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职业军人身份最终得登大宝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身上多少缺乏点文雅之气,但相对于流氓出身的汉高祖刘邦要强得多,《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记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看起来刘邦不仅不喜欢儒士而且是讨厌至极,讨厌到要用尿在别人帽子里面的行为艺术来表达他对读书人的鄙视,可以想见刘邦必然也是不怎么受读书人待见的,至少做皇帝之前是如此。相比之下,宋太祖则文明的多,通过下面这个故事可见一斑。
有一次赵普陪同外出游玩,走到了朱雀门前,就指着门额问赵普为什么不直接叫朱雀门非得叫朱雀之门。赵普一听这话,也没有多想,因为他自己其实也没多少文化,但“之”这个助词的用法他还是知道的,所以就脱口而出说语助而已。宋太祖听到赵普的回答,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还洋洋得意地说之乎者也,能助个什么事。宋太祖有这样的言行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他是职业军人,行军打仗都得以务实为基本原则,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否则那就是在作死。
宋太祖不仅务实还是个现实主义者。有一回寝殿的大梁损坏了,需要换一根新的,有关部门收到了这个奏报,认为其他的木头比较细,也不结实,所以就想把一根巨大的木材让木匠截成合适的尺寸来用,因为这是皇帝的寝殿,关系到皇帝的个人安全,慎重起见就把这事直接报给了皇帝,而宋太祖这个人一直对某些木匠往往截长为短,斫大为小,一点都不知道节约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借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了出来,直接在奏折上用朱笔给批了个“截你爷头,截你娘头”。
因为木头生气宋太祖这不是第一次了,当时皇帝晋王赵光义的内臣上奏折表示需要某个木场的一根大木头来制造一些别的器具,这让一向勤俭持家的宋太祖非常愤怒,干脆就半开玩笑地告诉这个内臣,把大木头锯成小木头,这就好像是把你大身子上的小脑袋砍下来。后来这根木头就一直安放在木场,直到快要腐朽。
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开国皇帝往往都比较节俭,一来跟自己年轻时的个人经历有关,大多数往往非常贫穷,养成了节约的习惯,比如刘邦、朱元璋,宋太祖当年也因为家境贫困而独自早早出去讨生活,寄人篱下,没少受人白眼;二来既然是开国皇帝,开国之前一般都经历了比较大的战乱,民生凋敝,国库空虚,也容不得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很多紧急的项目上马都要花钱,而且刚建国为了巩固统治至少也得维持一个崇节尚俭的良好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