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读书类国产综艺《一本好书》颇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3,节目形式是通过演绎的方式去解读一本书。
第一期演绎了毛姆的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再次讨论了这个人类更古不变的难题,理想和现实该如何抉择。
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是一个成功的中年男士,身为证券经纪人扎根于上流社会,家庭和睦妻子美丽贤惠,儿女承欢膝下,生活富足安逸,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吗?
世人皆羡慕,斯特里却不以为然,有一天,他突然地消失了,抛弃一切财富、享乐、家庭、地位远走他乡,不怕非议,不在乎终将面对的贫穷、饥饿、尊严,只为画画。
“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斯特里对理想的追求近乎疯狂。
他的激情使他变得极端,大家都说他疯了,只有他自己沉浸在精神享受的快乐之中。
世人眼里,全完抛弃世俗观念的斯特里是疯子,也是天才,天才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不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但是看完斯特里的故事,多少人心中沉睡的理想被唤醒,又有多少人真正敢于挣脱世俗与自身的欲望清醒的活着。
01
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可曾在内心深处问过自己。
去年有一首歌叫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经推出之后广受年轻人追捧,朋友圈出现刷频式的分享,并配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诗和远方的田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突然间辞职之风就盛行起来了,很多人留下一封辞职信潇洒的转身去了远方,带着幸福和憧憬。
一个月之后,又带着贫穷开始找工作,进入下一轮对远方的向往。
理想?不过是逃避现实罢了,到头来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只知道自己不喜欢干什么的迷茫罢了。
现代社会,如果你问年轻人的理想,多半逃不过房车、买房、找一份好工作,赚更多的钱这些方面。
你若嘲笑他们“这算什么理想”,他们便会回怼你“没有钱还谈什么理想”,千万别被这些人骗了,会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懦夫就是根本没有理想。
理想是什么,如叔本华曾言:离理想越远离欲望就越近,离欲望越远离理想就越近。
所谓理想,即精神上对欲望的超脱,减缓那永恒的痛苦,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现状,而理想是超脱现状的追求。
就像高晓松说的,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短暂的快乐之后又将是无尽的痛苦。只有理想能带给你超脱世俗之外让你活着而感到幸福的东西,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真实的向往。
02
我曾今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是关于一个民工画家的故事。
名叫左丕育,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没读过多少书,皮肤黝黑其貌不扬,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萌发对绘画的爱好。
因为家里穷无法支撑他的绘画梦想,小学后左丕育就辍学在家,年长一点后外出打工,机缘巧合之下,左丕育的绘画理想被再次唤醒,这次他不想放弃,每月微薄的收入除去生活开支外省下的钱,左丕育都会用来买画笔和纸,白天在外工作,晚上画画,别人都去玩牌逛街,他就一个人躲在宿舍弯着腰练习,干过重活的双手再拿起画笔完成了从现实到理想的转换。
为此,左丕育受过不少民工同事的冷嘲热讽,或是背地议论或是当面嘲笑,就连家人也不能理解他,劝说过多次,但左丕育不管,仍旧每天坚持作画,从一开始的拙劣临摹到后来技艺越发纯熟,左丕育一画就是22年。
如今,34岁的左丕育依旧孑然一身,但他并不苦恼,画画能带给他快乐。
他说:或许画画并不能让我成名成家,改变我的生活,但它让我觉得,自己活得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左丕育不是天才,他也不把成名做当目标,22年坚持画画,只因热爱。
《月亮与六便士》中当作者质问斯特里,“你将受到世人的唾骂,道德的谴责,家人的痛恨,这些难道你都不在乎吗?”斯特里只是冷静地回答不在乎。
艺术面前,道德、尊严、情感不过都是世俗用来绑架他人的规则。理想始终站在世俗的对立面,但凡人也有仰望月亮的权力,也可为此抛弃一切。
就像蒋方舟分析斯特里的行为所说的,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人生最怕的三个字是不甘心,哪怕只有一次也要去尝试,即使失败了再回到生活中去捡六便士的时候,至少能够感受到至少我看过月亮。
这种不甘心不是来自于被世人肯定的渴望,而是来自于个人对于自身认可的渴望。
用王尔德的话说就是: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03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拿出来讨论,什么房价又涨了,租房也租不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逃离北上广,但事实北上广依然人满为患。
为什么嘴上都在说逃离北上广,身体依然眷恋那个地方,
最近朋友圈有个朋友出了一本书,抒写她3年的北漂生活,这三年里她完成从一个小镇普通青年到一个作家的蜕变,成为作家是她18岁时的梦想。
刚来到北京时她同时接到两个offer,一个低薪水的出版编辑,一个是高薪水的互联网的市场,金钱和梦想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因为从事出版工作离她出书的梦想更近。
为什么她还留在北上广,她说,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一眼到未来是什么样的人,北京送给我最好的礼物,是真正的接纳自己。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无数个北漂者的缩影,留在北上广,是因为在北上广才能活成自己理想的模样。
大多数人都沿着相同的轨迹生活着,接受普世价值观,我们被教育从小要努力学习,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龄和一个相配的对象结婚,然后为物质打拼,我们焦虑着别人一样的焦虑,喜悦着别人一样的喜悦,每个人就像复制粘一样,沿着相似的轨迹过着大致相同的人生。
罗素说,“幸福的本源是参差多态。”
理想也好,世俗也罢,你无需争做最特别的那一个,但一定要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认可自己及自己的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似乎一直在寻找两者的平衡。毛姆作品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他笔下时常会有一个像斯特里一样的人物,这个人总是试图追寻某种“真谛”。他可以抛弃一切,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毛姆曾反问,“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也许我们都应该想想这个问题。
仰望月亮还是附身去捡六便士?你会选择哪一个?
作者:壹壹,一个坚持写作的理想主义者(微信公众号:壹梨子,ID:muuz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