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篇应该是放在镜头篇开篇的,可由于个人疏忽加排版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导致这篇镜头的基础知识放在了镜头篇的结尾,实在是不好意思啊各位!
喜欢的盆友可以点个赞,加个收藏和关注哦,如果可以的话帮忙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我都文章我也会更有动力写下去哦!
本文章图片与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会删除侵权内容
放张壁纸赔罪!
下面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视角与焦距
貌似前面几篇零零散散讲过一些,忘了,这篇当全文总结吧。
由于全画幅是目前的主流,所以下面的图片都是沿着全画幅的标准进行的,半幅即APS-C画幅需要进行等效焦距换算
所有索尼微单与尼康的非全幅数码单反相机(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都是1.5。
Canon的EOS数码单反(APS-C画幅)为1.6,(APS-H画幅)是1.3。
松下、OLYMPUS的4/3系统,转换系数是2。
全画幅相机的转换系数都是1(即无需转换)。
简单的说就是以全画幅相机作为一种标准,把非全画幅规格相机的焦距折算成全画幅相机的焦距,这样让人比较容易理解。
各个视角的景物变化示意图
拍摄时的视角关系
相机镜头的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就如上图所示,焦距越广视角就越宽。当使用35mm全画幅照相机时,14mm镜头的视角可以达到114度。相反300mm镜头的视角仅为8度15分,非常狭窄,但可对被摄体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成像。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好的认知,我多找了几张图。
视角
视角是由镜头焦距与画面大小决定的。如果画面大小固定,改变镜头焦距后,可拍摄到的被摄体范围也会随之改变。如果把这种可拍摄到的范围用角度来表示,就有了视角的概念。如果镜头焦距变长,视角会变小,图像会变大。
焦距
焦距也称为焦长,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照相机中,从镜片光学中心到CMOS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焦距也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小知识-镜头上的无限远
当将摄影镜头调整到无限远时,其实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焦距。将透镜的主平面与成像感测器的距离调整为焦距的长度,然后,远距离的物体就能在底片或感测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当镜头要拍摄比较接近的物体时,是镜头的主平面与成像检测器的距离发生变化,使得有限距离的物体得以清晰成像。
人话就是,当你想拍远距离的物体时把镜头对焦环扭到无限远那档,镜头就可以对远距离的物体进行合焦,镜头的光学素质与相机性能越好,远处的物体就越清晰。
在街拍扫街时为了应付那瞬间的抓拍,我们需要把镜头调到无穷远进行拍摄,这样才能抓拍到一闪即逝的照片
24镜头5m后是∞,最远焦点在7.8m处;50镜头10m后是∞,最远焦点在37m处;135镜头20m后是∞,最远焦点在68m处;200镜头50m后是∞,最远焦点在110m处。
但是不同品牌、不同规格、不同焦距的镜头其无限远的实际焦点都不一样。大概误差也可以接受
放图休息一下
F值-光圈
镜头通光量的大小是由F值来表示的。F值是焦距除以镜头光圈直径所得出的数值,可表示为F2.8、F4、F5.6等。F值越小,镜头通光量越多,F值越大,镜头通光量就越少。F值小时,拥有拍摄快门速度更快,可以拍出虚化效果,取景器更便于观测等优点。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翻译人话就是-焦段越长想要更小的光圈,体积就要更大!焦段越短同体积下光圈值可以做的越小(理论上是这样)
大光圈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不是一堆答案吗...
总结了一下差不多就这几种吧
1、更易于背景虚化-被摄主题的前景和后景虚化,突出主题。大光圈有显著突出主题的虚化效果(还要有一个长焦端-因为虚化也是有换算比例的-总结就是越长的焦段配合越小的光圈,虚化越好。)
2、可以相对降低快门速度-提高快门速度,达到安全快门,弥补快门速度慢所造成的抖动。可以在弱光条件下,避免使用慢的快门速度,而且可以在不大幅提高感光度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照片。
3、弱光下易拍些。同上
4、提高对焦速度-但这是相对的,光圈全开,进光量比较大,在晚上弱光下容易对焦,但是在正常光照下,由于大光圈带来更好虚化同时也带了极浅的景深,这会干扰对焦!如果在没有防抖的情况下,极易失焦。(长焦端-大光圈)
类似这种,(我知道这是画的,反正情况是一样的)这样的就是不小心手抖就失焦了
小知识-T值/镜头隐藏数值
不同镜头因为不同的光学结构、材质用料设计,即便拥有一样的焦段、最大光圈孔径,实际拍摄的效果还是有差别,光在镜头内传输的过程中势必因为材质结构因素,而导致光量的流失。因此想评断一颗镜头拍摄出来的透光性,则需要透过实拍测试,厘订一个参数作为参考,那就是以「传输」一词的英文「Transmission」为缩写的「T值」,也叫做「曝光级数」。
一般T值的数值总是会比镜头的最大光圈值要来的大,而两者数值间的差,就代表光在传输过程中流失的量,简言之,T值越接近F值.表示镜头的透光性越佳,拍出来的曝光效果也更明亮。在电影摄影镜头上,也多用T值作为镜头亮度的参考标准,特别是在以前还没有变焦镜头出现时,由于依据拍摄的距离不同,会需要更换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来「变焦」,但又不能影响拍出来的光线亮度,这时T值就是个不错的参考值。
曝光级数值除了作为电影拍摄时镜头切换使用的一种参考数据,同时也可更实际地衡量一颗镜头的品质,要实现较好的透光性,镜头在镜头的结构设计、镜片材质、镜身用料等方面的要求恐怕也比较高,因而镜头的价格也有可能比较昂贵。如果想要知道你手中镜头的透光性如何,可以参考DxO Mark的实测评分。
个人玩家自行测试相当的麻烦且繁琐,也可以咨询卖家,卖家应该都会告诉我们镜头的详细素质。
空间纵深(透视感)
改变镜头焦距后,眼前的被摄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看起来会随之变远或拉近。这种视觉效果被称为空间纵深(透视感)。例如在广角镜头下,背景看起来既深远又广阔,被摄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被夸大了。在长焦镜头下,如焦距变长,背景就感觉离被摄体越靠越近,透视感减弱。利用这种效果,当我们想把被摄体周围也一并收入画中时,可以选用广角镜头,而在只需要突出被摄体时,可以选用长焦镜头。
放2张图说明一下空间纵深
图一广角的延伸,与空间纵深
图二长焦的压缩背景,突出主题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吧。
我们进入下一部分
景深
景深(英语:Depth of field, DOF)景深是指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虽然透镜只能够将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离,远离此点则会逐渐模糊,但是在某一段特定的距离内,影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当焦点设在超焦距处时,景深会从超焦距的一半延伸到无限远,对一个固定的光圈值来说,这是最大的景深。
景深通常由物距、镜头焦距,以及镜头的光圈值所决定(相对于焦距的光圈大小)。除了在近距离时,一般来说景深是由物体的放大率以及透镜的光圈值决定。固定光圈值时,增加放大率,不论是更靠近拍摄物或是使用长焦距的镜头,都会减少景深的距离;减少放大率时,则会增加景深。如果固定放大率时,增加光圈值(缩小光圈)则会增加景深;减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则会减少景深。
对于某些影像,例如风景照,比较适合用较大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摄影时,则经常使用小景深来构图,造成所谓背景虚化的效果。因为数位影像的进步,影像的锐利度可以由电脑后制而改变,因此也可以由后制的方式来改变景深。
在等效焦距、等效光圈、对焦距离三者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景深保持一致。其中焦距和等效焦距、光圈和等效光圈的换算普遍以135传感器为标准。
看不懂?
没关系
镜头上有个景深标尺
景深标尺中使用英尺和米两种单位;当某个距离值对准白色标线时,这一距离的物体就恰好在焦平面上成像。景深表下方白色标线两侧有标示光圈值的数值,当镜头的光圈值设定为某一数值时,景深就为该光圈值标线对齐的距离标尺上的两个数值范围。
我们现在一般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相机都可以帮我们搞定这些计算,我们只要看看就好了,要是镜头没有景深标尺也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情,因为我们可能很久很久才有机会用到它。
这两张图就是景深的详细说明了
一个浅景深
一个深景深
焦点清晰从前到后的距离叫做景深。照片的景又分为-前景-中景-后景
我相信小伙伴们不会想着去算吧...
但本着科普的原则,我还是贴出来吧,我们要尽量详细!
全文总结
光圈越小(f值越大),焦点越远,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光圈越大(f值越小),焦点越近,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对于任意孔径,其焦点之后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景深的2倍。
好了本章结束一共3500字,小长篇。
本章讲了以下几点
视角与焦距
F值-光圈
空间纵深(透视感)
景深
这4点是我们拍摄时候会用到的,但我们刚开始拍摄的时候不用去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只要知道这些知识就够了,前期学习拍摄跟着感觉拍把一切交给相机这是最好的,这样我们拍的时候也能随心所欲!当然在以后的摄影进阶时笔者会详细说明怎么去使用好这几点。
喜欢的盆友可以点个赞,加个收藏和关注哦,如果可以的话帮忙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我都文章我也会更有动力写下去哦!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哦!我都会看并且回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