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历史中的乡村风貌,记忆中的乡情、乡愁

百年沧桑侯家坪    羽化蝶变开新天

                   

    沱江从北向南流过古城资阳东边,到南门外黄鳝溪会合九曲河后,折向东去,依次左岸有张家坝、土地坝,白沙坝、高寺坝;右岸则有北门坝、南门坝、罗家坝。与左岸白沙坝、高寺坝隔河相对的右岸,则是高出河水平面30多米的台地侯家坪了。

  ①侯家坪的地理位置,进城路线

      侯家坪位于资阳县城东南,距离县城直线距离不到5000m。由于沱江、黄鳝溪的阻隔,常言说“隔河如千里”,从前从侯家坪进城要从“三耳洞”河边乘渡船过沱江到河对面的白沙坝,再走旱路从白沙坝经田家沟,到巩城铺走土地坝上东大路(古驿道上的一段,石板铺路,有三座石牌坊依次屹立路上)的“孝子场”——那是纪念历史上宋代该处出生的一名孝子支渐而勅命修建的。到东门河边的水南街老码头,可以看到码头边的坡坎上高高立着刻有“宋孝子支渐故里”的一块长方形石碑,足有两米多高,1米来宽。“百善孝为先”,一个地方出了皇帝钦赐的孝子,那可是一方的荣光了!从前城东“张家坝”、“土地坝”一带称城东乡,那里的“张家坝”还是抗日殉国的川军上将饶国华将军的故里呢,饶将军也是一名孝子啊!在水南街码头乘上渡船过河,上岸就到了当时的东河街再走外东街,进了东城门(今天脑科医院门前的十字路口)才算进城了。从侯家坪到县城足足要走小半天,还要过两道河呢。另外还有一条不过沱江但受洪汛季节限制的小路,则是沿河边经“罗家坝”过“长寿桥”,从“姜挂面”处过黄鳝溪渡口经南门坝(南北从今天的苌弘广场到海韵大厦,东西从排涝站到建南桥,也就是和平路南段两旁的大片土地都属南门坝,田野间只有零星的村落民居)进南门(和平路与建设南路交汇处),如遇夏季涨水封渡,则须上行到“八楞桥”或西门进城。可见,解放前的侯家坪这处千年古村虽然地处附城郊区,但因交通不便河流阻隔相对闭塞,也就名不见经传了。

          ②、侯家坪的地形、地貌

          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侯家坪(指原“白杨村”一地,现已成为包括邻近几个村的合称了)状如一个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宽,南北走向约2.5公里,东西最宽处的坪上约1.5公里。紧靠东边临河一带是“麻柳坝”,坝的北头起点在“秧鸡扁”外河边,南头至朱山岭、小堰塘间的崖下(此处沱江中有一中坝,位于主航道右侧与侯家坪间有一浅水岔河道隔着),约长1.5公里,中间宽处不到1公里。“坪”在川中浅丘资阳一带是指无高山深谷,地表起伏高差不大,但也并不平坦的江边台地。侯家坪北高南低,北头西部径流水路从三耳洞、凉水井、李家沟,直到燕子岩,这一线有一条从资阳城经罗家坝、侯家坪在燕子岩下沟,沿沱江右岸去盐井溪、王二溪的石板大路,路宽不过一米,南来北往特别是逢场天,间或还有抬滑竿、抬轿子、骑马的路过。中部从三耳洞起依次是大河口、刘家大院子、宝缘花、石院子(唐家院子)、青杠坝、庙子沟、城隍庙至燕子岩;东部从大河口起以下是胡家沟(左岔沟),祠堂沟(正沟)中间夹着一个秧鸡扁,下口再汇合余家沟(右岔沟,不长)在古井湾进入麻柳坝中段的“河沟子”入沱江。中段则由“青杠坝”(侯家坪的黄金分割线,当院子到朱山岭,朱山岭东面、南面均为约20米高的悬崖,联山石裸露,只有几条之字小路可以上下崖坎。崖下深沟里汇合两条从西边邻村流下来的小溪,在汇合处修建有一礅两跨的石板桥名“双仙桥”,桥北立有戴帽方柱石碑,正面(南)上刻楷体《重修“双仙桥”序》,其余三面刻有捐赠功德费的人名、金额。从前这种民间捐资修桥、补路的善行,通常都会立碑刻石留记,注明修建年月及主持人等,这是地方上可以留传的历史与善行的功德碑了。侯家坪的平均海拔高于资阳县城的360多米约在400米上下,站在坪上的南北两端极目远望另一端,除几个大院子高大茂盛的林盘树林遮挡以外,基本上都在视野以内。那时北头的“三耳洞”、“刘家大院子”、“李家院子”,中段的“唐家院子”,“余家沟”下段“任家院子”、“罗家院子”、“朱家、周家房子”和“燕子岩”上边的几家唐姓院子,除了房前屋后茂盛的竹林(慈竹、硬头黄、斑竹等)之外,那高大茂盛,两、三人合抱大的香樟树、夜合树、黄灵(读nīn)树、油珠子树、柏树等,把一个个家族聚居的院落象伞盖一样遮盖着成了鸟雀的天地,旷野上的田土埂上也有主人栽植的树木,夏天知了在林间鸣叫,鸟雀闹林飞鸣,那可是上百年、几百年才可能培植得出来的景观绿树啊!那时侯家坪的自然风光真是美极了。夏天如遇大雨,几沟几岔梯田里的水会从各自打了“平缺”的缺口放走多余的水,注满坪上的几口堰塘,多余的地表水则分别从“三耳洞”旁的“和尚湾”,“祠堂沟”下的“河沟子”流入沱江,而汇集李家沟、庙子沟,从三湾大堰以下几乎包含了侯家坪大部分面积的多余地表径流雨水,则会从庙子沟的“城隍庙”前的“燕子岩”跌入20多米高的岩下,形成瀑布,响声如雷。水流在岩下汇成小溪奔腾而下,穿过“双仙桥”在“水观音”左侧流进沱江。在那大雨天,不少人披蓑衣、戴斗笠巡查自家的田埂,防备水大从田埂上翻水,冲垮田埂,那就要花去很多工时重新修复还原;也有拿着形状象喇叭一样上大下小中间有倒须的“濠子”去各个缺口接鱼,那时水田冬天不放干要蓄冬水并养鱼,鲤鱼、鲫鱼、乌棒、黄鳝、鱼鳅,什么水族都有,半天接上几斤鱼不在话下,尽管放鱼田的缺口都会拦上一至二层竹片连成的拦鱼网,但漏网之鱼还是会有的(当然也有故意弄坏拦鱼网去接鱼的)。

        ③、侯家坪的村民状况,

              主要姓氏,住户

      从前侯家坪的姓氏中却没有多少姓侯的人家(侯姓也许是当地不多的土著家族),仅仅有一个叫侯金山的老年人,他曾夸耀说当年他们侯家在侯家坪可是大姓啊!土地田产房屋不少,后来纷纷搬到外地发财去了,谁知道呢?我们看见他的草房在大河口三小队,也只是草房几间,孤身一人,上世纪的1949年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时从罗家坝移宅搬来了地主吴子忠的两个儿子吴学甫、吴祥怀弟兄,住在侯家院子。侯金山说话精神火亢,龙门阵多,知道许多前朝后汉的故事,每当村民乡亲集中开会时,总会听到他那大嗓门在叙说着那满口讲不完的故事呢。侯家坪的主要姓氏是唐姓和刘姓,行政地名解放前叫资阳县城南乡(乡长李德明,解放初被镇压)第7保(在1943年前保长是李达轩、罗寅轩;之后正副保长依次是李世隆和李仲甫;余海河和刘锡之),依解放后的行政区划称为资阳县临江区插花乡白杨村,1958年公社化后叫插花公社二大队,改革开放后叫侯家坪镇侯家坪村,村以下分为10个生产队(曾先后称小队、社)。一小队老地名叫蒋家湾,主要为李姓、蒋姓,后一分为二,增加了十一队;二小队、三小队在大河口一带以刘姓、唐姓居多,四、六小队在“麻柳坝”,刘姓占绝大部分,五小队在“余家沟”,则主要为余姓;七小队在“宝缘花”、“青杠坝”一带,称“唐家院子”(或“石院子”),基本上都是唐姓人家,八小队在城隍庙、朱山岭、燕子岩一带,姓氏杂一些。朱山岭原有朱姓三弟兄朱九龄、朱开田、朱老幺(待诏,据传更早还有叫罗国仁的一家,后外迁了),解放后土改迁到罗家坝去了,该房另迁来罗家坝一户吴姓地主吴恒昌。原先还有说猪行的周洪兴一家,生有一儿一女,后儿子周志安未婚中年离世,女儿周碧芬外嫁,周家遂成绝户。据说周洪兴当家时,祖上留下好多亩田土,是败在他手里了的。此外有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制度的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初年,从丰裕碑记迁来朱山岭(后叫罗家嘴)的罗氏一大家,周围还有唐家、任家、杨家几姓;九小队(八角堰)刘姓、蒋姓;十小队朱姓、王姓。全村各姓大多是从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江西、广东迁徙来的客籍人。侯家坪各姓宗族的辈谱与知名人士:七小队唐姓辈谱为朝、邦、俊、太、忠······,唐荣昌土改时当过村农会主席,唐国民教过私塾,其孙辈也有几名大学生,唐华全、唐俊文兄弟较有声望,其后代都有考、调外出工作的,唐文华、唐太银、唐文彬等都当过干部;八小队唐邦模从土地改革到公社化一直担任村社干部,办事公道名声很好,杨洪山的儿子杨玉廷当小队长多年,唐厚云、任廷志、唐伯良均担任过小队会计、小队长,他们的子孙中都有大学生,刘国良、刘太安当过队长;二小队李世隆、李仲甫当过保长,解放后唐正明、唐俊林当过大队长、村支书,谢子云曾任镇干部,唐太兴当过小队长,其子唐忠华任过农经局长、唐俊良、唐俊友、唐江北等都较知名;五小队余姓辈谱为汝、登、国、应、昌、茂、正、崇、先、道、锡、化、永、泰、方······,余海河(应江)当过保长,解放后余应富当过小队会计善理财,人缘好,改革开放后在糖厂门口开个小副食店多年,生意兴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也经商致富,还有教书的,其二儿余辉现任村支书,办事公正无私,口碑很好,余昌乾、余昌良、余昌松、余昌有和二小队余昌洪等几位昌字辈堂兄弟,均各有特长为余氏门中佼佼者,余昌洪担任小队、大队会计多年,办事公正,群众基础好,为乡邻称赞;三、四、六小队的刘姓辈谱为禄、尚、其、思、忠······,刘锡之当过保长,解放后刘尚富、刘尚江、刘泽民、刘其金、刘尚执、刘尚都、刘尚高、刘其水、刘其洪、唐顺和、唐忠元、唐太清等都曾先后担任过大、小队干部,刘尚华、刘尚腾、刘尚根几弟兄先后参军、提干或分配工作,刘彦杰教书优秀,现任雁江二中副校长;八小队罗姓辈谱为以、一、存、心、志,为、德、在、允、明,茂、学、光、先、泽,守、道、宏、远、文······;一小队蒋姓为思、承、忠、代······,解放前蒋绍南及其4个儿子伯阳、仲文、叔华、季本均为读书经商有名望者,蒋必仲土改当过武装队长,解放后蒋承万为60年代川大毕业生,蒋忠世先后担任村、乡、区、文书,蒋思存、蒋承意父子分别担任小队、大队队长、支书,蒋思安、蒋承俊父子当过小队干部较有名望;李家辈谱为永、根、必、士、维,世、开、大、天、光,正、学、承、忠、本,通、才、治、国、良,存、兴、能、守、道,元、善、乃、吉、昌······,李达轩当过保长,解放后李正炳、李正书当过小队队长、会计,李秉国弟兄叔侄等多人在外教书、工作;九小队朱姓为开、子、万······,朱开华曾任解放初的村农会干部,其子朱子金担任小队长和大队村长、支书多年,刘文老地名叫蒋家湾,主要为李姓、蒋姓,后一分为二,增加了十一队;二小队、三小队在大河口一带以刘姓、唐姓居多,四、六小队在“麻柳坝”,刘姓占绝大部分,五小队在“余家沟”,则主要为余姓;七小队在“宝缘花”、“青杠坝”一带,称“唐家院子”(或“石院子”),基本上都是唐姓人家,八小队在城隍庙、朱山岭、燕子岩一带,姓氏杂一些。朱山岭原有朱姓三弟兄朱九龄、朱开田、朱老幺(待诏,据传更早还有叫罗国仁的一家,后外迁了),解放后土改迁到罗家坝去了,该房另迁来罗家坝一户吴姓地主吴恒昌。原先还有说猪行的周洪兴一家,生有一儿一女,后儿子周志安未婚中年离世,女儿周碧芬外嫁,周家遂成绝户。据说周洪兴当家时,祖上留下好多亩田土,是败在他手里了的。此外有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制度的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初年,从丰裕碑记迁来朱山岭(后叫罗家嘴)的罗氏一大家,周围还有唐家、任家、杨家几姓;九小队(八角堰)刘姓、蒋姓;十小队朱姓、王姓。全村各姓大多是从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江西、广东迁徙来的客籍人。侯家坪各姓宗族的辈谱与知名人士:七小队唐姓辈谱为朝、邦、俊、太、忠······,唐荣昌土改时当过村农会主席,唐国民教过私塾,其孙辈也有几名大学生,唐华全、唐俊文兄弟较有声望,其后代都有考、调外出工作的,唐文华、唐太银、唐文彬等都当过干部;八小队唐邦模从土地改革到公社化一直担任村社干部,办事公道名声很好,杨洪山的儿子杨玉廷当小队长多年,唐厚云、任廷志、唐伯良均担任过小队会计、小队长,他们的子孙中都有大学生,刘国良、刘太安当过队长;二小队李世隆、李仲甫当过保长,解放后唐正明、唐俊林当过大队长、村支书,谢子云曾任镇干部,唐太兴当过小队长,其子唐忠华任过农经局长、唐俊良、唐俊友、唐江北等都较知名;五小队余姓辈谱为汝、登、国、应、昌、茂、正、崇、先、道、锡、化、永、泰、方······,余海河(应江)当过保长,解放后余应富当过小队会计善理财,人缘好,改革开放后在糖厂门口开个小副食店多年,生意兴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也经商致富,还有教书的,其二儿余辉现任村支书,办事公正无私,口碑很好,余昌乾、余昌良、余昌松、余昌有和二小队余昌洪等几位昌字辈堂兄弟,均各有特长为余氏门中佼佼者,余昌洪担任小队、大队会计多年,办事公正,群众基础好,为乡邻称赞;三、四、六小队的刘姓辈谱为禄、尚、其、思、忠······,刘锡之当过保长,解放后刘尚富、刘尚江、刘泽民、刘其金、刘尚执、刘尚都、刘尚高、刘其水、刘其洪、唐顺和、唐忠元、唐太清等都曾先后担任过大、小队干部,刘尚华、刘尚腾、刘尚根几弟兄先后参军、提干或分配工作,刘彦杰教书优秀,现任雁江二中副校长;八小队罗姓辈谱为以、一、存、心、志,为、德、在、允、明,茂、学、光、先、泽,守、道、宏、远、文······;一小队蒋姓为思、承、忠、代······,解放前蒋绍南及其4个儿子伯阳、仲文、叔华、季本均为读书经商有名望者,蒋必仲土改当过武装队长,解放后蒋承万为60年代川大毕业生,蒋忠世先后担任村、乡、区、文书,蒋思存、蒋承意父子分别担任小队、大队队长、支书,蒋思安、蒋承俊父子当过小队干部较有名望;李家辈谱为永、根、必、士、维,世、开、大、天、光,正、学、承、忠、本,通、才、治、国、良,存、兴、能、守、道,元、善、乃、吉、昌······,李达轩当过保长,解放后李正炳、李正书当过小队队长、会计,李秉国弟兄叔侄等多人在外教书、工作;九小队朱姓为开、子、万······,朱开华曾任解放初的村农会干部,其子朱子金担任小队长和大队村长、支书多年,刘文老地名叫蒋家湾,主要为李姓、蒋姓,后一分为二,增加了十一队;二小队、三小队在大河口一带以刘姓、唐姓居多,四、六小队在“麻柳坝”,刘姓占绝大部分,五小队在“余家沟”,则主要为余姓;七小队在“宝缘花”、“青杠坝”一带,称“唐家院子”(或“石院子”),基本上都是唐姓人家,八小队在城隍庙、朱山岭、燕子岩一带,姓氏杂一些。朱山岭原有朱姓三弟兄朱九龄、朱开田、朱老幺(待诏,据传更早还有叫罗国仁的一家,后外迁了),解放后土改迁到罗家坝去了,该房另迁来罗家坝一户吴姓地主吴恒昌。原先还有说猪行的周洪兴一家,生有一儿一女,后儿子周志安未婚中年离世,女儿周碧芬外嫁,周家遂成绝户。据说周洪兴当家时,祖上留下好多亩田土,是败在他手里了的。此外有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制度的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初年,从丰裕碑记迁来朱山岭(后叫罗家嘴)的罗氏一大家,周围还有唐家、任家、杨家几姓;九小队(八角堰)刘姓、蒋姓;十小队朱姓、王姓。全村各姓大多是从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江西、广东迁徙来的客籍人。侯家坪各姓宗族的辈谱与知名人士:七小队唐姓辈谱为朝、邦、俊、太、忠······,唐荣昌土改时当过村农会主席,唐国民教过私塾,其孙辈也有几名大学生,唐华全、唐俊文兄弟较有声望,其后代都有考、调外出工作的,唐文华、唐太银、唐文彬等都当过干部;八小队唐邦模从土地改革到公社化一直担任村社干部,办事公道名声很好,杨洪山的儿子杨玉廷当小队长多年,唐厚云、任廷志、唐伯良均担任过小队会计、小队长,他们的子孙中都有大学生,刘国良、刘太安当过队长;二小队李世隆、李仲甫当过保长,解放后唐正明、唐俊林当过大队长、村支书,谢子云曾任镇干部,唐太兴当过小队长,其子唐忠华任过农经局长、唐俊良、唐俊友、唐江北等都较知名;五小队余姓辈谱为汝、登、国、应、昌、茂、正、崇、先、道、锡、化、永、泰、方······,余海河(应江)当过保长,解放后余应富当过小队会计善理财,人缘好,改革开放后在糖厂门口开个小副食店多年,生意兴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也经商致富,还有教书的,其二儿余辉现任村支书,办事公正无私,口碑很好,余昌乾、余昌良、余昌松、余昌有和二小队余昌洪等几位昌字辈堂兄弟,均各有特长为余氏门中佼佼者,余昌洪担任小队、大队会计多年,办事公正,群众基础好,为乡邻称赞;三、四、六小队的刘姓辈谱为禄、尚、其、思、忠······,刘锡之当过保长,解放后刘尚富、刘尚江、刘泽民、刘其金、刘尚执、刘尚都、刘尚高、刘其水、刘其洪、唐顺和、唐忠元、唐太清等都曾先后担任过大、小队干部,刘尚华、刘尚腾、刘尚根几弟兄先后参军、提干或分配工作,刘彦杰教书优秀,现任雁江二中副校长;八小队罗姓辈谱为以、一、存、心、志,为、德、在、允、明,茂、学、光、先、泽,守、道、宏、远、文······;一小队蒋姓为思、承、忠、代······,解放前蒋绍南及其4个儿子伯阳、仲文、叔华、季本均为读书经商有名望者,蒋必仲土改当过武装队长,解放后蒋承万为60年代川大毕业生,蒋忠世先后担任村、乡、区、文书,蒋思存、蒋承意父子分别担任小队、大队队长、支书,蒋思安、蒋承俊父子当过小队干部较有名望;李家辈谱为永、根、必、士、维,世、开、大、天、光,正、学、承、忠、本,通、才、治、国、良,存、兴、能、守、道,元、善、乃、吉、昌······,李达轩当过保长,解放后李正炳、李正书当过小队队长、会计,李秉国弟兄叔侄等多人在外教书、工作;九小队朱姓为开、子、万······,朱开华曾任解放初的村农会干部,其子朱子金担任小队长和大队村长、支书多年,刘文才多艺,热心公众事业;王姓为元、体、肇、治、用、显、家、邦······,王治华任十小队多年队长,为人忠厚诚恳、王伯洲和王维明父子当大小队会计口碑很好;吴姓为大、发,其、祥、传、家、忠、孝······,主要聚居在罗家坝(磨盘村,后并入高崖村),迁来侯家坪的吴学甫、吴祥怀弟兄是罗家坝大地主吴子忠(解放后被镇压)的儿子,大的生一女,小的无传,后均进入乡敬老院,养老过世,“朱山岭”朱家房子住上的是“罗家坝”移宅来的地主吴恒昌一家。解放前,侯家坪的绅粮有李锡章(与其长子李仲辉均称当地恶霸地主,解放后父子双双被镇压了),任子建(土改初被关押死于狱中),李达轩(当过保长,解放初病死)几家。迁来“朱山岭”的罗姓一家的第一代罗健中,系清代科考的末科秀才,法政学堂毕业任过法官,且属名老中医,一直在外谋事,晚年在家生活了十余年去世。生前以中医医术名噪乡里,常常赈济孤贫,对穷困者不收脉礼钱,有时还要连药费钱也免收了,乡邻中口碑极好.所生三子除二子罗寅轩读过私塾,在家操持家务亲自耕种一大家的10来亩田土外,还要在外的哥弟接济;罗家的老大鼎山系铁道学堂毕业,作为工程师参加过老成渝公路资阳段的勘察修建,也会中医,解放后在外谢任回家,曾在县城东门外“秉生堂”中药房当了几年坐堂中医呢;老三愷钧高中毕业后考入川军24军军长刘文辉办的军校,机炮专业毕业,对人诚恳工作务实,凭着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在川军中由少尉一直升任到中校师部文职军官,抗日战争期间随川军18师师部驻防叙泸一带飞机场担任对日防空。抗战胜利裁减兵员,转到地方在四川省民政厅担任督导员。罗家的孙辈解放前即有担任宪兵连长,团教导大队长,黄埔军校毕业的,而解放后也有加入志愿军入朝参战、提干,担任工厂矿山党委书记、教师、政府科员的。由于罗家注重培养子弟家风纯正家教严格,是地方上公认的“耕读传家,书香门第”。子弟在外、在乡均能遵纪守法,不贪财,不腐化,不敛财置产,乡里名声、口碑都好,解放后经内查外调均无买田置产,祸害百姓和国家的劣行,土改时划成中农成分还分了田地和房屋(老大一家迁到罗家坝另分房屋、田土了)。罗家一家成了侯家坪方圆10多里出了名的家规、家教好,文风盛、子弟会读书的书香之家,甚至成为一些乡邻教育子弟读书成才的实例与现实教材。邻居唐春廷有三个儿子,二子唐俊和按当时兵役法被三丁抽一当兵,一走几十年杳无音信,当年任保长的罗二老师一直心头内疚此事,唐家也未怪罪,只是其双老到死都未见到儿子。不想上世纪80年代两岸开始“三通”,唐俊和竟带领妻子儿孙衣锦还乡,给他的姊妹每人一分金首饰,给侄儿侄孙每人一笔美元,看到他去世的大哥唐俊松的两个儿子仍住在他当年离家时的土墙老屋时,他诉说了当年匆忙离家从军的故事,因为写不起字一直无法联系家人,以后去了台湾,与家人失了音讯。于是分别给他的两个侄子各一笔修砖瓦楼房的钱,第二年这两弟兄也就坐上了新楼房了。他还出钱叫他侄儿操办好多桌酒席,把周围乡邻亲戚全都请来,并要罗家在侯家坪的第三代小老弟同他并有几位至亲老友一起坐在堂屋里的主席“上八位”,席间一再说罗家为人处世的好。四、侯家坪的地质、土壤,农耕方式及农作物栽培状况由于侯家坪是海拔约400m的较高台地,比资阳市城区高30多m,土质系粘性黄泥,泥土以下为页岩石骨,再下层为铁板砂层,之下连山石。俗语说“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坪上田多土少,解放前十年九旱,天旱年成颗粒无收,年成好水稻亩产及千粒重均比周边浅丘山沟地带高。侯家坪的乡亲历来勤劳朴实,会种庄稼、蔬菜,田边地头的杂草扯得干干净净,还有不少人会下河打鱼。当地广种生姜、蕌头、黄瓜、弧瓜、南瓜等菜蔬,都很出种能够高产。那时田里养魚,田埂上栽树、栽芭茅。连坟头上也蓄禁草喂牛,可以说没有浪费一寸土地。但是土地整浆了,则板结成块,植物种下不走根,往往要好几年都难种“活泛”。以前由于水利设施薄弱,土地靠天下雨,农业生产依赖性强,加上土地又集中在少数几家绅粮(指有土地财产或在外做官有权势的人家,解放后叫地主,富农)手里,大多数农户除了租种土地耕种,收成除交租外其余难以自给。所以在当时川中地区,在1935年修通成渝公路前,与外省,及下江泸州、重庆的商贸主要靠沱江的水运。侯家坪地处江边,不少青壮年走上河下当起纤夫,上可至金堂(赵镇),下可远至叙(府,今宜宾)泸(州)、渝(重庆)或转岷江、嘉陵江,有的后来自己还买起了中洋艕,大中洋艕当起了小船主,其余的在家种田、土养牛羊鸡鸭,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遇到旱涝年成,春荒、夏荒、年关难耐,真的度日如年了。侯家坪传统的农耕方式,作物栽培方面:侯家坪的土地大部分属黏土(黄泥土)田多土少,从前地下水资源缺乏,塘堰、水田蓄水不够,因此天旱年成收成少,村民有青黄不接,受春荒、夏荒缺粮的威胁。农耕方式传统,但能精耕细作,当地村民又会种菜,曾是城市居民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区。风调雨顺年成,农作物收成还是满不错的。水田冬天都要关冬水养鱼,春天插秧前要三犁三耙,充分让田泥软和平整,同时秧田的管理、插秧、薅秧、治螟虫打药,直到打谷,都在3个月左右内完成。打谷最早是人工,两人割,两人用拌桶打谷,再晒干(在一种竹编的晒蓆上晒谷,长宽约4X6M,以后多在三合地面的晒坝晒谷了),风净秕稗杂质后交完租谷和公粮后余下的稻谷才入仓自用,一天可收割一亩水稻。解放后的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半机械化的打谷机,由打谷的两人一边脚踩,一边脱粒,这样效率每天同样的4人一架拌桶,可以比先前的一亩提高到1.5—2亩。水田95%以上栽种水稻,只有塘堰和极少数水田栽藕。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宣传推行“两季田”种植,水稻收割后放干水田再种一季小春作物的油菜、小麦、葫豆之类,不仅增收了一季,而且还不会影响来年的水稻适时种植。田土里的耕作主要用牛,那时村里喂牛户较多,一条牛一个犁耙匠加一个放牛割草的。常说一个牛工抵三个人工,喂牛户可以替人家代耕挣钱。土地用牛犁后,黄泥巴还需用锄头欠细,土面大致找平,然后播种农作物。下年在农历九、十月间播种的小麦、豌豆、葫豆叫“小春”,来年春末夏初可以收获;农历三、四月间“小春”收获时,正赶上“大春”作物水稻的栽插和点种玉米、间种红苕、豇豆、绿豆、黄豆等各样豆类瓜果蔬菜,这是农村最忙、最辛苦的“双抢”(抢种、抢收)季节,也是一年中农民期望丰收高产的最好一季。千百年来,农民由刀耕火种,个体耕作,到解放后组织起来,集体生产,上世紀1960年前后的大跃进,刮“三高五风”,“白天不烧烟,晚上加夜班”,拆房打火把,全民大炼钢铁收交各家各户锅、刀、铁器,并砍树、拆房烧土高炉炼钢,组织农民食堂化,粮食不够吃瓜菜、代食品(红苕藤之类),“一平二调”无偿抽人调粮搞大兵团作战兴修水利,大搞土地深挖(1m以上)、大搞土地田园化(把梯田、土的弯田、土埂改成直的,让土地规范成方块),口号是“亩产双千斤,争取上北京”,尽管如此折腾,但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增产反而减产,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修正主义的背信弃义卡我们囯家,人民严重缺粮,腫病成灾,还死了不少人呢!以后又分田下户各自生产,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传统的加探索、试验的过程。但在文革后不断推行的科学种田,使用良种良化,化肥农药方面,产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广泛推广和合理密植,更让水稻亩产由历史以来的两、三百斤翻了好几倍,再由计划经济时代走入市场经济,允许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由种植,农业产量倍增,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大搞开发建设,年轻人产生厌农思想,于是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挣现钱,留下老弱妇女在家种田,不少农田荒芜,种上的庄稼管理也较粗放,收成也差。每年国家都要出台不少惠农政策,甚至种地还要补贴现金,发放贫困户救济金、扶贫款,让贫瘠的荒山坡地退耕还林了。今天的侯家坪地区开发成了工业区,农民已经没有土地耕种了,国家给予了被占了土地的农户合理的赔偿款,修起了村民返迁房让每户都有与原有房屋面积相当的楼房新居,并且给合乎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买了养老保险,可以按月领取自己的养老保险金安度晚年,年轻人则须打工、经商挣钱养家,比起在三分(有的村社还不到人均三分田土)地上干革命,生活着实上升了不少。在粮食加工方面,以前是用“擂(同音)子”破谷,牛拉辗子出米;人力推磨或牛拉磨子磨小麦、玉米,效率十分低。现在都用机器打米、磨面,效率高,质量好;干面以前是人工高架面,虽然面好,但费人工、产量低,现在用机器制面,效率提高了,质量也满不错的。从前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侯家坪上,只有可数的“凉水井”、“秧鸡扁”、“古井湾”、“燕子岩”几处有古井取水,一年中主要吃堰塘水和田水,天旱年成,还要走几里下河挑水饮用。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红层找水”,结果在坪上各家各户就地打上10多米深,都有了充足的纯净井水供饮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芒部彝族历史地名探究~ 折射芒部阿沽一脉踪迹―― 芒部即现在的镇雄:镇雄历史悠久,幅员广大,自古为彝乡,现在亦...
    近水远山GSAG阅读 2,518评论 2 1
  • 流泗镇民俗文化馆陈列品脚本 一、古桥溯源:大桥坝、子桥坝等 二、非遗名录:草龙、刺绣 三、电影戏曲:电影、高腔、黄...
    湖口流泗阅读 947评论 0 1
  • 马正开不是一个人,而是我的故乡,现为防城港市政府所在地。据说,当年马伏波将军带领兵马一路奔袭,到了这个地方,停下察...
    阳光好灿烂阅读 4,441评论 1 1
  • 一九七一年分县前,柳林本来是离石县的一个镇。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物贸发达,有明的沧桑、清的繁华,...
    81e870891199阅读 12,269评论 0 1
  • 说明:我只是将自己的一段经历,平铺直叙的简单而点滴的,把来到静观七三年前这段时间的记忆作个回忆.... 我们...
    九条江阅读 61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