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把装修的事定下来了,感谢各位几个月前就开始的沟通和 狂轰滥炸,以及出的方案、报价来回看工地样板间,每一位都有辛勤的付出,但没办法,最终总得选一家,特别是陈先生真的很抱歉,电话太多,我也分不清谁是谁,到门口就被拉走,让你白等了一上午。
今天有几位之前沟通的朋友问我原因,是不是你们做的不好,其实不是,可能我不是你们的目标客户或者沟通存在问题。最终选的是总价最贵的一个(详细原因在下边,包含项不同),但我是一个追求性价比的人。从开始到尘埃落地有一些想法,仅是个人,可能有些个人职业方面的片面看法。
前期电话沟通部分
1.前期电话沟通意向的时候,尽量微信沟通,不会影响到工作,不受时间限制,第一次一般不会主动添加装修公司电话,除非有足够的亮点,也不会记手机号,实在太忙。也有可能是我不着急原因。
2.如果直接加不上就要微信号,电话里直接要,手机号已经满天飞了,很多人是默认不允许用手机号添加的。或者你提醒隐私限制去除,虽然微信用于工作越来越多,但还是偏隐私的空间。[这里要说下,有人加不上就说我忽悠你的,是我在忙限制了添加方式]
3.沟通中只有几个设计师有问过个人想法,以及职业方面的考虑,我觉得这些细节都是是体现是否专业靠谱的第一印象。
4.也有可能都很忙,没有遇到一家装修公司能搞到小区户型分布图的,我就奇怪手机号都能搞到,小区户型分布应该也不是难事,交房几个月了,应该知道几号楼有哪几种户型,能在前期电话沟通中获取很多有用信息,并且快人一步,节约时间。
现场沟通部分--确定户型方案初步报价
5.由于4没有,我遇到的有两种情况:
a 要过去量房,下周再看图。我觉得是很麻烦的事。来回两趟需要很多时间。
b 问了面积,直接拿了相同面积错误的户型图给我讲解,或者现场改图的。
c 按电话沟通的一些要求做出方案报价的(后续说这类情况)
d 图纸小看不清的,明显是用了限制版加水印的制图软件,虽然作为软件行业一员,我是尊重知识产权的,但影响到工作就不对了,正版也好破解也好,这是工作必备的工具。
e 设计方案大部分是千篇一律,户型就那样,很多都定死了,有自己独特想法站在专业角度考虑的不多。所以如果没有大的调整就不要花太多时间讲这些,有个问题纳闷,如果图纸不是给专业人看的,何不做简单点呢?直接标明什么位置放置什么就好了,免得花时间说这个图标那个图标是什么。
最终选的那家设计师第一次直接给我做了三种方案,默认的,设计师基于自己专业考虑的。虽然最终用的没改动,还是很用心的。因为我觉得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些专业层面的坚持与看法,我自己的想法虽是自己想要的,但不一定符合实际,并且可能会带来一些额外的成本和负面影响。
这部分主要是心里有个底,很多是第一次装修,不要直接问预算多少,你告诉他一个范围就好了,他自己会根据包含项参考,否则容易误认为预算越高,最终你会按这个报价来,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范围,并且预算不是都要用掉的。一是值得花那么多,二是达到预期
现场沟通--参观工地施工部分
6.尽量安排水电地板完成之前,否则啥都看不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稍微懂得会问问,不懂得就看看现场是否整洁,除非有明显瑕疵。这里遇到施工现场乱的一塌糊涂的。好感度瞬间消失。
7.不能现场看的,一定要有有效承诺的施工标准说明书。
8.设计师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带着去看包含软装完成的房屋。并且要充分考虑样板间跟目标客户风格喜好差别,如果不确定信心不大,还不如什么都别给他看,因为很大一部分是业主自己主观想法搞出来的东西,弄不好就成了混搭百搭风,车祸现场。
虽然是业主自己的选择,但我认为设计师应该是有责任的,前期没搞清楚要的风格,前期的墙面地板颜色和软装完全不和谐,也没及时提出建议,毕竟你们是专业的,当然固执的除外。虽然我不知道这部分是不是还应该有软装设计负责,但基础决定了一部分东西。
报价部分
遇到基本有一下几种情况
a 按材料统一报价,人工按房间报价
b 按空间各项所需材料报价,到面积到品牌
c 施工基础工 程、每空间计量单价,数量,所需主材、辅材、损耗、人工机械,品牌。以及清运保洁部分。
最终选的c ,三套方案三套报价,部分可去除。说明是比较成熟的,调整也非常快。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家有具体到型号的。如果说这些都是透明的,写上去不就打消用户疑虑了吗?难道都是因为用的是查不到的型号?
装修这个东西涉及太多,有人要简单,有人有时间自己买材料,很多时候只是要一个透明合理的,比较对比不都是因为一个专业性,还有一个不信任。合理的费用没人会质疑。当然没有完全满意的,在于怎么选择,看中的是什么,我选的那家第一次由于沟通理解误会让我很失望,也直接把我吓跑了。
写在最后
最后说一句,我觉得这个行业重复性工作太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都是固定方案改改,那么多家打电话,甚至做出报价的,耽误了彼此多少时间,明知道最终只能选一个,还是孜孜不倦的争取,尽最后一份努力。为站在家装一线拼搏的朋友致敬。
也许这是一个转型改革期的行业,如何通过大数据获取目标客户,每家家装公司找到自我定位,现在基本以装修公司主动为主,为啥不是根据需求匹配,用户作为主动方呢?类似通过投标方式呢?(当然有人说这会产生成本,但是节约了多少人无价值的重复工作?多少设计都是加班赶出来的?因为我也加班,但至少知道结果)
一旦平台话,就很容易把用户与装修公司结合起来,进行平台化就很容易了。
发布需求及匹配平台----装修公司管理平台--设计报价平台---建材公司平台--发包管理平台(可选)形成闭环。
其中设计报价平台,我觉得是最急迫的,设计师直接在平台生成户型尺寸,方案。根据尺寸单位,出图,选择原料类型,原料品牌,直接就能生成报价。甚至这部分工作以后由用户自己操作,现有模式也是用户决定材料品牌。这样建材也是独立,专门公司物流负责所有建材配送工作,节省了多少资源人工成本。
当然这里关键有个问题,人工成本如何根据原料类型,施工工艺核算,标准的公式还需要各位专业人士总结。局外人不知道现在是否有这样的系统在后台运作。
只是yy 一下,我觉得资源浪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