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旗人世家的婚姻Q&A
清代旗人的世家,实际上即是指清代旗人这个社会群体的上层阶级。以出身而言,有宫廷,有宗室,有觉罗,有京师八旗,有内务府三旗(上三旗包衣),还有各地驻防的各种旗人。而以其类别而言,清代旗人的世家主要有:爵邸世家(世爵、世职),传统世家(旧部长),科举世家,内府官僚世家,普通官僚世家等等。根据爵位、入关前身份、世管佐领多少、科举情况、仕宦情况、婚姻情况等等,各有不同。但是,凡是可以列身于“世家”的家族,其文化和习惯上则会趋于统一,这与一般的当官为宦的旗人家庭以及当兵补缺的是截然不同的。本文主要讨论的即是清代旗人世家这个集体的婚姻习惯。
Q:和珅和英廉的孙女结婚,算是世家婚姻的一个范例吗?
A:算。和珅是正红旗满洲钮祜禄氏,其家是标准的“爵邸世家”,具体来说,是一个“军功世职”世家。英廉是内务府镶黄旗旗鼓佐领下人,即镶黄旗包衣汉姓人,姓冯,他家是一个以英廉自身为肇始的一个内务府官僚世家。
Q:也就是说,不同世家之间都是互相通婚的,对吧?
A:对。只要是处于“世家”的身份,就都算门当户对。
Q:婚姻会涉及到旗分的问题么?会不会是因为什么旗所以不通婚?
A:目前为止没听说过因为各种旗分不同或者相同所以不能通婚的情况,也不局限于满蒙汉三旗。“什么旗跟什么旗不通婚”这个属于谣言。
Q:嫁妆如何?
A:和民人一样,旗人的嫁妆也都是属于媳妇一人的私有物品。
Q:如果丈夫要娶小妾,妻子不同意怎么办?
A:如果丈夫比较宠着妻子,妻子还不同意,那么丈夫有可能会打消这个念头。当然了,不娶进门在外面鬼混或者弄个外宅什么的你也没辙。如果丈夫的个性比较强,可能会直接娶进来,不同意就不同意了。“正妻逃回娘家跟娘家人哭诉说丈夫娶小的”什么的基本都是脑补,那时候男人谁身边只有一个人的。
Q:通婚的时候会比较在意辈分么?
A:有的人家比较在意姑做婆的传统,不过经常辈分混乱。某些世家甚至出现过“儿媳妇的继婆婆是自己娘家侄女儿”这样的事儿。
Q:是否有姐妹相继甚至同时为福晋和侧福晋的情况?
A:这种例子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宗女姊妹相继嫁给世家作为嫡妻。
Q:嗣子or承爵的庶子娶嫡母娘家侄女的情况多么?
A:多。主要发生在嫡母无嗣或者绝嗣的情况下。
Q:与蒙古世家联姻的多么?
A:蒙古旗人世家属于旗人世家之一,所以联姻自然很多。如果你说的是蒙古旗盟,那个不叫蒙古世家。蒙古旗盟的婚姻主要是爱新觉罗氏。
Q:与蒙古旗盟的联姻是自愿的多还是指婚的多?
A:清代宗室男性娶蒙古旗盟的女性,一般都是指婚。清代宗室女性嫁蒙古旗盟的男性,则自己订婚和指婚都有。
Q:有些古代宅斗文说,庶女是否只能嫁庶子或者门第较低的嫡子,是不是不能嫁得比嫡女好?换句话说,生母的身份是否影响子女的婚姻?
A:在清初有一些这样的倾向。比如在整理女直档的时候,我们发现清初王公的庶福晋生的女儿订婚经常很早,五岁、七岁等等,而且基本都是跟中下层的官僚世家(当然那时候世家多数还没形成)。而出身嫡福晋或者侧福晋的,订婚一般都较晚,在十五岁左右,结婚对象不是蒙古贵族就是满洲的传统贵族。但是,这种倾向在入关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基本上婚姻对象都是世家子弟,无论嫡子还是庶子(一个不能袭爵的嫡子未必比一个没有嫡兄的庶子好多少)。男孩子也是如此,入关前,侧妻所生的不如嫡妻所生的,庶妾所生的不如侧妻所生的,婚姻对象也是如此。但是入关之后一下子就改变了。这是因为入关前,侧室子继承的家产理所应当的少于嫡子,妾生子继承的就更少,而这种官方区别从宫廷开始消泯,王府等世家自然也消泯。
Q:世家歧视继妻么?很多小说都说继妻地位很低,继妻要对原配执妾礼什么的。
A:这个或许在一些汉族家里有,但是在旗人世家里基本没有。举个例子,皇后婉容的父亲荣源,原配是博尔济吉特氏办事大臣瑞洵之女。继妻是定王府镇国将军毓长的次女。二继妻是睿亲王魁斌的长女。三继妻是定王府贝勒毓朗的次女。这个光看,就知道不可能执妾礼。
Q:结婚都是怎么样的?有谈对象这个过程么?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是入关之后的常理。结婚前压根儿俩人儿没见过也是常有的事情。什么?你以为入关之前就很自由?入关前的贵族,基本把女性作为物品使用,所以嫁人也都是父兄做主的呢。
Q:世代通婚的世家多吗?
A:有不少这样的。其实清代旗人世家并不多,大概达不到200家,所以婚姻对象其实相对固定。从世家的一个人,其实他的亲戚就能带出来好多好多世家。
Q:旗人不能离开所在的地方,是不是只能跟当地的旗人通婚了?
A:是的,所以京旗一般都跟京旗通婚。地方驻防一般都跟地方驻防通婚。
Q:在某旗的世家算不算这旗王府的属人?算的话,会影响到儿女与王府通婚么?
A:算,但是每个旗有好几个王公,他不一定属于哪个。清初的时候,很多旗人世家的女儿作为侧室被送进属主王府作为侧妻,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清初的侧妻经常地位较高。但是这种情况随着雍正朝开始,属人对属主的义务下降而消失。
Q:既然如此,你说清初侧福晋地位较高,那么会不会出现侧福晋家世弱于元配福晋,而优于继福晋的情况?
A:不会。至少目前没见过。
Q:有做生意发达的世家么?
A:有些世家是兼顾做生意的,但是他们都不是靠做生意而成为世家的。
Q:世家的女孩子订婚,必须严格走选秀的程序么?
A:理论上是的。有相当多的奏折和上谕留下来,都是个别官员的女儿未经选秀撂牌子就许配了人,这种情况一般会被判离异,而且女孩子经常因此而终身不能出嫁。不过另一方面,内府包衣出身的官员,其女在选宫女的时候,似乎有直接被撂牌子的现象,不排除是事先做了工作。当然,这种都是史料上比较难以反映的事情,而八旗选秀是否能如此,估计是很困难的。简单说,一般而言,都是被撂牌子之后,才商量婚事。
Q:也有媒婆去给世家说亲事吗?
A:北京的话,一般人家比较依赖于媒婆,而旗人世家比较依赖于“媒人”,其实就是世家亲属之间互相推荐做媒。
Q:婚礼的流程一般是什么?
A:入关前比较简单,一般就是订婚——送礼——娶妻三步,有的时候送礼和娶妻还会合为一步,就变为总共两步了。入关之后则参考了汉族婚礼的习惯,形成了四大步,即订婚、小定、大定、婚礼。当然具体说来就多了,如订婚一步,可以分成过贴、换帖、相看、合婚等,大定一步,可以分成通信、过礼、“亲到口请”、过妆奁等,婚礼一步更是有诸多步骤。这里不详谈了。
Q:可以休妻么?
A:理论上是可以的,不过以清中后期的例子来看,旗人世家很少休妻。金启孮在《北京的满族》里曾经提到过一些例子,就算夫妻感情破裂,照顾到两家的脸面问题,也经常继续过日子。虽然不同房,但是依然互相问好,面儿上没有任何问题。
Q:清代世家的女性可以改嫁么?
A:理论上是可以的,不过以清中后期的例子来看是极少的,这时候“从一夫找一主”的概念早就固定了。而在入关前后的时期,贵族女性改嫁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在后来的档案中多被省略。比如说,嫁给弘毅公额亦都家族的宗女,有数个出现过改嫁乃至于收继婚的情况,但是在玉牒女直档里都没有体现。
Q:改嫁的话,孩子归谁?
A:这种事情怎么会有一定之规呢。当然是都可以的,档案上也都见过,入关前也有孩子以后就随舅父姓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