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人物创作第十五期:一江烟雨
(1)
他是相府大公子,天生冷僻,不苟言笑。
闲时只爱坐在庭院的桃树下读书。
“喂——”
不知何时,隔壁墙头出现一张红扑扑的小脸,少女甜甜的声音问他——
“小哥哥,我叫阿容,你叫什么?”
他天性不爱理人,只合上书,无声而去。
上元夜。
“小哥哥,娘亲说晚上带我去看花灯,你去不?”
少年蹙了蹙眉,继续翻书。
少女嘟着唇,忽又想起什么——
“欸,小哥哥,昨儿先生教我一句诗,我念给你听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什么意思呀?”
少年终于抬眸,发现少女秋水般的双眸里有明澈的阳光。
他不禁勾了勾唇角,笑了。
他该如何同她解释。
这是首情诗,闺阁少女是不可以深究其意的呢?
(2)
“还像个大家闺秀的样吗?赶快给我下来!”
隔壁传来一老妪的声音——
“啊——”
随着一声闷响,少女竟直直摔了下去,哭得有点惨——
“嬷嬷,阿容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呜呜呜……”
少年卷起书本,快步移至墙边,听她的哭声一浪胜似一浪,不由揪了心。
一连几日。
隔壁院子果然安安静静的,没有一丝声响。
可是,少年的心头却不怎么安静了。
(3)
他以为,她只是个意外,像偶然掠过心头的风。
没曾想还有再见面的一日。
相府设宴,父亲让他去前厅学着应酬。
来往宾客里,他一眼就瞧见了尚书令李大人身旁那位穿粉衣服的小姑娘。
小姑娘刚好也看到了他,朝他会心一笑,他一阵恍惚后有些局促地搓搓手,不敢再看。
“是阿容吧?过来!”母亲热情地招呼她,阿容退后一步规规矩矩地向母亲请了安。
丞相夫人感叹:“看这小丫头多懂事,可惜我福薄,命里没有小棉袄。”
她回头对李夫人道:“要是不嫌弃,阿容给我做干女儿可好?”
李夫人当然很乐意,一时宾主其乐融融。
自那之后,阿容常来府里玩,而他的身后也多了一只甩不掉的小尾巴。
“陈哥哥,我这身衣服怎么样?”
“陈哥哥,我学会弹琴咯。”
“陈哥哥,你怎么不爱笑,也不说话?”
刚开始,他有些厌烦她,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就让她在自己身后跟了十多年。
(4)
只是那时他尚不知,有些事情,一旦习惯,就戒不掉了。
某一日,当那个丫头再也不跟在他身后蹦蹦跳跳时,他竟有些魂不守舍。
直到路过父亲的书房,听到里面零零碎碎的对话,方听出了几分蹊跷——
朝堂异动,丞相和尚书令因为政见不和在圣上面前大吵了一架,几乎反目成仇。
邻居成了政敌,阿容应该也不方便来了吧。
再后来。
党派之争激烈,父亲与尚书令已势成水火,为笼络朝臣,爹让他娶重臣之女为妻。他点点头,因为他一直都知道,他的婚姻从来由不得自己。
只是心里,忽然像缺了点什么,有点闷,透不过气。
他常常深夜坐在凉亭里,从不饮酒的他,开始自斟自酌。
一坐就是一夜。
(5)
婚礼那日,艳阳高照,百里红妆。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他一眼便看见人群里的熟悉身影。
十六岁的少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温婉可人,只是与他目光一触,便瞬间消失于人海。
顾不得其他,他立刻下马冲进了人群,叫着她的名字,却四方寻觅无果。
他躲进一处巷尾,忽然抱头痛哭,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哭,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他该笑的。
有一小童行至他身旁,拽了拽他的衣角,递给他一张字条就跑开了。
他抹干泪痕,展开,是一行娟秀小楷——
“莫负新人,莫念旧人,陈哥哥,保重!”
(6)
有人说,那日丞相府的婚宴办得真是热闹,新郎也一改往日性情,变得热情好客,贪杯无度,直接醉倒喜堂前,连堂都没拜成,一时成为笑谈。
大家都以为他高兴过了头,毕竟,新娘出生高贵,容貌出众,与陈府大公子乃天作之合,绝配呢。
只是离他最近的小厮却清清楚楚听见他家公子嘴里反复嘟囔的那句话——
“你就不能再等等……再等等我吗……阿容,阿容,我喜欢你,我谁都不要——!”
泪滑落,滴在酒杯里,杯中映着的是一张极尽哀伤的脸。
小厮哪里敢声张,公子一向克己守礼,洁身自好,今儿是怎么了。这要是让新娘子知道,闹起来,可怎生收场?
无奈,他只好一手捂住公子的嘴,把他推去了偏房。
朝廷的党派之争终于结束,尚书令拥护的六皇子一党落了下风。
六皇子被贬谪关外,流放三千里,与之相关党羽均被革职查办,李尚书也在其列。
据传,李尚书倒台不久,阿容便嫁与一商人为妇。
商人也算有心,以万金作赎刑,捞出了狱中的李大人。
后不久,李家举家搬迁不知去向。
他于夫人闲话里听得此事,颇感心酸,却什么都做不了,只整日在书册与清酒里寻找慰藉。
(尾声)
多年后。
他如愿登科入仕,金鞍锦鞯,紫袍玉带,成为首辅重臣。
只是,多年嗜酒如命,再难更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曾经的相府大公子陈寻随意地掀开轿帘,忽见一位容颜清丽的妇人怀抱婴孩,手拿拨浪鼓,微笑着从他轿前掠过。
那笑容太过熟悉,是经过茫茫岁月也未曾污染过的干净。
他叫停了车夫,慌不择路地拨开人群,却堪堪停在与她相距数百尺内。
回不去了。
他抬手摸摸自己的脸,岁月带走了他年轻的容颜,却偏偏放过了她。
他揉了揉眼睛,光影流转里就把他带回那个风和日丽的午后。
有个可爱的小姑娘曾问过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什么意思?”
不曾想,这一晃,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