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复盘《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关于“人格”的4项研究。
研究1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你对行为的后果抱有什么样的看法,是由你本人控制,还是由外在力量左右?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认为,个体在某些事件原因的归因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当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后果归因为运气、命运或者他人力量时,表明他们具有“外控点”的信念;
当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的选择和人格,则他们就具有一种“内控点”的信念。
一个人看待事情的内外倾向是决定我们是怎样的人的基本因素。当我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内控或外控的解释时,这将影响到将来我们在几乎所有情境中的行为。无论是内控还是外控,都是人格的一部分。
罗特在研究中设计了一个测试工具(I-E量表),用于测试内、外控倾向。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外控的人在赌博、劝说、吸烟、成就动机、从众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
- 赌博
内控型个体倾向于对有把握的事情下注;外控性个人更愿意在风险较大的赌博中下更多地注,更容易陷入“赌徒谬论”的困境。
- 劝说
内控者相比外控者更具有说服别人的能力,更不愿意在态度方面受他人的影响。
- 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倾向于外控,成功戒烟者更倾向于内控。
- 成就动机
内控得分与上大学的计划、用于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等成就动机具有正相关
- 从众
内控倾向的人更少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且当他们的判断与大多数人相反时,他们下的赌注更多。
罗特认为,内、外控倾向的形成可能有三种潜在来源: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水平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一旦形成之后,内、外控倾向相对稳定,对预测众多情境中的行为具有启示作用。罗特的控制点概念有一个假设,那就是内控水平高的人可以更好地自我调控并适应生活。
不过,控制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特定的环境的变化会发生改变。具有外控倾向的人,可能由于在工作中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转变为内控;具有内控倾向的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时,也有可能转为外控。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内控水平。
点评:内、外控点的倾向,影响着人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它们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偏不急,内、外控的划分也许就无关紧要了。
研究2 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
人要么是男性或女性。不过,不同个体所拥有的“雄性”和“雌性”,或者说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特征是不同的。在心理学上,人们对于自己男性化程度和女性化程度的看法叫做“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人格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男性化和女性化被认为是一个维度上的两极,每个人的测量结果都是在这一维度上的某个位置。要么更接近男性化,要么更接近女性化。而且,当时的普遍观点是:为了达到心理健康的最佳状态,男人就应该尽可能男性化,女人应该尽可能女性化。
心理学家安妮向这种单维的性别观点发起了挑战,她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并不是一个维度的两极,相反,它们应该成为衡量人类性别的两个独立的维度。一个人在拥有某种程度男性化特征的同时,也可能拥有某种程度的女性化特征。
桑德拉·贝姆是支持这种二维性别模式的代表人物,她研发了一种基于二维性别模式的测量方法(BSRI)。这种方法在统计出符合社会期许的男性化、女性化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题目。典型的男性化特征包括领导派头、喜欢冒险、阳刚等,典型的女性化特征包括有爱心、顺从、优雅、柔弱等。参与者在用7点量表(1代表“完全或几乎不符合”, 7代表“完全或几乎符合”)中衡量测试项与自身的符合程度。测试完成后,被试会得到三个分数:男性化分数,女性化分数和双性化分数。其中,双性化分数是女性化分数减去男性化分数。
当得分越接近0,双性化程度越高;在正方向上距0越远,表示女性化程度越高;在负方向上距0越远,表示男性化程度越高。
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试的女性化得分和男性化得分的差异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大多数被试是双性化的。
在贝姆新的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心理学家后续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揭示,具有积极的双性化特征的人在心理上更健康、更快乐。
贝姆的研究对性征和性别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心理学家、个体以及整个社会对人类性别认同的看法,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点评:男性化、女性化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它们只是对人类人格特征的两种大的归类。二维化让男性化、女性化不再是你长我短、非黑即白的关系。
研究3 和心脏赛跑
每个人都有些人格特质,比如之前两个研究提到的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心理学家对人格特质是否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行为非常感兴趣。本项研究就是关于人格特质能否预测人的健康状况方面的研究的典型。
迈耶·弗里德曼和瑞·罗森曼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这种特征称为“A型人格”。A型人格的主要特征如下:
- 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 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一种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 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敏敏感
通过研究, 迈耶·弗里德曼和瑞·罗森曼发现,拥有A型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因素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
这背后是什么原理呢?
一种最为人们接受的理论认为: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导致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事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
迈耶·弗里德曼和瑞·罗森曼的研究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方面的促进、维持以及在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治疗。
关于A型人格特征是先天还是后天的,目前没有明确的定论。相关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福盖斯在他的研究中强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知道这一点,对青少年教育极有帮助。
以下的A型人格条目,可以帮我们大致了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 经常同时做几项事情
- 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 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 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 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 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 比赛时总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 在观看他人完成一项任务时变得不耐烦
点评:自评了一下,发现自己A型人格倾向比较严重。通过了解自己是否属于A型行为及其潜在的危害,我们能够加强自我感知。在充分调动元认知能力后,有意识地放松和调整自己。
研究4 个人与集体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外部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特质产生影响。在众多的外部环境中,文化是一种对人类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但是,文化覆盖面的广泛性(比如饮食、生活节奏、宗教等等),导致实际研究时,很难进行细化。要研究文化对人类特质的影响,需要找到可靠和有效的方式来定义文化差异。
哈里·川迪斯开创性提出的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被广泛认为是可以解释不同文化成员行为和人格差异的维度。
简单地讲,集体主义文化是指该文化中的个体的需求、欲望、成就必须从属于他所属的群体的需求。个体的大部分行为取决于该行为是否有利于群体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个体提供最大限度的个人成就。相比之下,个人主义文化看中个体的幸福和成就,而不是所属群体的需要和目标。个体对所属群体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依恋。如果群体对个体的要求过于苛刻,个体宁愿脱离群体或重新加入一个新的群体。在这种文化中,个人对集体的承诺很少,个体同时是多个群体的成员是很常见的事情。
川迪斯认为,个体主义文化集中在北欧、西欧和那些在历史上受北欧影响的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地区属于集体主义文化。当我们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模型来界定和诠释文化时,这一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多见到的人类行为、社会交往和人格中的大部分差异。
通过开展三项研究,川迪斯证实和改善了他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他进一步认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并不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而是更接近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某一个特定社会则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个点上。
川迪斯的研究呗大多数心理学教材引用。在关于文化对任何和社会行为所起的作用的研究中,他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维度是最可靠、最有效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点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可以用来解释很多文化上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尤其是跨文化协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