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时代弄潮儿 安财学子走进企业
7月9日至7月11日,在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吴利琴、英语系主任张俊梅的带领下,安徽财经大学“新青年,新方向”暑期社会实践团展开为期三天的“‘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分析:以蚌埠为例”专题调研。
实践团先后实地走访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蚌埠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凯盛集团、汇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和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发放专题调研问卷、采访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张家红。
7月9日下午,在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之后,实践团一行人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征途。本次实地调研第一站是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此之前,团队成员只是对国内电商和代购两种销售模式比较熟悉。产业园之行,团队成员参观了一些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电商企业的产品以及跨境电商的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参观过程中,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下的市场机遇深深打动了团队成员。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观蚌埠市新俊杰商贸有限公司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激励团队成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蚌埠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在与凯盛集团、汇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座谈交流会上,团队成员深刻地意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的“商务英语专业是冷门专业”话语,不过是“不学无术者”的“自我麻痹”或是“外行人”的“自我安慰”。学历是敲门砖,专业是垫脚石,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具备良好专业能力的人才并不意味着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在牢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多方面,宽领域,深层次”学习各种各样知识的人才是能把握住机会的人。
7月10日下午,服务中心之行结束后,团队成员稍作休息便开始一起制作并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研问卷设计内容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想法、对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才模式的看法和建议等角度出发。通过此次问卷的回收,团队成员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看法。不可否认,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社会关注。但是,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实践团成员坚信:商务英语专业既然存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必然有其价值。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丰原集团对新员工的岗前三个月的培训让团队成员感触颇深:好的企业就是一座大学。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知道在实际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丰原集团让团队成员明白:企业是另一座大学。在那座大学里,一名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员工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不仅仅是语言应用能力,还是熟悉企业产品知识、学习国贸业务知识、掌握财务成本知识、了解市场法规、知晓商务礼仪等能力。作为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团成员再一次被敲响“警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要重视培养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7月11日下午,团队成员开启本次社会实践最后一站之旅:采访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张家红。张老师首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的是文学院近三年来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5届毕业生就业率96.81%,16届毕业生就业率98.84%,17届毕业生就业率98.21%。这三组数据引发了团队成员的无限思考。在成员看来,所谓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竟然如此之高,他们不禁开始重新审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惊喜之余,张老师指出:尽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就业质量差强人意,许多毕业生仅仅是为了就业而就业。说到这,张老师鼓励同学们要珍惜大学的学习时间,努力提升自我、充实自我,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夯实基础。听完张老师的一席话,团队成员深感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转眼间,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就告一段落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团将继续完成后续的材料整理等工作。实地调研的几天是忙碌的却也是充实的。每到一个地方,团队成员都会收获满满。企业和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力、争当企业和市场所需的综合型人才的决心。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不仅仅看到了“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的机遇,更看到了其背后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如何更快地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去践行。提升职业能力,助力“一带一路”,“新青年,新方向”暑期社会实践团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