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很多人经常说,等我有时间了我一定要多看几本书,等我有钱了我就去旅行,等我准备好了我就去创业,等我退休了我就好好享受人生······
纵向等待时机成熟,一切就绪才开始。可是,世界上哪有什么万事俱备的时候呢。所以,你又经常听到他们说,如果我再年轻几岁就好了,现在做也没用了,来不及了······
实际上,谁也不想这样蹉跎岁月。其实,今天我想告诉你的事,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0 2
有一天,美国著名作家辛克列尔·利尤依斯应邀给一群文学系的学生讲课,题目是:怎样成为文学家。
他首先提了一个问题:“在座的谁确实想当作家?”
学生们不假思索,纷纷举起手。
“要是这样,”他边说边把讲义塞进口袋,“我给你们提个建议:回家去写。”
说完,他离开了教室。
0 3
有人向禅师请教:“我想学禅,体悟人生真谛。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做起呢?’’
“从这里。”禅师边说边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一条线。
那人大惑不解地问:“这里是哪里?”
禅师当头棒喝道:“这里就是此人、此时、此地!”
0 4
安·拉莫特在《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正为明天无法交作业发愁,作业是老师三个月前布置的写一篇有关鸟类的报告,可他还不知道怎样动笔。这时,他的作家父亲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是的,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就直接开写好了。
只要写了,不管写得有多差,都还有机会把它改好。
0 5
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里说: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而待完成的事情一多,管理的复杂度就直线上升,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
这些心理成本虽然是隐性的,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慢慢会觉得无法承受,情绪上的各种问题首先会爆发,然后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差,于是生活开始失控。
与求职、买房等人生大事相比,小事情造成的心理负担可一点都不轻,但搞定后者则显然容易很多。
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成本比作一个可以张开和缩小的弹性薄膜,这个薄膜会被各种事情撑开。从下图可以看到,各种小事的堆积可以把人的心理成本撑得很大,而当这些小事被基本消除后,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有人可能会说,做事情,时机很重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等到最佳的时机出现,才能事半功倍。这么说当然有道理。但问题是,你可以容许自己等待多久来等一个好时机出现呢?
要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并且当有一个好时机出现时,你真的有能力识别出它吗?即便你能识别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抓住它呢?
既然很可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明确的,那么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
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0 6
总有人说要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出自《论语》,但它经常被断章取义。
其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季文子每件事请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接受多年的学校教育,且很少实践经验的人,容易养成照搬书本和理论知识的僵化的思维模式。但在现实中,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在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看来,我们行动中蕴含的知识属于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比如一个拉面师傅怎样才能拉出很细的面条,这些技巧蕴含在他的动作中,而书本中的知识属于可用语言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而知识创造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我们置身的世界,目光所及,看到的只是一个个表象,在表象之上,是经由归纳抽象出来的经验、假设和模型,在表象之下,是大量的细节性信息。而反思和行动,就成了在这三者之间折返的桥梁,反思和行动越多,我们就越能从表象过渡到更多的抽象理念和具象事实。
采铜在《精进》告诉我们在行动中反思,最好还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反思一定要及时。刚刚做完一件事之后,记忆中保存了大量与事件相关的细节,这时的反思也就会忠实于事情的原貌。
梳理“反应链”。反思一件事情,应看它是如何开始、发展、转折和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关注意外现象。意外结果也许并非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在于它落在我们原有的认知之外。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
0 7
成功者必是立即行动者。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的成功,看看他走路的速度和力度。速度快、力度强的人是沉稳而又干练的人,这种人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拖延者的脚步始终是“慢三拍”。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快三拍”。
现代生活的节奏是快速的,每个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如果你还想歇歇,你只能等待被淘汰,危机意识要求人们加快行动的步伐,不能掉队。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文章首发于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许不诺(ID:xubunuo),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