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光是语文,所有学科有时候的痛苦在于他掌握的信息太少了,所以他不知道怎么开始。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也就是40—50分钟的时间,我们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写字,写作文千万憋字数。
说到教工具,再说提问工具,我在这讲过好几次,它太重要了所以我会反复说。大家想,提问是不是我们的一个终身能力?不管你将来做什么样的工作,你哪怕就在家,说我没有一份具体职业,就愿意在家也行。你只要愿意跟人相处,要完成复杂的任务,必然提问。家人也得提问,提问绝对是终身的能力。
我当记者时有人问我:怎么能提好问题?这本身是一个好问题。对孩子来说提问的能力,在四年级以下和四年级以上有特别大的差别。
放大镜、小翅膀、小沙漏三个工具,为什么这三个工具?特别简单,四年级以下,所有困难来自于他占有的信息太少了。他由于不知道已知的信息,就没有办法提出新的问题。空间的信息本质上是聚焦,拉开,全部能够提问。再加上时间轴,把一个沙漏正过来、倒过去,你能问过去、未来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一课《我爱北京天安门》,对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说,对着这个课本提个问题,完全不知从哪里开始。
用小翅膀就拉开距离,天安门后面一片黄房子是什么?小沙漏可以问你,先有天安门还是先有天安门广场?你发现他可以提很多问题,他一旦提很多问题,接下来就是自主学习。
所以自主学习没有那么深奥不是态度问题,本质上从小时候长起来,只要你不打灭他的信息就是简单的能力问题。我看到很多人在讲,怎么让孩子有兴趣自己学习,这是我第一部分告诉大家特别简单的问题,第一,保护他的热情;第二,给他工具,要教他工具使用的方法,在整个家庭里把学习氛围带起来,大家都能用这个工具解决问题会很好。
四年级以后提问发生什么变化,再看一页PPT,四年级以后占有具像信息提问变成: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继续延伸三维世界里获得具体信息然后做抽象剥离。
举个例子依然是故宫,有一张图片,今年故宫过大年拍的图片,针对What、why、how提问。故宫门上贴的画是什么?回答:年画。贴的是门神。下一个问题出来:门上不是男的吗?有女门神吗?有,还有童子门神。
回到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晚上还是一分钟,大家特别想当然,睡了一晚上的事情。
通常问下一个问题,猜猜诗人写这首诗,诗里描述四句话,生活场景里有四句话感受时他睁开眼没有?你感受一下,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晚上凌晨醒过来,都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然后呢?但是不知道天已经亮了,哪儿有鸟叫?哦,突然想起来,昨天晚上下雨了、刮风了,呦!窗外的花得落了多少?时光流去。这么重新体验一下的话,刚才打“2”的人都对了,他其实就是醒过来眼睛还没有睁开一瞬间的感受,也许只过了一分钟,但这一分钟让他重新感慨时光流逝真快啊,春天最烂漫的花也许又要在风雨中落下了。
然后呢?但是不知道天已经亮了,哪儿有鸟叫?哦,突然想起来,昨天晚上下雨了、刮风了,呦!窗外的花得落了多少?时光流去。这么重新体验一下的话,刚才打“2”的人都对了,他其实就是醒过来眼睛还没有睁开一瞬间的感受,也许只过了一分钟,但这一分钟让他重新感慨时光流逝真快啊,春天最烂漫的花也许又要在风雨中落下了。
这首诗我们教大家了解这样的体验,了解诗的时间、地点,了解时间流逝多少,一、二年级这样的练习。到三年级时,学古诗要体验诗的美感,否则语文知识再扎实感觉不敏锐。
《登鹳雀楼》,到三年级打开感受力要做什么升级?要。一、二年级把视觉、触觉、听觉、味觉都打开。到三年级要在行动线中打开五感,我要问你,诗人走到哪里?面向哪里?诗人做了哪些动作,然后打开五感。
我问你,白日依山尽,诗人在鹳雀楼上看的是哪边?白日依山尽,夕阳西下,它掉下去,依山尽,所以看西边。
黄河入海流,他看东边,咱们国家所有的河流都是向东流去的。这个过程中,如果看东边、看西边,打开五感诗人视觉不简单是视觉,而是他环视,看那边,太阳依着山要落下去了,看远处不是近处。黄河入海流显然也是远处,是不是看到广袤的天地。当他看到广袤的天地之后再跟你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不是意味着他内心有更广袤的天地?
前面已经知道看到广袤天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后面才能感受到所谓的盛唐气象,他心里装着更加广袤的天地。
再给大家一首诗,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如果不了解背景觉得陈子昂特别矫情,登楼不知道谁登的,然后就在楼上哭。从五年级开始就必须要学会自己去查找背景知识。
所以怎么掌握背景信息再来做文学理解,这是我们从五年级开始反复学习的。理解这个背景知识二年级上我们就要理解的,告诉你说你介绍一本书的时候要说五句话,其中第一句就要把背景信息带上。你在二年级上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干这件事情,是为了培养你的理解习惯。所以这是我们语文课上特别重要的部分,叫做你以为你理解的古诗,我们有一系列的工具帮你重新打开你的五感,打开你的理解力,打开你的感受力。但是学习的好习惯,要从三年之前就开始积累。
可以把我们的桌面整理得干干净净,只留我们需要用的工具。比如说我们的本、我们的笔,提前可以把要用的钱币削好准备着,这样他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省很多时间。
有一个小工具叫小沙漏,我们就以这个小沙漏来衡量标准,漏一次是15分钟。我们把它准备好了以后,来做一个对比。结果写完作业以后,再一看,还不到15分钟。我就给他一次夸奖,我说,哇,你居然可以写得这么棒,而且准确率特别高,都没有错。从那以后,他自己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自信心,觉得他肯定是可以做得好的。
【讲故事的手法】,有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又怎么样了。
孩子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的反馈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给孩子的肯定。因为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怎么样,我们是看不到的,只是听老师在描述。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观点和方向不一样,所以说我不太在意老师和同学给他的评价,我更在意我给他的评价,以及我给他的肯定。
还有就是他在阅读方面。其实小孩子从开绘本开始,他喜欢拉着妈妈,妈妈你给我讲这个故事,我想听这个故事,我想听那个故事。我们给他讲完了以后,不知道他听了多少。随着他现在慢慢长大,他也需要独立地去阅读。
有很多同学的妈妈也跟我交流过,说你们家孩子放学以后回去阅读吗?阅读多长时间?我说看书啊,每天都坚持看20分钟,因为上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都会坚持看20分钟,到下学期的时候会看半个小时。
但是他能坐得住板凳吗?他都看一些什么?然后我就笑了笑,我说肯定有方法啊。后来我也跟他去检验过这个小成果,我提前把这个书翻过,也知道大概的一些内容。他看完了以后,我跟他说太多,但是在我们睡前的时候有一个交流。
我就问他,我说妈妈想听故事了,你给妈妈讲一个故事吧。我说你今天读的是什么书?我就很好奇。然后他就会很兴奋地跟我说,里面有哪几个主人公,各自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描述的跟书本上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70%是有的,完全是出乎我的意料。
如果您的孩子能找到小伙伴一起来学,是特别关键的。因为他不只是有家庭有父母跟他一块学习,他还有同伴跟他形成共同练习的环境,他的收获会非常大。
我们所有语文课的目的是能够把他本来具有的能力,用一个工具把潜力挖出来,而不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特别容易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别人都会,他不会,他就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行。他不会直接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他就会觉得这课不行。所以我们尽量认为说不要提前报,没有这个必要,按年龄段来,顺其自然是最好的一个状况。
很多家长问三年级、四年级的区别是什么?还真的有特别大的区别,一三年级期末的时候他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他要对公众进行一次带观点的演讲。
写小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意味着几个能力,第一个能力叫做成段的观点表述;第二,他要找到例证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三,他是一次公众表达。对于三年级末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有一个综合能力的展现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到了四年级,从学习方法和基本能力上突飞猛进进入到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抽象能力形成了,因此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对表面信息的底层能力的理解。也就是说你到三年级还能问他整篇文本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但是对于四年级来说,他开始能够理解文本下面的那个what、why、how。
第二个,四年级由于建立了抽象化的what、why、how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教康奈尔笔记法了。
方法是什么呢?拿一张纸,先把它分成左右两栏,再分出一个底栏。左边你要写在文本里看到过的线索,右边写什么呢?你脑子里形成的所有猜一猜的问题,我脑子里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我到文本里去找,文本里有没有解答我的这个因素。猜得对,还是不对。
然后这个就形成了右边是你的观点和你提出的问题,左边是你找到的内容和索引,下面是你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提出的新问题。
整个记笔记的过程不是内容的复述,如果你抄板书的话,是对别人理解的复述,这个叫做对自己的消化、吸收、再学习的过程。也就意味着你看了一篇文章,用康奈尔笔记法记下来以后,本质上你学了别人三倍的量。
为什么?因为他是提出问题,找到答案,验证自己的问题,进行沉淀总结,最后再进行总体的感受和提出新的问题。
但是看一篇文章怎么有效果?你看三遍是不是更好,有一些精读是需要反复的。但是如果用康奈尔笔记法完成学习的话,你整个学习效率就比别人高。
对于写作来说,四年级就开始慢慢进入写作成熟期,要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完整的故事不是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得有整个情节推动的线索。这个情节推动的线索,我们其实从三年级就开始教他一个词,叫动机。
一年级怎么打基础?很多地方打基础,我们通常把学习放为四个方框,学习力、情商力、创造力和思辨力。
情商力我们单独列出来,是因为一个不能换位思考的人不是做好理解,也不能完成创作的。
我们专门在得到有过一节讲座,就是讲怎么积累素材库的。其实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我当时举过一个例子,我说你能不能说四句话说明秋天来了。我们调查了大量的成年人,我们发现成年人通常会经过20秒以上的思考,说出以下四句话,分别是:草地黄了,叶子落了,大雁南飞了,你穿秋裤了。特别高度的一致。
然后你就发现,你原来说的所谓的读万卷数,行万里路就能积累素材库,肯定还缺了一角。以得到学员平均年龄来说,27—30几岁。你会发现你至少已经经过了20几个、30几个甚至40几个秋天,然而你对秋天的印象还集中在这四句话上。
你看到了大量的关于秋天的艺术类的作品,绘画、电影、影像、诗歌各种各样的作品都看过,然而呢?你小时候还记过好词还句,然而呢?所以你一定缺了某种方法。
再给大家举一个暑假里更明显的例子,暑假里三四年级的孩子都领过一个作文题叫《暑假里难忘的事》,你这一暑假过去了,你有什么难忘的事?那眼神可无辜了,觉得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现在请问家长,过去的一周里,你有什么难忘的事吗?你是事一个一个蹦出来吗,还是你自己搜索一下,自己也不知道从哪下手。
如果你没有方法的话,你会发现生活里一定有难忘的事,但是没有把它留下来。怎么发觉呢?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就讲过的讲故事手套吗?讲故事手套,谁在哪里,做了什么,如果他说了一句话,说了什么话,又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结构思维的方法,暑假里难忘的事情,再用讲故事手套试一试。你遇到过什么特别的人吗?谁?
第二个问题,什么地方,你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除了家,你还去过哪?你有没有去过姥姥家、奶奶家、小朋友家。
再接下来,你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比如我今天要做一场三小时的直播,这是很特别的事情。三小时的直播意味着我大概要讲两万字。
接下来,你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没有,或者你听到别人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没有?
第四,你遭遇或者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我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有在华东地区得到的朋友,如果你在看直播,至少你的孩子遭遇过他历史上见到的最大台风吗?这就是遭遇了特别的事情。
你有遭遇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不知道有没有在华东地区得到的朋友,如果你在看直播,至少你的孩子遭遇过他历史上见到最大的台风吗?这是遭遇特别的事情。
你遇到什么特别的人?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自己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说过听到过什么特别的话?可以延伸到什么特别的电影?一只手至少可以想到五个方向,想完这五个方向得往细想了。大多数人想完这五个方向之后都能想出来。
积累素材还有一个重要方式,得学会记笔记,为什么有的人记笔记有用有的人没用?刚才讲康奈尔笔记法。成人也能用,哪怕懒得记笔记,我自己看书平时会拿透明的、不同颜色的贴纸,会干一件事,看我的书,特别重要的段落,再看一遍的段落,会自己分类做不同的贴纸,贴在书签旁边加一个书签。
比如跟所有悬念相关的会用红色,跟某一个知识点相关的用蓝色,总之有一套自己能知道的方法。当这本书看完时,会把贴过贴纸的地方迅速再过一遍。这本书比看过四遍都有用,虽然看1.1几倍,相当于1.1倍的时间但比看了4倍还有用。
整个过程自己提问题、自己积累、沉到自己素材库里的过程。把这本书放那,有一天跟脑海里另外一个知识勾连时,只要把那个点找出来。现在很多朋友在得到看书,一年级概括能力有限,在孩子没有概括能力,让孩子完成概括能力的笔记没有意义,我们不干拔苗助长的事情。这是综合康奈尔笔记法我自己记笔记的方法,一年级孩子找到一些点划出来,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举个例子,你们作为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孩子书发下来之后你会看他的书吗?孩子会看整本书吗?拿到整本书时,我教你作为家长怎么看。首先,家长要学会看目录,要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要做三件事情。
要比一下,四年级和三年级的目录,在单元个数上、每篇文章长度上到底有什么差别?单元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这个是第一单元、那个是第二单元?然后要看一下这几个东西,所有能写在目录上一定是重要的事情,否则不记在目录上。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原地,口语交际有什么内容?在这一单元有什么关系?习作是做什么东西?当家长能花15分钟这样翻孩子语文书时,能让孩子在这学期开始前,对孩子这学期语文目标产生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你跟孩子交流中太有用了。
我们处在教改、考改临界点上,在这个点上家长对语文书理解,帮助你在沟通中有的放矢,这是《泉灵的语文课》的亲子课上会教大家的事。关于学习方法,怎样能够更高提高效率?怎样才能把隐含学霸技能教到每位家长手上?我操碎了心,别人尽量不把这个方法告诉你,才能吸引你续费。我就把本质的东西教给你。
像一开始脱不花说的,我内心最大希望建立学习型家庭,都能在里面找到乐趣,找到自己的方法,形成学习型家庭的环境。学习型家庭最大好处,不是学到多了不起的知识,考上多好的大学,而整个家庭氛围不同,是有乐趣的家庭氛围。有趣的灵魂是在这样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彼此不好不埋怨。
我用里面的方法,当时给孩子做的作业清单,每天孩子除了作业和所有学习任务做成清单,每天晚上她选择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干完一项完成一项,这件事我们坚持一个学期。对她做事情的条理性包括效率都有很大提高,这件事让我对《泉灵的语文课》变得特别坚定。
张泉灵:你要把蚂蚁绊倒这句话记在家庭金句本。我的家庭金句本在朋友圈,我听到我孩子、我爸、我老公原来用微博的方式记下来。你可以帮孩子回忆,当初遇到什么样的事情说到这句话。积累素材,孩子7岁时,有时需要父母帮着积累素材。
胡丛笑:我闺女特别喜欢“放大镜”,我听课时没有意识到“放大镜”对孩子观察力有什么影响。有一天我带孩子见没有见过的朋友,我说,一会儿见到丽丽阿姨你不认识,她说,妈妈一会儿阿姨会说这是你二女儿吧,然后摸摸我头。她说所有朋友都是这样,我很震惊,见我朋友时,所有动作、细节跟她描述得一模一样。她把生活细节观察总结,这让大人蛮震惊。
作为父母在生活中,可能觉得要给孩子选择多好的学校或怎样。择校不如选择好老师,孩子遇到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孩子上《泉灵的语文课》所有课我陪着孩子上。我有一个体会,学校的基础知识,像老师给孩子一块一块的砖,告诉你这是砖,她要把砖拿到手里。
张泉灵:谢谢王希言妈妈。主讲区有王希言作业,叫做“小时候妈妈的家”。当时练的核心锻炼目标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可视化理解能力。妈妈给孩子讲述我小时候的家是什么样的状态,孩子看看能不能画出一幅画,就是符合妈妈讲的内容。然后能再把它整理成文字。这是特别重要的叫做“可视化的语文能力训练”。
另外,建立家庭的共同交流场景。很多中国家庭挺可怜的,不知道聊点什么。经常家长对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然后没有话说。我们给家长们提供每天的亲子场景,在什么样的场景有什么话题可以聊,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认为,在小学最主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行为习惯。家长在他/她踏入学习过程中你是如何引导的。言传不如身教,我在工作中遇到再大困难,跟孩子对话时,从《泉灵的语文课》上我感觉受益最大的是我。
“情绪的温度计”那一节,以前工作压力特别大,回到家里时,小孩儿一不听话想发脾气。通过孩子跟我一起学习“情绪的温度计”时,他/她说妈妈你脸想变,头发想竖起来,头发想冒火。我默念一、二、三、四、五、六、七火就下去了。
还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吵架,因为在学校时小朋友把他的跳绳弄断了,他晚上回来跟我说他非常生气。他跟小朋友说要赔偿他,小朋友不理他。我们静下心来,前两天刚学了《泉灵的语文课》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生活中引导他。
所以当时我跟他一起画了这个,我们俩有互动的家庭本,这是从本上脱下来的原图。发生这件事以后,你能不能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无论觉得好与不好先说出来,他说可以。他想五个方法,如跟小朋友沟通,告诉老师,告诉家长,打他,然后把他的绳子弄断。
根据这个想法,逐一实现了以后怎么样。我不能用成人的想法、判断告诉他应该怎样做,通过引导,自己怎么做以后,以后遇到事情才会有主动性。我觉得利用思维导图后,他的确在解决事情方面不会更加冲动。
他也会说到,我要踢他、打他,我说踢他、打他OK吗?他说不行,那会破坏我们的友情。后面再会遇到相同、类似的事情时他会自己分析解决。
今年夏天学校有一个作业,有很多小古诗、古文要背。前面还OK,后面遇到“曹冲称象”,“曹冲称象”比较长,当他读第一遍都非常困难,他拒绝,说我不背。
我想到《泉灵的语文课》教我们,任何背诵要理解,以理解为基础的话背诵是很愉悦的。我告诉他,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帮他理解,背起来很快。
他会跟我说,妈妈,曹冲后来怎么样了?我们俩一起听三国的故事,我想和他一起查资料,不想直接告诉他,以后他解决事情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两个一起查曹冲怎样。曹冲13岁时得病去世,在历史上再也没有曹冲。这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刚才理由已经说过,再重复一遍,第一,为了形成家庭共同的语言习惯。无论你以前有多好的学历水平、知识储备,完全新的工具要跟着学一下;第二,形成家庭对话机制;第三,改善家庭的亲子环境。
一定答应我来上亲子课。出勤率要保证,我们能力密度非常大,这么高的能力密度孩子们能不能统统沉淀成自己的能力?听了能力点之后能不能沉淀成自己的能力?陪着孩子练非常重要。如果不能陪着孩子上亲子课最好不要上。
语文同样一个词,有没有想象力、是不是更合适、表达有没有最简洁方式。
就是你第一眼看到这个人的第一个特征是什么?或者最显著你能够记住的特征,我设计了我的助教是个外星人,它抵达地球之后,别人就说“哎呦,你是个谁啊?”所以它听到的第一个地球的声音就是哎呦。
这个方法很多人都用,比如说小猪唏哩呼噜呢?来,你告诉我。
小学员:因为吃饭的时候
这门《泉灵的语文课》是以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为教学材料的,但课程体系完全自主研发。
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4种底层能力(学习力、思辩力、创造力、情商力),建立了十余个能力模块,拆解为6~14岁孩子应达到的水平,再根据相应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容易理解的工具和实用的方法,不断练习、升级、提高。
下面就其中部分能力模块在各年级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给大家做个介绍。
(1)古文能力
一年级:
1.理解韵脚
2.打开五感理解
3.从听古文故事开始,了解做人的道理。
二年级:
1.培养诗词的语感
2.通过背景知识了解古文
3.听古文学道理并运用到生活中,积累正面反面例子,为写议论文积累素材。
三年级:
能够综合出处、作者、上下文理解古文,并在新场景中用起来。
四年级:
1.能把古文在合适的场景中用起来,为作文增色。
2.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学古文。
(2)五感能力
感受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能够感受的孩子,更容易进行阅读理解,也更能写出好文章。
一年级:
1.能够用上五感去观察。
2.打开五感来增加体验,积累词汇,理解诗歌。
二年级:
1.事物变化了,五感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
2.打开五感,完成艺术迁移。
三年级:
1.用打开五感提升记忆力,增强想象力,提升注意力。
2.用五感来理解抽象的语句。
四年级:
1.打开五感+想象力,写出好作文。
2.打开五感+不同性格,写出生动的人物。
(3) 可视化能力
用可视化能力帮助更好地读取图片中的信息,更好地用图画帮助结构化思维和口头表达。
一年级:
1.读诗时能在头脑中画画。
2.把抽象关系变成思维导图。
3.把有情节的文字变成一段画面。
二年级:
1.理解插图在文本中的作用。
2.能够用简单的思维导图讲清楚流程。
3.理解如何用画面讲故事。
三年级:
1.学会看说明书,知道哪些用文字,哪些用图片表示。
2.图和文字可以结合来解释一件事情。
四年级:
1.能够根据不同结构,使用不同图表,说清楚要表达的意图。
2.能够用头脑中的画面感帮助写出生动的作文。
(4)表达能力
一年级:
1.用基础结构完成看图说话。
2.会写出简单的童话。
3.用时间轴写出有情节的故事。
二年级:
1.理解故事中的先后顺序,打乱顺序,写出新故事。
2.用好动词,写出更生动的场景。
三年级:
1.能够制定更多变的故事场景,在故事里制造麻烦。
2.给人物设定性格和目的,写出更真实的人物反应。
四年级:
1.写出复杂场景里,人物关系有变化的生动场景。
2.轻松完成记叙文,写出童话。
(5)单层逻辑模型
通过最简单的一个核心问题和多个关键词的结构图,来组织单层逻辑模型。
一年级:
1.完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复述。
二年级:
1.能够根据文章的核心问题,找到多个关键词。
2.能够完成完整的复述。
三年级:
1.自己能够总结出一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和多个关键词。
2.更高效地总结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