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做)蛤蟆先生和苍鹭关于“人生坐标”的讨论,带给您什么启发?
2.(选做)您如何看待这部分内容里提到的各种心理“游戏”?
好书就是好书,每一次看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更多的感受到我像蛤蟆一样,感受到“我不好,你好。”这让我多少有一些心疼自己,觉得自己不够爱自己,觉得自己总是活在自卑、自责当中。这就是在生活当中的我,有的时候觉得别人都好,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指责。我觉得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思考、探究,爱自己这方面有所改进,比以前更爱自己一些。
这次再读,我又觉得自己成了“我好,你不好。”那个挑剔型父母。这让我继续在向内探,为什么会如此?书上写到;我好,你不好——挑剔型父母,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价别人。有时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我比你更痛”“我是为你好。”这让我觉得就是在说我自己。对,这就是我,挑剔型父母。我在孩子面前总想表现的比他好一些,不想让孩子超越自己。还用一些达不到的标准,来评价他。总也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以外在的标准来评价他。
我也会时不时的在他这里爆发愤怒。有一个好处就是好像不会抑郁,因为把自己心里的怒火都发泄出来了。但是我的孩子呢?他是不是就成了下一个“受害者”。因为我会发现孩子会把他自己的戾气,转到自己弟弟身上。这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想要改变,应该还是从我这里改变。我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