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已经多久没有回过家了,多久没有跟父亲母亲一起面对面静静地聊聊天了,多少次拿起却不知如何开口犹疑着又放下手中的电话,即便接通了也只是一段冗长的沉默,问个好道一声珍重就草草收场……是什么让彼此渐生隔阂?是一次次的无效回应,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深深失望。伤了,痛了,也就放下了。正如微聊死于“嗯”,“哦”,“呵呵”,心死于哀默。
原生家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之初时如阳春白雪,一开始的渗透吸收都是通过原生家庭而来的,通过模仿,在婴幼儿时期性格就开始塑造了,可想而知,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在后面成长路上遇到的自我突破问题绝大多数都能从原生家庭找到根源。
三八妇女节,有一个男孩,他为他妈妈做事,结果写了一篇悲伤的日记。给妈妈讲他的小故事,妈妈似乎没有兴趣,他就在想妈妈不喜欢他的故事。他又开始给妈妈捶背,结果妈妈还是没有回应,他觉得妈妈也不喜欢他捶背。他就开始给妈妈洗脚,这下妈妈不再看手机了,妈妈开始看着他听他说说话。男孩希望得到妈妈的称赞,结果妈妈严肃地说:嗯,洗得不错,再洗重一点就好了。出门前还没忘提醒快写日记。男孩很伤心。
小男孩之所以那么伤心就是妈妈没有回应他的情绪,没有有效地回应他的行为,感觉到委屈冷落,感觉到妈妈不喜欢他,心情十分悲伤。不得不说,心,真的很敏感,很容易受伤。
我们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当你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并不表示爱不在身边。往往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都表达着爱,只是我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就忽略,忘了感恩。
希望,爱总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