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领域的书籍浩如烟海,每次我想学点经济学都被那些难懂的名词和专业的理论知识迅速劝退。作为一个多年对经济学都不感冒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本书。因为它的宣传语是:“《小岛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国富论》”,这简直超级加倍呀,让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据说这本书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们听的经济学故事,而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就把这个故事还原,写成了书。所以故事情节很简单又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让我这种路人小白都能够轻松地读完,全书读完大概只需要花2-3个小时,我觉得是一本很好的经济学入门科普书籍。
读完之后我就知道了经济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常常说的生产力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为什么生产力这么重要。作者用非常简洁的文字和配图把经济危机产生的源头、银行货币运营的机制、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解释得很清楚,而且可读性很强。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小岛,由于生产力的提升(渔网、捕鱼器),人们开始有了储蓄、投资,逐渐产生了社会组织—政府——国家,国家之间的货币是怎么开始流通的,美元为什么会贬值、美元贬值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通俗易懂,即使代入现实,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里面的很多比喻和例子我觉得是比较恰当的,但是作者立场鲜明,明确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有点过于绝对,所以在政治层面我觉得看看就行。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本来我还想手绘这本书的帮助自己记忆的,但是由于画工一般,所以我就梳理了一下关键情节,按照全书的发展顺序结构画了全书的思维导图帮助我记忆理解。
其实这本书主要分成两个大部分,前面主要是讲经济是如何发展运作起来的,后面主要是讲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历史上一些著名经济事件。下面我把全书的故事情节浓缩整理成7个小节分享给大家:
1、只有三个人的小岛
每人每天只能捕获一条鱼(没有储蓄、没有投资、没有消费)
A先生决定挨饿编织渔网,渔网一天可获2鱼
A决定把多余的鱼借给BC,大家都能编织渔网
2、生产力提高带来了什么
三人合伙用26条鱼投资巨型捕鱼器
投资成功,获得大量储蓄“鱼”
三人可以发展自己喜欢的“服装、交通、休闲”事业了
3、鱼被指定为货币
岛上生活质量好,吸引了其他岛民来岛
多样化经济:分工、就业,由于所有人都吃鱼,鱼成为结算工资的货币
D是个人才,别人5天(10条鱼)造独木舟,他4天(8条)就完成。他以9条鱼的价格卖出,能赚一条鱼。D专门买工具提升效率,只需2天(4条)完成。此时,售价6,赚2条。生产力的提高,如果货币供应稳定,会促使价格下降。
独木舟的价格降低了,昔日富人独享的奢侈品成为了普通消费品
4、储蓄与银行
生活水平提高,岛民越来越多,存储不安全——银行出现
银行可以存款也能贷款,都有利率,可以贷款给岛民投资。银行的鱼多了,就调高利率,鱼少了,就降低利率。
有些计划和项目太冒险,银行不投。于是公募私募等机构出现
5、政府、官鱼出现
基础设施(自来水厂),18万条鱼的投资-生产力再度提高
岛民越来越多,矛盾升级,政府组织出现,成立法院、军队等
政府收税(收鱼),制定鱼券,鱼本位。用鱼券可以兑换真鱼。
由于投资太多,存鱼不足,政府发明“官鱼”,官鱼比真鱼小很多。政府大量印发鱼券,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鱼券的购买力越来越低。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促进消费,又推出了定量鱼券(新的鱼邦券),后面又进行了”扭曲操作“,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无限期鱼券--占领华孚街。这里有一系列美国历史的经济政治事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6、岛与岛贸易
小鼓国、狂舞国加入岛际贸易,用鱼邦储蓄券结算
中岛帝国也想加入,用真鱼交换鱼券,然后用鱼券购买美岛的产品,剩下的鱼券“贸易顺差”存入鱼邦银行赚利息
由于中岛给了很多真鱼美岛,美岛贷款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美岛的捕鱼、制造业外包给中岛。美岛发展服务业。
由于多岛持有鱼券,外国有人质疑鱼券是否能兑换=真鱼。美岛决定关闭对外国的银行兑换窗口,”鱼本位“破灭。
7、棚屋风暴大危机-各岛风波
1、美岛房地产,供过于求,严重缺鱼,崩溃。此时中岛帝国愿意贷款10万真鱼给美岛,而美岛无力还贷,只能再印一堆鱼券还贷。让外国承担风险。
2、利群岛也爆发了棚屋危机,IMFC(岛际海上渔民组织)从美岛借来很多鱼券给各国政府,于是多个岛屿都持有美鱼券。
3、由于各岛都大量持有鱼券,美岛可操控鱼券数量。如果减少购买,券很快会一文不值。但中岛决定挨饿,减少购买鱼券,提升自身生产力。由出口转内销。
4、美岛持续通鱼膨胀,岛民把剩余积蓄存海外银行保值,政府禁止海外转移存款。大家都害怕鱼缩水,鱼捕上来马上就被吃掉。岛上又开始没储蓄、没信贷、没投资...
如果你也觉得我的分享有用,请多多支持,欢迎交流学习,一起进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