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人生或是孩子的人生是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回想过去,也许应该是一步一步地得到想要的东西,按道理应该是在做加法。
比如,学生时期,总想着,我要好好学习,偶尔考了班级第一,学年第一,也不会认为自己就是学习最好的了。我的愿望是考上本地区重点高中,考上大学,但没有太高的目标;生活中,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会想到,要有房,有车,能够学游泳、学打球等;事业中,从科任到班主任,再到学年组长,等等。似乎一直是做着加法的。
我一直在想,人们基本上不都是这个样子的么?有谁会将人生做减法呢?今天看了《劳动与养活教育》这本书,仔细想想,的确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做着“减法人生”呢。
最为典型的就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期待上。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父母就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也许将来就是考清华北大的料。
当孩子上小学后,父母就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是班级中最好的,小学时要拿双百,要回回考第一。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双百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第一也不是那么容易占据或保持的。
走过了小学、初中后,父母面对现实,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考不上清华北大,考个985也行啊。然而看到孩子高中的成绩,有可能连自己的这个愿望也很难达成。于是父母再降低要求,985考不上,能考个二本也行啊,实在不济,考个三本也行。就这样,父母在为孩子不断地做“减法人生”。
这期间,为了能达成那些较高的目标,父母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企图拔苗助长,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文化课中都能是佼佼者,因此,在父母的“减法人生”的规划下,孩子的生活苦不堪言。没有了有趣的童年,也没有了个性化的少年与青年。
回顾过去,我很庆幸没有成为这样的父母。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在做“加法人生”,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孩子。我的目标要求都没有那么高,基本上都属于努努力就能达到的。
比如,孩子上小学时,我就想发展她的特长,至于学习成绩,占中上游就行,主要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初中的时候,我想让她考上我所念的本地区重点高中,这对她来说就属于“跳跳脚就能够到的桃子”。她也如愿考上了。
上了高中,我只是鼓励她努力学习,并没有必须考上怎样的学校的规划,只是想让她做好眼前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来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往往越是给她宽松的氛围,她越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为那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因此,她也在不知不觉中做着“加法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捡拾珍珠,一步一步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迈进。
我认为“加法人生”比“减法人生”会更快乐,更有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