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一只猴子拾到了。聪明的它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它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它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它来规划。最终,它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猴子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出乎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猴王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它并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猴王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随着它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
手表定律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孩子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未成年人,就好比是森林中的那些小猴子,行为做事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孩子身边抚养他的成年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好比是一块块手表,当孩子看到周围人对待同一事物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表现时,他必然会很自然地跟着这么做,但是如果对待某一事时,每一块手表的时间都不一致,孩子的认知自然就会发生混乱……
家校之间也是一样,如果老师要求孩子书写规范,用直尺画横线,但是家长觉得无所谓,随便怎么样都行;老师说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是最棒的,家长说必须要的全班第一才是最好;老师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说你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就行了;等等,等等……
这些都会让孩子认知、行为产生混乱,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出于人性的特点,必然是谁能让我舒服我就听谁的,一旦到了这时候,懒散、放纵可能就会成为常态,再想纠正真的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了。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合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