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传

          --PIXIU小品文


  李贺(790—816),中唐诗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宜阳县)人,世称李昌谷。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盛誉卓著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是成语“呕心沥血、石破天惊”的创造者。他的诗被誉为“长吉体”,想象奇特、幽俏凄冷,擅长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故后人称他为“诗鬼”。

  李贺和骆宾王一样,7岁就会写诗,但他一辈子无缘科考,穷困失意;又和王勃一样,27岁英年早逝,身后留下233首诗,还有“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毛泽东非常喜欢他的诗,大量引用。

  一、少年成名

  公元790年,李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唐朝宗室之家,远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受封郑王,祖籍陇西。对于这个出身,李贺非常自豪,常常称自己是“垄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其实,到李贺这一代,家族已经世远名微,完全没落了。一家人靠着做县令的李贺父亲微薄的俸禄生活。

  李贺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等姐姐出嫁后,家境变得更加贫寒。为了能吃到一顿饱饭,李贺不到20岁就离开家乡,带着弟弟外出谋生。

  他7岁能作诗,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15岁时,誉满京华,和59岁的李益齐名,人称“诗坛双星”。据《新唐书》记载,李贺的相貌非常奇特:“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身体瘦弱,两根长眉毛连在一起,细指如爪,写起字来非常快。

  李贺虽然羸弱多病,却有一颗壮士之心,常常把自己比喻为“骏马、壮士、剑侠”。他的远大抱负,可以从《南园组诗之五》中看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首先设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横刀立马,为国一战,去收复黄河南北割据着的关山五十州呢?”接着又反问:“请你且登上凌烟阁,看看在那些开国功臣的画像里面,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万户侯呢?” 

  二、呕心沥血

  李贺异常勤奋,刻苦到了吓人的程度。案头堆满了喜欢的书,他最爱的《楚辞》随身揣着,走到哪里学到哪里。

  他白天骑驴出门时,身后跟了一个剃光头的小仆人,背后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袋子,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中寻找灵感、搜集素材。一旦觅得佳句,立即写下,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则探囊整理,把这些零散的句子都补成完整的诗,常常忙至通宵。除了喝醉酒,或遇婚丧活动外,其余时间天天如此。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他说,他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了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当破晓的残月像弯弓一样对着窗帘、挂在天边时,他还在伏案疾书,以致年纪轻轻,就鬓发斑白了。他妈妈郑氏心疼儿子,伤心地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这孩子,难道要把心都呕出来才能罢休吗?”

  这就是李贺骑驴寻诗觅句的故事,也是成语“呕心沥血”的由来。李贺还有一个特点,把诗写好后,就不再看了。好友王参元、扬敬之等经常来到他家,把诗抄好、带走。     

  李贺的才华惊动了韩愈和黄甫湜。韩愈有点半信半疑,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认识;若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之理。”于是二人亲自前来造访李贺,想当场验证一下。   

  李贺出来迎接客人时,头上梳着两个圆圆的小总角,身穿绿色荷衣,像一个小青蛙,轻快自如,一点也不胆怯,让韩愈和黄甫湜大吃一惊。客人刚进门,李贺就献了一首《高轩过》,既赞美了二位名公的人格,又期望得到他们的提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马蹄声阵阵,车子响隆隆,两位大人下马进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黄甫湜(时任侍御史),一个是名传天下的文章巨公韩愈(时任都官员外郎)。他们心襟开阔,知识渊博,把整个宇宙天地都包容于胸腹;生性耿直,品质磊落,好像天地间的精华正气集于心中。我这个庞眉书客(眉毛黑白交杂的读书人)像秋蓬一般,自感看不见希望,没想到枯草也能遇到春风雨露?垂翅的小鸟一旦攀附上了鸿雁,早晚会像小蛇变玉龙一样有所出息。

  李贺的不凡气度,让韩愈与皇甫湜惊叹不已。因为喜欢的不行,韩愈还亲自为李贺束发,帮他编小辫子,又收他为门生,结成忘年交,劝他早点参加科考。

  18岁时,李贺正打算参加科考,不想做县令的父亲突然病世,他只得在家守孝3年。父亲离世后,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家境每况愈下。为了养家糊口,李贺一边外出谋生,一边加紧备考,希望能早点扬眉吐气。《雁门太守行》就是此时的名作: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的前面描绘了战场的刀光血影,赞颂了将士们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最后一句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我要像当年郭隗受到燕昭王的重用一样,为了报答君主的厚爱,甘愿手操宝剑,为国血战到死。”

  有才的人,大多是傲气的,而才高气盛往往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李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一次,元稹上门拜见李贺。李贺拒而不见,还说了一句很狂妄的话:“明经擢弟,何事来看李贺?”我不见明经及弟(靠背诵儒家经典而中举)的人,我将来应该是考进士的料(以策论、诗赋取胜)。元稹碰了一鼻子灰,羞愤而返。

  元稹是谁呢?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创始人,比李贺大11岁,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他8岁丧父,15岁明经登第,24岁就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当上校书郎。28岁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制举考试,获第一名,后来当了宰相。他拜见李贺时,正在校书郎的职位上。很明显,李贺得罪了元稹。

  三、无缘科考

  21岁时,李贺为父守孝结束,在河南参加了州试,一举得中。当时,韩愈正担任河南县令,帮自己的门生李贺获得了“乡贡”资格。第2年春天,当李贺信心百倍地来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时,被宣告取消了报名资格。

  为什么?因为有人告发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与“进(进士)”同音,李贺应该“避长者讳”,不能参加科考。

  韩愈一听急了,马上向朝廷申冤,还专门写了一篇《讳辨》文,为李贺打报不平,怒曰:“讳,也是有原则和规矩的,不应牵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为仁,子不得为人乎?假如李贺的父亲叫李仁,李贺就不能做人了吗?”

  无论韩愈如何力争,最终都不好使。无疑,李贺得罪了不只元稹一个人。就这样,他一辈子再也没有了通过科考走上仕途的机会。

  这就是一时傲慢带来的终生遗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才华再高,也要低调做人,不应侍才傲物,与人为敌。

  那么,害了李贺的人,是元稹吗?不一定,可能另有其人。后世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元稹早已中举,和李贺没有利益冲突。即使元稹真生了气,也不至于把李贺的仕途生涯彻底毁掉。因为元稹也是一个穷孩子出生,一生在官场上饱受贬谪,做宰相仅几个月就被人排挤而下。

  借此机会,让我们简要说说什么是“避名讳”?名字避讳,是中国古代一项独有的文化传统,凡文字中遇到本朝皇帝或尊者的名字,都要回避不用。这个传统从周朝一直延续至清末,举国之人都要遵守。避讳的方法大体有三种: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比如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将“秀才”改为了“茂才”。在《红楼梦》里,林黛玉为了避母亲贾敏的讳,碰到“敏”字,就读成“密或米”,写字遇到“敏”字,也会少写一二笔。避名讳的本意,是要求人们尊重君主或长者,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就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李贺,就是因为要避父亲的名讳,终身失去了科考资格,这意味着他无法凭自己的才华光明正大地步入官场。

  这件事对李贺的打击非常大。在愤然离开长安,返还家乡时,他写下了著名的《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诗里用了两个典故:(1)主父偃:是汉武帝时的重臣,从小贫寒。成人后,先是到齐地的诸侯门下谋职,受到排挤。后到燕赵等地,皆不受重视。无奈之下,他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屡次推荐他,汉武帝均不肯召见。主父偃滞留在长安,把身上的钱花光了,怎么办?他写了一篇治国理政的建议书《九事》,早上递到皇宫,晚上就受到了汉武帝的召见,拜为郎中。之后,一年四次升迁,最后升到了中大夫的高位。(2)马周:出身贫寒,在地方8年得不到重用。最后他来到都城长安,与中郎将常何结为知交,寄居在常何家。贞观五年(631年),天逢大旱,唐太宗让文武百官出谋划策。常何的建议大受太宗赏识,其实这都是马周的政治见解。太宗听说后,立即诏见马周,马周从此一路高升,在近20年的官场生涯中,他深受太宗信任,最后当了宰相。君臣关系密切融洽,传为千古佳话。

  很明显,李贺此刻的处境,和当年刚刚出道的主父偃、马周一样,有心报国,却没有机会。他在诗里说:“在我最潦倒落魄之时,朋友们都拿着酒来安慰我,劝我注意本已羸弱的身子,不要因考试的事而灰心丧气,人生还有其他路可走。当年,主父偃滞留在异乡,家人思念他,折断了门前的杨柳,也不见他归来。马周客居新丰时,无人赏识。后来,仅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太宗的垂青。我虽是一个执迷不悟的人,但朋友们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犹如雄鸡一声啼叫,天下就大亮了。少年心事当拏(ná)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作为年轻人,就应当有凌云壮志。如果我整天唉声叹气,有什么用,又有谁会怜悯你呢?”

  李贺离开长安那天,天下起了雪,仿佛就是为这个落难之人下的。他触景生情,又写下《出城》诗: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在诗里,他把自己比喻为一只被弹丸打伤了的乌鸦,啼哭着回家养伤。出城时,关水映着他和瘦驴的影子,帽子上的冠带随风摆动,好不凄凉。本来是欢欢喜喜出门的,如今却要悲伤而返,回家后妻子问起来该怎么说呢?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遇到挫折后需要反复的倾泻和疏解。回家后,李贺又想不通了,写了不少抒愤诗,起初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我年仅二十岁,就与科考断了缘份,心里是多么的愁苦啊!这种愁苦就像秋天的兰花正在衰枯而下,没有了一点儿生机。继而又说:“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这个寄居长安的男儿,只有二十岁,心灵就枯萎死去了。

  李贺会就此沉沦,一蹶不振吗?不。因为他是一个心怀大志、不甘平庸的人,每天晚上都是“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他骨子里固有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并没有消失,越受挫越要证明自己。既然科考的大门已经关闭,何不想想其它办法?

  四、牢落长安

  不久,李贺又返回长安。在韩愈等人的帮助下,加上宗亲族人的推荐,父荫得官(因父辈的官爵庇荫而得到官职),担任了奉礼郎(从九品上)。这一年,李贺21岁。

  奉礼郎是做什么的呢?主要是在朝会、祭祀等活动上,负责安排君臣版位,各种祭器的摆设,还有仪式开始时做做引导和主持。品秩虽然卑微,好歹也算挤入了官场,吃上了公家饭。然而,这并不是李贺的初衷和梦想。

  他本来胸怀大志,凭实力中举不成问题,又是李唐皇室的后裔,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很快得了忧郁病。他把在长安任职的3年,说成是“牢落长安”,像在牢狱里关了3年一样。

  在此期间,李贺看清了社会的黑暗面,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鞭挞时弊、同情悲苦的作品,“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总计近60篇,从而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在长安的第3年,不幸的事又来了,李贺的妻子年仅20多岁突然病逝。受此打击,李贺的忧郁症一下子加重了。他毅然辞去官职,决定回到昌谷老家,归卧养病。这一年,李贺24岁。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触动着这个不幸之人的心灵。九月,乡野上的风光、塘水和虫声,交织出秋天最美的风景,它却让这个身心焦虑、怀才不遇、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的寒子感到无比的悲哀。他写下《南园》组诗13首,下面的《南山田中行》就是他的心境的集中体现: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在这个秋野明净,塘水清透,草虫唧唧幽鸣的夜晚,长满苔藓的山石上浮起了浓密的云气。艳丽的秋花挂满了清寒的露珠,仿佛在娇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萤火虫发着冷光,低飞在田陇斜径上。从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都能听到它们点点滴下的声音。远处鬼火闪动,像坟墓上的漆灯一样发亮,点缀在松林之间,飘忽游动。

  看到上面的场景,结合李贺短短几年来遭遇的不幸,父亲去世,家境滑落,科考无望,妻子华年早逝,他又犯了严重的忧郁病,不得不辞去工作,又有谁能开心快乐起来呢?

      自从父亲去世后,李贺作为长子,18岁就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病情一有好转,他就奔赴东都洛阳,想谋求一个新职。他的弟弟小季也一样,准备去庐山谋生。兄弟二人在洛阳分手时,李贺写下送别诗《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当时的情景非常凄惨。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时,真是寒酸,连个小小的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礼器,泛指礼仪)也没有,不能行一个象样的告别仪式。惭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遥想小雁飞过香炉峰时,那孤单的身影就会映落在楚江暮水里。那个时候,小弟,你那长途跋涉的小船就该倚云而泊了。一个人孤苦零丁,石镜峰的秋夜又是那么的寒凉。那时的你,怎么可能不会思念家乡和亲人呢?可又无法向人倾诉,只能对着月儿悲啼了。你我在柳下打马告别时,秋风实在是太萧瑟了,吹打着官街上的槐树叶子,槐叶只剩下兔眼儿那么大了。我们兄弟二人为什么如此凄凉,为什么要如此千里迢迢地奔波呢?不就是为了换回那斗升之米,让妻儿有温暖,老母能安度晚年吗?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亲爱的小弟,我们俩就要一南一北远去了,像流走的浮云很难守在一起了,心头却有一根线儿在牵着。树影在茅屋前转动,满床的月光让人难以入睡,我梦见江西的饥民乱纷纷的,就不免要为小弟你担忧。我作为兄长,持镜一照,发现20多岁已然生了长须。我在长安任职3年,一事无成;3年后回到家乡,仍是这般贫穷,为了生活四处乞讨。村边的荒沟里积着死水,那寒光如刀子一样逼人。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啊,也生了蛀虫。一想起你那么幼小,就要跋山涉水,出门谋生,真是叫人怜念。马上就要分手了,异乡的郊野竟然这么孤寂,晚风在悲鸣,仿佛就在我的心头呼号,它们为什么不停歇啊?

  五、魂归昌谷

  813年(元和八年)6月,李贺奔向和州(今河北邢台),表面上说是去看望在那里任职的十四兄,其实是想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位。不想中途遇到了淮西战乱,于是他又掉转马头,南下荆楚、吴越一带。不久,空手而归。

  没有收入来源,家又算什么?养不起亲人,又怎么能呆在家里?很快,李贺再下长安,取道宜阳,穿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越高平,于深秋辗转来到了潞州(今山西长治),寻求出路。最后在友人张彻(韩愈的堂侄女婿)的举荐下,加入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府,当了3年的幕僚。

  在这里,他写下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特别是以马喻人的23首诗非常著名,表达了他终生渴望驰马疆场、建功立业的心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万里平沙,像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山群岭连绵而去,一弯明月当空如钩。马儿啊,你何时才能受到赏识,佩上那黄金打造的辔头,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飞奔,立下功劳呢?

  在这里,他暂时放下忧愁不快,一睹与杭缎、蜀锦齐名的三大名绸之一的潞绸技艺,静心品味从浸丝到染丝、从机织到绣花的全过程,写下《染丝上春机》。诗中有满地的桐花、有思郎的少女,还有如云影的蒨丝,整首诗就是一卷唯美的画卷。


  玉罂泣水桐花井,蒨丝沉水如云影。

  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

  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然而,好景不好。第3年,潞州一带形势大变,藩镇割据,战乱频发,吴元济又在蔡州谋反,大唐盛世早已不在,国运开始一步步衰败下去。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前去讨叛,无功而返,朝廷已经无法掌控大局。平叛失利后,郗士美借机告病,回洛阳休养,张彻也抽身回到长安。李贺一下子失去了依靠,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着病体,再次回到老家昌谷,不久病逝,享年27岁。

  就这样,一位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终生渴望建功立业的神童才子英年早逝;一位7岁会写诗,15岁誉满京华,写人间,写仙境,写官场,写社会,更写幽幽鬼界,似乎通了灵的仙辞鬼才,永远离开了我们。

  就这样,一位家世高贵,生不逢时,零落天涯,怀才不遇,连遭苦难的赤子奇才,带着无尽的悲哀与遗憾,化作一阵风,飘然散去。

  从此,人们再也看不到他骑在驴背上寻诗觅句、投书锦囊的身影,听不到他的声声不甘与哀叹,感受不到他满腔的忧愁与焦虑。唯有在“鬼灯如漆点松花、纸钱窸窣鸣旋风;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世界里,在“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嗷嗷鬼母秋郊哭”的幽冥孤坟边,感受他那一腔熊熊燃烧的烈火真情。

  数年后,一位名叫李藩的侍郎准备收集李贺的诗歌传世。他于是付了钱,委托李贺的表哥整理访求李贺的遗作。但他一年多没有动静,受到责问后,这位表哥说:“我常常恨李贺傲气十足,瞧不起别人,我已经把他的诗文都烧了。”

      李贺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现有《昌谷集》四卷,存诗233首。每一首,都是呕心之作。

  六、诗风长存

  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句高迈惊人,意象跳跃,不囿常法,结构犹如花草,片片都有文采。后人纷纷仿效,却不得不承认无法学到。他的诗主要特点如下:

  1、充满鬼气

  李贺像一个通了灵的阴间地府的鬼魅,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写下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诗句。比如“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楚魂寻梦风飕然、回风送客吹阴火;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嗷嗷鬼母秋郊哭”等。读起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仿佛是鬼魂借着他的身体发出的魅语,故后人把李贺的诗称为“鬼仙之辞”,称他本人为“诗鬼”。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风惊人心,壮士著书苦,犹如昏灯下,织娘啼催着赶快把寒衣织好。我呕心沥血用竹简写下这些诗篇,将来有谁会赏识,不致让它们被蠹虫白白地蛀成粉末,咬出洞隙呢?在这种想法的牵扯下,今晚我的肠子都要愁直了。冰冷的雨滴敲打着夜窗,像有古人的灵魂来吊慰我这个不幸的庞眉书客一样。秋风中的鬼儿们爬在南朝大诗人鲍照的坟头,唱着他怀才不遇的诗句,内心的怨恨化成了土中的碧血,千年也不消散。有谁会明白,那是在等着知音的赏识啊! 

     这首《秋来》诗,是李贺在秋夜里整理诗稿时,担心自己辛苦写下的文字不能传世,有感而作。事实上,他的担心多虑了,李贺不仅流芳后世,而且还成了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齐名的大诗人。

  李贺的诗注重在险韵、僻字上着力,他喜欢用“老、病、死、衰、鬼、泣、腥、冷、血”等触目惊心的字眼,营造“冷艳、伤感、诡怪、鬼气森森”的诗境。据统计,在他的作品里,“死”字用了20多次,“老”字有50多次。其他诸如“瘦、枯、颓、败、朽、暮、弊、破、哭、愁、幽、荒、寒、悲、凄、苦”等也随处可见。这就是李贺的诗充满悲冷凄苦、阴风鬼气的一个核心原因。

  2、幻象惊人

  李贺喜欢写仙境、写冥界、写黑夜、写寒冷、写鬼魂,但他笔下的鬼,也都饱含着人间的真情。比如鬼母会为儿子的去世而哭泣,魂魄会在苏小小的墓上幽冷飘忽,唱着“长恨诗”而诉苦,因此李贺也被称为“鬼才”。但他对鬼神和迷信是持批评态度的。求神问仙、希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成了他笔下的嘲笑对象。

  比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诗前有小序说:汉武帝在京城长安铸造了一个“金铜仙人”,手捧巨盘,承接天上的露水。武帝用甘露和着玉屑服食,以求长生。到了曹魏后期,魏明帝也想长生不老,于是下诏把仙人铜像拆下来,从长安搬往魏都洛阳。相传搬迁时,铜人泪流不止。李贺借铜人辞汉、潸然泪下的故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咏史诗中的名篇。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长眠在茂陵的汉武帝刘彻,你吟咏着自己写的《秋风辞》,应该说是秋风中的一个过客啊。在夜色里,有人听到你的马队嘶鸣而过。清晓时分,却又全然无迹无辙。你当年在画栏中植下桂枝,它们的清香如今似乎还在空中飘拂;你建造的三十六所离宫,早已是苔藓青碧、荒凉萧瑟。魏国的宫宦们牵着装有仙人铜像的马车,向千里之外的魏都进发。东关拂晓,那刺骨的冷风向铜人的眼眸激射。它舍不得离开昔日的主人啊,只能空怀着心中那一轮汉朝的明月,跟着当今的人们走出宫门,一路前行。铜人忆起你这个曾经的旧主人刘彻,不禁清泪酸酸,像铅水一样滴落。在咸阳古道上,送别铜人的,只有那秋天已经枯萎的兰花。如果老天有情,看到这离别的一幕,也会忧伤变老啊!就这样,金铜仙人流着泪水,手捧铜盘而去,孤独地行进在寒月映照的荒路上。渭城已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渐渐地,渐渐地,连那渭水的涛波声也越来越小了。

  这首诗大约是李贺辞去奉礼郎之职,由长安赴洛阳途中所写。在李贺的眼里,秋天的兰花也会满怀愁绪,苍天也该有情,没有生命的铜人也会流泪。冰冷的铜人一旦被赋予了记忆和温情,它便满含着对昔日主人的怀念,感叹着岁月沧桑,体味着人世间的盛衰兴亡与荣枯沉浮。全诗新颖独特,超越时空,发人深省。

  3、意境奇特

  李贺懂音律,会填词,他写的乐府歌辞有几十篇,都被宫廷乐师们谱了曲子演唱。直到宋代,没有不诵读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上面的《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李贺担任奉礼郎期间。他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和一连串急促递进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乐师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对乐曲本身,仅有两句略加描摹,剩下的全是用大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颓云、江娥啼、素女愁、玉碎、凤凰叫、芙蓉泣、石破、天惊、神妪、老鱼、瘦蛟”等字眼,意象纷繁,艺术境界奇特,又带着幽冷色调,这是李贺惯用的手法。

  李凭的演奏有多么神奇呢?吸引了行云,凝滞在山顶,使湘水的女神落泪,素女哀愁。清脆的乐声,像击碎了昆仑山的美玉,凤凰和着它们的声音鸣叫。曲调时而幽咽,恰似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欢快,宛若郁郁香兰在微笑。长安城十二道大门前的清光和冷气,与乐声揉合在一起,到处弥漫。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感染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似五彩云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的绵绵秋雨。在幻境中,仿佛有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地在碧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夜深人静了,吴刚还倚着月宫里的桂树,彻夜逗留,久久回味。桂树下的兔子也伫耳聆听,忘了露珠飞寒,打湿了自己毛茸茸的斜脚。

  看了上面的描述,假如我们能亲临现场,听听李凭的技艺,又会如何?成语“石破天惊”就来自本诗中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之句。另外,“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句极妙,正常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寒露斜飞湿兔脚”,但它和李贺的排列组合法一比,就显得大大逊色了。这就是李贺寻章摘句、匠心独运、妙笔生花之处。

  4、浪漫高迈。

  李白的诗热情、奔放、浪漫,可上天入地,可翻江倒海,更可纵横寰宇,豪气干云。李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也写过《将进酒》,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纯净的琉璃杯里,斟满了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经过烹、炮的龙肉和雉凤,拿到口里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嘶嘶声,像是在哭泣。罗帏之中,除了美食和美酒的香气,还有笛声悠悠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呼应着皓齿美人,细腰轻舞,其境也飘飘,其乐也融融。宴饮的时间是万物萌动的春天,他们已欢乐了一整天,饮掉了青春,醉在了黄昏。桃花被鼓声震散,被舞袖拂乱,点点片片,落红如雨。不要想着把时光留住,我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酩酊大醉喝光它,喝到酒鬼刘伶的坟上已经无酒可洒吧!

  我们再来看看诗仙李白的《将进酒》又是什么风格与境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李白写的是天上人间,李贺则是幽冥天界,风格和意象完全不同。吃龙凤肉,这该是一种什么境界呀?

      另外,诗的最后一句“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是8个字,比全诗的7字韵句多了1个字,不工整也不对仗,但并不影响全诗之美。多了1个字,读起来反而更加抑扬动挫、朗朗有韵。一个人,只有才情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有不拘常法,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春风化雨的境界。

  李贺的诗为什么会如此奇诡冷艳?其实,和他生性敏感、富有灵性、多愁多病,还有不顺心的人生际遇有关。在仕途和疾病的双重打击和折磨下,李贺一生郁郁寡欢,不能得志。在人世间不被人理解,只能到阴间地府里去寻求知音,倾苦衷肠。这样的人就不应该来到人世,来了,也是为了告诉世人,诗完全可以这样写,不要被那些条条框框捆住。这就是李贺区别于历代诗人的最大标志和最鲜明的特色。

  后世公认,李贺的诗想象丰富、意境迷离、语言瑰丽,像高山陡崖,如千丈耸立,独树一帜,很难学。他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诗、李白、杜甫、韩愈等多因素影响,纷杂的艺术传承,加上自己的熔铸苦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所以,宋代的严羽把李贺的诗命名为“长吉体”,不仅是前无古人的开拓与创新,也成了后世诗家不断追摹的艺术丰碑。

  七、后世影响

  李贺死去几十年后,诗人韦庄当了宰相。因为他极欣赏李贺的诗,故请求朝廷追赐李贺为进士,满足他一辈子无法参加科考的遗憾,同时建议赠左补阙、右拾遗的官职。没想到,宫廷里发生了事变,这个愿望落空。

      假如李贺在天有灵,应该会流泪感激这位忠实粉丝的。其实,李贺收获了后世一代一代的粉丝无数。

  后晋刘朐说:其文思体势,如崇石峭壁,万仞崛起。

  北宋欧阳修说:他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他写诗不用常规方法,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学到)。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指李白)为敌,杜陵非其匹也。(他可以与李白匹敌,杜甫还达不到匹敌的程度,就要稍逊一筹了)。

  朱自清说:详宫体之势,初唐以太宗之好尚,一时甚盛;至盛唐而浸衰,至贺而复振焉……(盛唐之后,中国诗歌开始走下坡路,到李贺才又重新振奋起来)。

  毛泽东说:王勃以一个28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他们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毛泽东的名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都是李贺名句的引用和化用。当然,还有比较含蓄的化用,比如“秋坟鬼唱鲍家诗”化为“万户萧疏鬼唱歌”,“桃花乱落如红雨”化作“红雨随心翻作浪”。

  李贺死后,晚唐诗人李商隐亲自作了《李贺传》,说: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大白天,忽见一个红丝帛衣之人驾着苍龙而来,召长吉跟他走。长吉拖着病体下床,磕头说:“我母亲老了,又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曰:“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召你马上去写诗作记。天上的生活没有人间凄苦,很快乐啊!”长吉哭泣不止。在场的人都看见,他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升腾,还听到了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了别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气绝而去。

  李商隐最后感叹:天上确实有林苑园圃、亭台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天上也应该有才华超世的奇人啊。天帝既然唯独眷顾于长吉,特召他去写诗,为什么不让他长寿呢?唉,难道说那些才华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连天上也不多呢?长吉活了二十七岁,职位低不说,人们又大多排挤诽谤他。天帝这么恩宠他,世人为什么反倒不重视呢?

  最后,让我们送一首小诗给诗鬼李贺,愿他在阴府冥世早已高中进士,仕途发达,心满意足,不再忧郁,彻夜挥洒着他那天上少有、人间绝无的奇思妙笔,携仙伴鬼,畅意巡游,给浩浩青史涂抹上无尽的异辉:


  千古一梦,明月如钩,

  敞龙裘,金辔头,庞眉书客踏清秋。

  诗光刹闪,惊昏破晓,

  牵嗷蛟,仰天笑,渭水遥波卷天潮。

  满纸鬼辞,一把酸泪,

  广寒宫,鲍氏坟,仙台鬼阁铸英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