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里是否有一个不愿意提起的人,是否也有一段不愿回首的过往,是否时常想起那些痛苦,又是否想站到欺骗你的人面前,亲手撕开他虚伪的脸?
我们都有极度讨厌一个人的时候,那些人确实可气,但我们自己也在持续的愤怒中慢慢变了模样—
拼命地去讨厌一个人,其实惩罚的是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会碰见纠缠不休的烂人,也遇到过口蜜腹剑的小人,遭受过无数的背叛和辜负,在彻底翻脸之后,带着一身伤离开。
可那些伤害就像插在心中的一把剑,那些无法忍受的痛苦,并没有因为离开而减轻。
所以,人生百年,注定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再也不会用争吵去结束一段关系,去解决一件事情了,而是悄无声息的疏远。
鬼谷子曾说: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施人之恩,不发之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之于心。”
意思是说,讨厌别人虚伪的一面,淡然处之,不表现在脸上。
而有一位总统就表达得直白了:
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和狗争吵而被咬一口的好。如果被狗咬一口,即使把狗杀掉也于事无补。
讨厌却不说破,不喜欢也能包容,才是智慧。
很多时候,一个人内心里能盛下多少人和事,就决定了他能看到怎样的世界。
曾国藩曾经有一个老乡叫王錱,很有才华,但却爱出风头,爱发议论,总要在争论中盖过别人一头。
他认为曾国藩是秀才带兵,没有真本事,就很瞧不起他,经常和他较劲。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国藩招募湘军,他很想收王錱为弟子。
王錱直言拒绝说:“我的师傅只有罗山一人。”
曾国藩做人稳重低调,听了这话就把王錱看透了,便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心下暗想:
“王錱虽有几分能耐,但恃才傲物,不好领导,这是带兵的大忌,未来堪忧。”
曾国藩从此很讨厌王錱。
但是讨厌归讨厌,他却心里有数,并不因此漠视王錱的才能。
后来王錱招募兵士,组织团练。
曾国藩看透王錱激进招人,粮饷缺乏的隐患,就写信给他,想让其跟随自己东征。
王錱听了,很不屑地对周围的人说:
“曾国藩这个人京官做久了,动不动就发公文,打官腔,跟他交谈,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话传到曾国藩耳中,他长叹一声,并不强求。
果然不久以后,王錱因为粮饷缺乏,受困于无食无援的空城而兵败,年纪轻轻就病死军中了。
不揭人短,不睚眦必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给别人留面子,留台阶,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成于此,王錱败于此。
因为成全别人,做人做事自带分寸,懂得给人留路,是心底的善良,也是人生走的更远的铺垫。
庄子在《秋水》篇中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水井中的青蛙因为局限,理解不了大海的辽阔,夏天的虫子因为季节,理解不了冬天。
人品决定底线,三观决定上限。
道不同,不相为谋,真的不用翻脸。
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往往是懂得了,做人赢在格局,输于计较。
王阳明说:“种德者,必养其心。”
人生,人情,人性,人世。
这些棘手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处理方式不同,常常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看透包容的人,懂得韬光养晦,因此话不言尽,事不做绝。
脾气人人都有,发出来是本能,能够压下去才是本事。
本文由进化朗诵者小岛助力。
我们既推优帖,也选美文。
欢迎入驻【进化朗诵者小岛】
投稿请移步小岛专题【山川异域】
赏文请移步小岛精选优推专题【风月同天】
推文不看权重,优秀应被看见,你我理应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