母亲疼痛难忍,才不得不躺下休养治疗,好在身边的大哥就是医生,每天坚持吃药吊水,还好,渐渐能拄着拐杖前行,现在基本能正常行走,经过这一段时间治疗,基本恢复。
这期间,父母之感情似乎更浓厚了。本想让母亲留在阜阳住几天,但父母之间的互相牵挂不放心,我又不忍心看他们分开的不快活,于是在生日宴后,我和爱人开车一同将父母送回太和家中!
车刚到家门口,院内的家犬就狂吠,鸡鸭也都围向刚下车进院的父母,看到此景,我也终于明白父母舍不得离开家的原因,这里需要他们。安顿好母亲后,父亲又匆忙换上工作衣服,又匆匆骑上电瓶车去了菜园,辛勤劳作近一个小时,把时令的新鲜蔬菜装上满满一车斗,顶着烈日,汗水湿透衣襟,随行的我顺道看了沿途的几个邻居,而父亲的干妈己九十有八,仍然健康且能自理,父母总是当成亲人看待,时令蔬菜都会让沿途邻居村民吃到。
当然,父母的勤劳,忠厚,坦诚待人,乐于助人,也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尊敬。每年的蔬菜育苗季,父亲总会多育苗,惠及周边村民,大都会低于市场或免费供给他们。或许至此我也明白被别人需要才是幸福,别把自己过成没有用的样子,被社会需要,被别人需要,我们的言行举止能对社会和他人有正能量,不给社会和他人添麻烦,这就是父母一生所信奉的朴素理念。这也是我渐渐领悟到的。这次母亲生病,周边邻居和闻讯的亲戚和九十多岁的姨奶和她几个儿子也从十几里外的阮桥来看望,这足以说明父母的为人。昨天早上,父亲干妈的两个女儿,大姑从北京回来,四姑从太和回来,得知母亲生病,也去探望。母亲也很开心的同时,也有所愧疚于来人,总感觉给别人添了麻烦!也总是竭尽全力地另外种方式回报。母亲都一一告诉我,我也安慰父母亲,我记得,抽时机我们再回报他们,同时,我也夸奖父母的良好人缘都是自己优秀积累的!
父亲一生都非常节俭且特别热爱农活劳动。成家后,有了我们六位兄弟姐妹们。因其种蔬菜技术特好,每年辛勤劳作,加上兄弟姐妹们的努力,日子在农村还是比较好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后,我们吃喝穿都不怎么愁。父母的辛勤劳动换来丰盈的收入,虽辛苦但也有快乐。
父亲的生日在每年的最热的六月,母亲的生日是春节后的时间,恰好相隔半年。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为父母过个生日。以前,我们都是在太和父母家里自己趁生日有个聚会,大家有次交流的机会。身为父母,总不愿意打扰别人。更怕招待不周而慢待他人,因此也一直只是儿女们有空时一齐聚聚。这也许正是父母不愿麻烦子女,更不愿麻烦亲友邻居,也怕招待不同惹意见。
如今,我们兄弟姐妹们也都不觉然步入中年季,经济状况也都还不错,父母的健康平安是我们子女们的最大福气。辛勤的父母依靠自己的努力,也赢得经济上的富足,子女也偶尔给些零花钱,父母总推托不要。其实已身为父母的我们也渐渐理解并尊敬父母,尊重父亲母亲自己的决定。作为儿女,不能拿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孝敬,更应关注其精神层面,让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能过多地干扰他们,要多抽时间去聚聚,多看望他们,让彼此之间的牵挂之情来到造更多的生活美好,让彼此慢慢变老时,不畏惧衰老,勇敢面对生命的终结,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让亲情来助力生活,让生活不留遗憾。
在与父亲一齐挥汗如雨的摘豆角,摘黄瓜和西红柿等,拔芹菜和葱苗时,我突然明白了父亲劳动的快乐,看到自己丰硕的收成,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自然丰厚的回报成了自己前行的动力。如今传统的劳动锄地除草早被人抛弃,而选择打除草剂的方式。但深懂农业科技知识的父亲,却依然每年让母亲陪伴,一起带上一瓶热开水和儿女孝敬的牛奶或饮料,坚持着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的农作方式,继续劳作着,辛苦着,快乐着,幸福着。许多人都不理解父母,包括我哥姐弟们,但我与父亲一同摘菜的感受,让我真的理解和对父母的敬意由心底而生。劳动的快乐并产生价值只有亲历者才能真正领悟得到的,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父母种的庄稼总是比别人家的好许多,收成也颇优。
劳动之余,父亲让我观察烈日炎炎下的大豆苗的长势,我也惊奇地发观,父亲亲自锄过的豆苗要比周边邻居打药的豆苗要精神的多,其叶面舒展迎风而动,而打药的豆苗叶面发黄且卷页无精打彩。我也终于明白,父亲放不下土地的原因了。今年,因母亲骨伤没能陪父亲一同下地,而父亲自己用了整整近一周锄下三四亩豆地,辛劳程度可想而知,大哥嫂也曾劝之,大哥也打电话告诉我,我也打电话劝父亲,但父亲总是坚持着,我也只有告诉他要量力,不要超强超限,量力而行。还好,父亲也深知儿女的关心,也是尽量地减少着,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最敬重且佩服的普通皖北农村的一位平凡人!我深爱我的父亲母亲,更希望两人互相陪伴,走向更美好的新时代!
2019.7.15写于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