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作者从生活出发,以自身为例,在讲述生活的平淡中悟到:平淡是普通人的常态,当自己处于不好的状态里时,不要试图去拒绝、去抗拒。人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个体,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好的情绪和状态才让我们更完整。给自己一点时间,学会和自己独处,接纳所有,与自己和解。 作者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十分难得,特此推荐阅读!
有多少人害怕黑夜,不敢关灯睡觉。
有多少人害怕无聊,去哪都戴着耳机。
又有多少人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
我曾经很怕很怕,现在也怕。从小就过着集体的生活,长这么大我几乎没有独处过。我生性敏感,经常自己暗暗想很多事情,也经常为难自己。
前段时间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自考,本该感到轻松的一件事情,我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愉悦。反而觉得整个人都空了,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感觉无力、无意义。没有情绪起伏,没有不开心,也没有难过,不生气也不雀跃,整个人就处于一种空洞、游离的状态,感觉自己接受不到任何情绪,心如止水,感觉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
每次出现这种状态,跟身边的朋友聊起,朋友就会说:“可能是因为你的生活日复一日的相似,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生活缺少一些新鲜感,或许换一个城市,去旅行,去散散步就会好一点。或者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动力,自己的生活目标,让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盼头”。
于是我照着朋友说的,打开简书试图记录一些什么,找寻一些什么。盯着屏幕许久我依然什么也写不出来,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不知道自己要干嘛。除了心理上的无力,身体也无力,感觉四肢瘫软。那个时候有真的想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仔细一想,一点也不切实际,工作怎么办?去了回来了还是这样又怎么办?
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个月,每天拖着空洞的身体上班、下班,回家做饭,晚上更文。平时该做的一样也没落下,只是依然心如止水。后来我在网上看了一个播主的分享,忽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忽然很感谢自己依然坚持做着往常的事情,即使效率很低但依然没有放弃。她大概意思是:平静是生活的常态,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都是没有起伏的,可能还会浑浑噩噩,但她并没有觉得不好,甚至觉得挺好的。
她表达的很简单,但却一下点醒了我。是啊,可能每个人处在一个陌生且新的心境里,都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就会本能的认为这个状态不应该存在自己的身体里。
也让我突然想起自己以前经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你不需要完美,完整就好”。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接纳自己,接纳所有好的或者不好的情绪,不需要刻意或疯狂的去逃离、去躲避,不要想着怎么让自己快点抽这种状态,快点回到一个活力满满的状态。我们应该试着去和它和解,我们可能本身就是一体的,只是因为自己太想达到一种理想的、完美的状态而刻意的与它形成了对立。这样一想,我好像什么也没有做,但我却渐渐的活了过来。
后来,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下。在这种心态的转变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和心里面的自己好好相处一段时间。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相处,可以去试试冥想。不用很长时间,10 分钟 或者15 分钟,就安静的和自己待上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心情真的会有得到舒缓的感觉。
所以我们其实根本没有心理问题,普通人的生活大部分就是没有起伏,人生也没有绝的意义。而且人生漫漫,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心理状态,这只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一种情绪和状态之一。
我们要接受这个世界不只是有黑与白,不是所有积极以外的就都是消极的,这个世界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应该是多样的,我们情绪,我们的人生也一样。
就像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他就每一天情绪高涨并且目标明确,有时迷茫,说明我们在寻找方向。如果我们每天都活得很快乐,每天都活在舒适圈里,那么活在舒适圈里的每一天都那么积极乐观其实也挺累的。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固定电量,白天电量满格,到了晚上就处于低电量的状态。人不是机器更不是永动机,所以希望每个人都放过自己。低电量的自己没有什么不好,不要想着让自己时刻保持满格电量。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接受任何时候的自己,你不需要得到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你只需要学会在任何的心理状态下的自己和平共处,这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