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讲的是规则意识。种种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背后都有哪些深层的原因呢?
第一,家长缺少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呵护。
陪伴孩子,我们是要把自己的眼睛和心都要放在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上面,感受他的心情,观察他的举动,和他说话,与他交流,在他最初呈现出规则意识时给予关注。但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关注,缺乏对孩子全身心的观察,错过了规则意识正向强化的最佳时机,比如说,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主动要求和周围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排队,家长发现后应该予以正向强化,比如亲亲她,抱抱她,表达对他遵守规则,行为的欣赏,这样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规则意识被肯定的成就感。若视而不见就会失去形成规则意识的好时机。
美国罗伯特.埃姆德教授最早提出了“社会性参照”一词。他认为年幼的孩子面对初次遇到的东西,如不知道该怎么办,会看大人的态度,孩子内心培养起来的对社会的情感与敏感被称为社会性参照。他指出社会性参照得到良好培养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而缺乏社会参照性的孩子言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他人怎么说服,他依然我行我素,对违反规则毫不在意。
二、家长缺少对孩子遵守规则意义的引导
孩子不明确遵守规则的好处,就难以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体验遵守规则的好处,比如在学校中遵守规则才会学得更好,在马路上遵守规则才会安全等等。孩子体验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安全和秩序,耐心深处就会接受并愿意遵守。
三家长缺少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不能遵守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没有被拒绝过,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旦受到任何规则限制,都会很难适应,甚至会暴跳如雷。比如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其背后的原因往往能追溯到他小时候,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在遏制孩子的个性。这种态度必然会导致孩子无规矩可言。这种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也会让孩子摸触摸不到边界,感受不到规则的约束。
四、家长缺少对规则执行的坚守
如果一件事情被允许做两次到三次,孩子们就会从中总结规划。如果原定的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的规则,有两三次在允许先出去玩再写作业,那就会被破坏掉。当家长不能够持之以恒的坚守规则,孩子就会迅速的意识到,原来有些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聪明的孩子就会讨价还价,用各种方式试探家长的底线,用各种努力争取破例的机会,所以家长不要抱怨为什么孩子不遵守规则,而要反思自身有没有严肃的执行规则。
策略建议: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然后坚定的贯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那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一、家长没有规则意识,别指望孩子能形成规则意识。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身上的一切问题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影子。家长敬畏规则,孩子就会敬畏。如果家长没有规则意识,孩子的行为就没有标杆,就无法形成规则意识和是非观念。
二、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规则并不是由强势群体说了算。孩子3~9岁时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规则,家长主导;9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和孩子共同协商,孩子主导。孩子参与感越强,遵守规则的意愿就会越强烈。让孩子参与有利于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孩子自觉的遵守规则。参与制定规则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让孩子说的比家长多,至少也要和家长说的一样多。
如何制定规则?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它带来哪些好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家庭中每个成员为规则的实施应承担怎样的责任等?对孩子来说,对规则理解的越清晰,把握的分寸就会越恰当。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并明确的判断自我行为的底线,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受环境的支配,这也意味着规则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由他律变成自律,帮助孩子把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规则的制定要通俗易懂,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最好具体到可以做什么事情和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张贴于家中,帮助孩子清晰的知道他可以怎么去做,避免后期产生一些争论,比如关于孩子的规则,放学休息半小时后开始写家庭作业,关于家长的规则,下班后除工作原因之外,请把手机放到桌子上。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执行规则要温柔而坚定。规则的执行其实是一场博弈,每个孩子都会不断的对工作规则进行试探和挑战。只要家长坚守规则,温柔的坚持规则就会被守护,如何温柔的坚持,首先要温柔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当我们温柔的对待孩子,真正做到接纳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撒泼耍赖背后的原因,孩子的情绪就会被安抚。往往也会因此而改变,转而愿意去遵守规则,其次是要坚守规则,无论孩子采用什么方式,家长都应该毫无余地的遵守。只有这样孩子才知道规则没有例外,规则不可讨价还价。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需要适当的让孩子接受一定的惩罚,才能使孩子从他律到自律。比如孩子上学忘了带书打电话,家长就抓住机会不给孩子送,让孩子体验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但孩子努力的调整了自己做完作业后马上把书本装到书包里,家长应可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表扬和鼓励不一定要买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个拥抱或赞许,使之获得规则带来的快乐体验,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这样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培养起来了其实自由与规则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看似各自独立却是一个共同体,在自由基础上形成规则才会内化为孩子的自律,而不是迫于权威不得不遵守的权益之计,一个行为自由的孩子,内在的动力得到保护和发展,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他最乐意遵守规则,建立规则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从而尊重别人。
父母归规:
1.放下手机带上书,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出发
2.露齿一笑,让八颗牙齿晒太阳,控制情绪与控制体重一样重要。
3. 每天出门与孩子来一次亲密拥抱,这比嘴巴唠叨更有力量。
4.不完美就是一种美,你要欣赏自己,并有勇气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
5.永远不要跟孩子翻陈年旧账,因为有太多的明天需要迎接
6. 玩泥巴比玩电脑过瘾,你要带孩子到大自然听风吹麦浪的声音
7.不要背后论是非,干净的语言来自干净的心,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
8.拥有一种持久的爱,好比拥有一种技能更有幸福感。以此影响孩子.
9.每天坚持有氧运动,不让工作输给睡眠,不让未来输给身体.
10.在家不怨天尤人,持之以恒地栽培自己,才能润物无声的滋养孩子
11.少看电视,多看书,有阅读习惯的孩子至少不会太差
12.每年都要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世界新鲜人生才会保鲜.
13.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说谢谢,虽然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
14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找到他们的成长密码,胜过喝100碗心灵鸡汤
15每天都要出发,你的奋斗孩子看着呢,每天都要回家,你的身影孩子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