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能够明断是非变得异常重要。《红与黑》这本书里记载了光明被黑暗逐渐吞噬的过程,让人明白两个极端不过只在一念之差。读这本书时随着主人公波折动荡的人生经历,心情也随跌宕起伏,冥冥之中总感觉有一种潜藏在灵魂深处、无形却渗透有形的力量,这力量足以让人在绝望和失败中振作,让人在成功与欢乐中沉沦。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义的奠基作品。法国作家斯汤达在《红与黑》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于连。他拥有着远大的抱负,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却在起伏的人生和黑暗的环境中走向了一条歧途,走向毁灭。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特别是他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小说虽以爱情为主线,但却抨击了时下的政治,可谓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初读这小说时,当时是拿着一本全英书籍,需要自己慢慢翻译。引领我读完这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主人公于连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当可怜的于连被伤害到自尊心时,我为他感到悲伤;当好德•拉莫尔小姐一而三地侮辱别人时,我心头怒炎不可抑制地燃了起来;当德•瑞纳夫人为爱奋不顾身时,我热泪盈眶……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情绪跌宕起伏,不能自已。综观主人公短暂却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
小说以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便绘画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小说中的于连确是一位野心家。随着于连野心的渐渐膨胀,小说的线索也逐渐清晰。他为他年轻的理想规划着每一步,在德•雷纳尔夫人家,于连心想一定要在这个女人身上得到手,那样如果有一天发迹了,被人指责干过家庭教师这样下等的职业,就可以告诉他们是为了爱情。 然而于连与德•雷纳夫人重逢后,他感受到两颗心的平等独立,摆脱了心中一直缠绕着的因等级差异产生的自卑和怀疑,爱情在最后才爆发出的纯朴光芒,令人感怀。
认真反思,其实,于连的野心也无可厚非,他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挣扎着,妄想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使他的计划漏洞百出。于连在这个不属于他的贵族圈中打拼,渴望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每次自尊心受到打击时都使他格外悲伤。当他对德雷纳夫人施以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后,反而从社会的束缚解脱出来,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自由和幸福的本质。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对死亡。
最终于连带着他没被偷走的梦想死了,他的情人买下了他的头,悉心地埋葬了,实现了她已偷走的梦想。
反观那个时代,日复一日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使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也偷走了人们的梦想。那些资本家们过着为了金我钱不惜付出一切的日子,而贵族们则“仍旧随时能从栅栏的缝中看见罗伯斯比尔的囚车,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每个人都在自己扭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名“红与黑”也许象征了在现实社会中遇到阻碍的两种矛盾的选择:反抗或是退避。红色是和于连一样不断树立人生目标、以不同凡响的气概进行改变命运的奋斗的反抗者;而黑色代表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的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他们本身是一对矛盾体,但在社会中共同存在。当社会有了虚伪的黑色,就会有红色的反抗者,用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
红的仍旧是红,黑的仍旧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