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分析模型四——商业数据图(BDD)与实体关系图(ERD)
在读书的时候,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收到一份当期的课程表。同学们收到课表之后,会根据需要和要求选修一些课程。当课程结束后,每个课程都会设置一次该课程的考试。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位同学都会收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成绩单。
在这里面有些“数据关系”需要在概念的层级上梳理下:
1. 一个【课程目录】里面会包含“零或多个”【科目课程表】,这多个科目课程表会仅属于一个课程目录。那么【课程目录】:【科目课程表】就在对应关系上形成了“1...n”的关系;如下图(也可结合上图)理解:
2. 一个【科目课程表】有可能这学期有多个课程,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但是每个【课程】都只属于一个【科目课程表】(对应上图理解下)。那么,【科目课程表】:【课程】的对应关系也是“1...n”。
3. 每个【课程】有可能因为热门、老师教得好、时髦等原因会被多个学生选修,也有可能过于文艺、或是太反人类了,结果没有一个学员选择学习它;如果从概念上理解的话,【课程】:【学生】就对应成了“0...n”的关系。
4. 那么每个学生对应科目课程表的关系,要么有可能学霸选修多门课程,要么学弱仅选修一门,要么学渣啥也不学,直接奔着拯救地球去。那么综合一下,【学生】:【科目课程表】在数据上也形成了“0...n”的关系。
5. 一个学习结束了,丑媳妇总得见公婆的。每个人都收到一份当期的学习成绩单。一个学员有且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绩单,所以【学员】:【成绩单】的对应关系是“1...1”的关系。
6. 在记录和标记的时候,数据对象的对应关系的对比位置需要注意。如上例,如果【课程目录】:【科目课程表】就记录为“1...n”(一个里面有多个);但如果【科目课程表】:【课程目录】就要记录为“n...1”(多个都属于一个)。
各位细细品一下!
那么,如上的这些关系在建模语言里面有个统一的叫法,被称之为“基数关系”。基数:是指一个商业数据对象和其他商业数据对象发生关系的次数,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必需或可选。
那么商业数据对象是指业务或者商业思考和关注的,从商业角度得到解决方案中数据的概念视图;而不是数据库中确切的数据对象。
基数是影响软件架构的最大因素之一。比如说,我们日常的网络购物。对于用户账号有一个送货地址与多个送货地址,软件账号处理能力似乎是一件小事,但是对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把上面的示例变成标准的商业数据图(BDD),如下图:
那么标准的商业数据图(BDD)的样子,各位看看下面:
商业数据图的基数关系理解起来有点绕,建议各位直接到课堂上学习!
商业数据图(BDD)和实体关系图(ERD)有些相近。下图就是一个ERD的图例。
相较于BDD,ERD多出了两个内容,一是“属性”,另一个是“联系”。“属性”就是把每个“商业数据对象”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完善;“联系”就是进一步表明两个商业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相较于理解“基数关系”,这两个概念并不难理解。
BDD是概念性的数据模型,它是从干系人的角度显示业务数据对象的概念关系。而ERD显示对象在数据库架构中是要实际实现的。
在任何有数据库的项目中都将可能用到BDD,这意味着大多数项目都需要他们。你可能没有必要为解决方案中的每一个对象创建一个BDD,只需要针对商业客户干系人关注的主要业务数据对象创建。
如果项目没有数据库,你很可能不需要使用BDD。
BDD显示关系,但不显示对关系有更多限制的所有业务规则。比如:BDD可以表明一个用户与层面相关,一个课程与层面相关。这里没有显示一个业务规则,客户可以选择他们层面上的课程。
我们可以利用“生态系统图”来确认系统间传输的商业数据对象。可以用“显示-操作-响应模型”(DAR)来确定需要加到BDD的附加商业数据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