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老师问过我们,你们真的知道什么是专业吗?什么是专家吗?每次只要他带着真的两个字,答案一定是非同寻常的。他推荐的《专业主义》这本书为我们解开了谜题。
书上第一章说: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理念,而且无一例外的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才把他们称之为专家。
而我们通常把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一张资格纸片的人称为专家。对照大前研一提出的成为专家的条件,真是相差甚远。
其中对我特别有感触的是:无一例外的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有自己的顾客群体,而我的顾客就是学生。还记得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天,班主任蔡斌老师叮嘱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定要有服务好学生的一颗心!那时候不太能理解,老师教书育人,怎么就成了商家和顾客的关系?今天想来,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书的第二章写到了‘先见能力’,要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务的能力。这也就是创新。要想保有持续增长的态势,依靠过去的辉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反而成为羁绊,因为这代表了一种固有的陈旧模式。这在胶卷业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科技的日新月异超出了固有的经验模式。这在另一本书《从0到1》中说得很好:从0到1是一种创新式的质变,但从1到N只不过原有模式的进步,他终究经不起大浪淘沙式地洗涤。
在这一章里,还有两点对我感触也比较大‘不怕失败,执着探索’,‘对事业倾注全力’。这种原本对我来说都只不过口号而已,但当一个个鲜明而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摆在眼前时,才知道这些是不可绕过的规则。
在第三章“构思能力”中,提出“要在所预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之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其中有一点对我帮助比较大第一“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一点让我看清了之前自己的问题所在。一项商业计划实施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的基本需求。接下来对市场和财务方面的调查取证则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读到这些的时候,才知道我的钱是怎么石沉大海的。
第四章中“讨论的能力”中有两段话,看了以后感触特别深“首先对前提提出疑问怀疑,发现根据站不住脚或逻辑上有破绽,要毫不犹豫地提出质疑。为了得到重要的信息,为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绝不可不懂装懂”。这一点我一直很难做到,我习惯了老好人模式,使我几乎丧失了质疑的觉察能力,而不懂装懂的模式又使质疑缺少了基本的常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从此唯有改变才能离开这种悲哀。还有一句话就是“反驳的目的并不在于击倒对方,而是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多么痛的领悟,想想平时没少和人争论,争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可真正有利的方向是要达到相互理解,学习了!
最后一章“适应矛盾的能力”就跟孟子讲的取胜法则一样,最终讲的是人和,取决于人格和灵性。“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具有明确的远景目标。能否描绘出事业的愿景,依靠的是人。”
这就是我阅读《专业主义》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