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D016《精力管理》08/03
读书:《精力管理》 第五章思维管理
笔记:
1、思维管理的基础是体能和情感
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基层是体能,接下来往上是情感,再往上是思维,最后顶层是意志;
思维管理与体能、情感管理的共同点
1)需要平衡消耗和再生
2)间歇性变换,即使用与休息交叉进行
2、思维训练的构成要素
首先是,正向的思考
包括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法。
例子:拳击冠军曼奇尼发现一个消极想法足以把自己打倒;
正向思考与业绩的关系,调查发现保险公司销售员在填写问卷时,乐观程度高的人的业绩会高于悲观的;
分析,正向思考造就了销售员坚韧不拔的品行,更积极面对困难。
其次是,放松中思考
传统观点认为,应该人应该一直做工作、一直思考工作,休息就是偷懒,勤奋刻苦才是值得表扬;
而实际上思考会耗费大量精力,大脑重量只有人体的2%,却消耗了25%的氧气供给。
对策就是间歇性休息;
另外就是寻找可以激发灵感的场合,比如慢跑、冥想、做梦、听音乐。
这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什么场合你会获得最佳的灵感?最普遍的答案是沐浴的时候、躺床休息、散步、听音乐,但是几乎没人声称自己在工作中会获得最佳灵感。
再者是保持精力恢复
左脑和右脑分工不同,一个侧重逻辑与语言,一个侧重情感和想象;所以可以不时切换左右大脑,用不同维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恢复精力,还会激发灵感,并且完成创造。
3、思维遇到阻碍怎么办,比如思维固化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精疲力竭、想不出好办法、找不到出路,而且团队关系紧张等时候,已然陷入思维僵化的局面。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突围的方法呢?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冒险的策略,比如在办公室设立瑜伽或者冥想室,办公室的某个角落添加兵乓球桌等。
其实主要方法还是要巧干,除了工作,还要注重休息,采取多任务切换,尝试新鲜事物,给自己新的灵感和启发。
4、做个乐观主义者,但是要根植于现实
乐观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不用解释大家也能想象的出来,但是这里面需要指出的是,不仅要乐观,同时要扎根于现实,毕竟太多的人走的是盲目乐观的路线,过于理想化。
那么什么事乐观主义者呢?
科学家指出,既可以像乐观主义者一样拥有积极的心态,又可以像悲观主义者那样清醒地直面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实的乐观主义者,更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心态积极。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容易陷入悲观主义者,因为习得性无助、或者因为屡次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周围环境压抑。
那么我又该如何破解呢?
这里给出了一个套路,那就是“觉察——提问”的模式。
1)首先跳出原有的思考框架,像一个旁观者来观察这个问题,对事物进行的新的评判与分析;
2)其次是改变自己提问的方式,换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不同角度的问题来引导自己思考。
当然这里面再补充一个角度,即第三方。这是一个不同于参与者、旁观者的角色。
其实这些方法主要是让我们更换看待问题的角度,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发现更多的可能。
4、重塑大脑
人的大脑也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不用就会慢慢退化萎缩,表现为迟钝
记忆力下降,积极开发就会变得更发达与聪明。
如何重塑大脑,做大脑的肌肉训练呢?
第一个方法:
做冥想、正念、坐享;
第二个方法:
多运动,提高认知能力;
第三个方法:
进行思维训练,比如学习一项技能或者一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