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缨子
一
一直怀念那些手工的东西,哪怕它并不精美,不细致,仍深深地喜欢着。
小时候,每到夏天,常常看见有人坐在大门洞子里做针线。不看针线如何,先看她面前摆着的针线笸箩,就已经万分欢喜了。针线笸箩是用玉米皮手工编起来的,拧着麻花一样的花纹,特意用染料浆上了粉黄颜色。看似粗略的麻花纹路,却凝聚着一股细腻,那细腻并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它是从一份仔细中像水一样溢出来的。那潮潮的细腻会不经意间,滋润了你的眼睛。
再看那针线缝的衣物,一条耦合色裤子已经缝好了,正有一双巧手在裤子外面缝上一趟明线,那趟明线全部用的麻线,走的是倒针,针脚仔细均匀,密密细细,麻线不粗不细,比现在机器缝纫的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二
说起麻线,不由自主心里就生起来一股暖意。眼前仿佛又看到了漫天遍野的麻地。每年夏天一到,青麻的种子便到处发芽,不用人打理就成片成片地疯长着。青麻的用途不大,棵子也矮,身上结的嫩果子却可以食用,但不能多吃,吃多了麻舌头。像这种青麻是没有人专业种植的,它是土地里自生自灭的一种野生植物。真正有用的是苎麻,苎麻的棵子高有几米,亭亭玉立。它的身上全是宝,有许多利用价值,但制作起来有些麻烦。到了苎麻收割的季节,我们村头的水湾就被填得满满的。大人们喜欢的是苎麻,但我们小孩都喜欢青麻,喜欢青麻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结的麻果可以摘来吃,那时候没有什么零食,水果也不像现在这样多元化。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们,最喜欢去野地里摘烟油,紫色的烟油甜甜的,不等洗,摘下来就放进嘴里,胜过现在吃任何一种水果的味道。
我们那时吃过好多地里野生的东西,什么草根,青麻果等只要能吃的,无一放过。
三
那些麻棵子放到水底沤制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捞出来趁着湿软进行剥皮,被剥皮后的苎麻一身袭白,俗称“麻杆”,麻杆的用途也不少,可以做成麻杆栅栏,或者用麻杆给西红柿做架子,西红柿爬满了麻杆架,上面结满了西红柿。
晒干后的麻衣用途可就更多了,可以用它织麻袋,打麻绳,搓麻线等。麻绳在当时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在大量的农活中都需要麻绳,麻绳是很有力量的一种农具。同时,它还是从前农民收入的一部分。还记得我家里也曾种过麻,生麻很湿,很重,当时还是别人帮忙割掉用车拉到水坑里泡着了。
四
还有一种手工是假发。那些假发都是给外贸做的手工活,光假发就分好几种,其中一种,是在一个塑胶人头上种头发,那头发不是随便就可以种上去的,它需要专业的针头,其实就是缝衣服的针,用火烧热,用刀片从针尖处割出一个豁,头发放到豁上顺着扎进去,这样扎进去的头发不会掉,因为针头细小,头发进去之后在胶皮上没有任何缝隙,头发是按照真人头发的长势,投着空扎进去的,看起来真像是头发从里处生长出来的。往这么一个皮头上扎满头发,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手工费却不高,记得好像只有二十几块钱。就这么便宜的手工,村里的家庭主妇都在干,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农村副业少,一到冬天地里也没有了农活。干总比闲在家里强,多少赚点,家里的经济就稍微好一些。除去这种,还有另外一种假发,是一张跟头皮一样大的黑纱网,软软的那么一个小网子,钉在一个木头做的模型上,需要用手把头发织上去。不仅只是织上去那么简单,还要织得逼真,每一缕头发的根数都是相同的,从哪个孔里织进去也是有要求的,所有的编织原理都是按照真人头发设计的,一个地方织错了就得拆了重新编织,一个网子的加工费仅仅几毛钱,就这样便宜的加工费,人们也都争先恐后的去抢着拿活,去晚了就被别人分走了,只好着急地等下一批。
五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母亲亲手为我做的鞋子。母亲一年给我做两双布鞋,一双冬天穿,一双夏天穿。冬天穿的是盖脚面的高帮鞋,夏天穿的是露着脚面的偏带方口鞋。冬天穿的一般都是提前做好了过年那天拿出来穿,过了年穿几个多月就放起来,冬天到了再拿出来穿,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身体一年长高一点,脚也越来越大,为了来年继续穿,做的鞋子都大一轮,为了跟脚,前边塞上一团棉花,这样,来年脚长了,就把棉花拿出来穿着刚刚好。棉袄棉裤也是一样,故意做的长出一块,第一年穿的时候把底下缝起来一截,来年再拆开。
全是手工,亲手缝制,一针一线,在我小时候,就是穿着手工缝制的衣服长大的,一直到上了小学,家里才有了缝纫机。才不再继续穿手工衣服了,缝纫机缝出来的衣服针脚细密,不过却再也感受不到手工制作的温暖,也没有母亲手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