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清•戚惠琳
素履之往,其行天下。士如皓月,其心朗朗。
素履之往,彼道坦坦。士如昭日,其姿阳阳。
君子之行,君子之往。山兮悠悠,水兮泱泱。
幽人其幽,良人其良。独行愿也,志兮四方。
标题美,纯粹地美,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完之后才意识到,猛然一查,找到这首诗,朗朗上口,欲罢不能,忍不住多读了几遍。每一小节地标题都很美,是不是因为无知,所以觉得格外动人。
整体读下来这本书的感觉是深刻吐槽,思维不受限于大众,所以才会另辟蹊径,脑洞大开。不过读完还是略微觉得有点矫情,似乎脑洞还不够开,所以文字还不至于达到惊天动地的效果。不过最重要的是有输入必须要有输出。整本读下来,还是很佩服作者读书之广、运用之自如。了解很多知名作家的主要观点、写作特性、并能用于自己的创造中,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章的结构很独特,似乎作者在絮絮叨叨不断吐槽,似乎整本书地形成就在于平常的日积月累,偶尔灵光一闪,出现另辟蹊径地语句,抄录下来,最后将相似句子整合到一起,挑挑选选、修修改改,终以成书。
略查了一下,每个章节的小标题似乎与八卦息息相关,请原谅我实在是看得有点头疼,因此有点囫囵吞枣、匆匆忙忙翻阅完整本书,略微记下自己的心得,并非按照作者整个章节顺序来,如无心得,即为略过,以此为念,仅此而已。
1. 庖鱼及宾:用别人的鱼请客。有点类似于苏东坡苏东坡请黄庭坚晒太阳的故事,一日,黄庭坚请苏东坡吃鱼,过一阵,苏东坡回请:鲁的上半截你已经请我吃过,我今天请你吃剩下半截。
“音乐神童、数学神童……从来没有哲学神童。思维是后天的,非遗传,非本能。思维不具生物基础,思维是逆自然的,反宇宙的”。跟人的本性是懒惰如出一辙,如果说做就做,手脚便会越灵活。有时候总是反感工作中堆积太多的事情,琐碎零乱,无章法可循。可是换个心态去想:深呼吸,相信自己的脑容量能够再接纳那么一点空间,自然而然心情就更为顺畅,脑子也更愿意去动了。也类似于健身的时候,首先是需要知道某一动作的肌肉发力点,在训练地时候,有时候地关注与本该作用的肌肉,一开始有可能在于“形”,久而久之这儿的肌肉群就真的能够发挥其作用,以致于最后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收腹挺胸,消耗更多能量,当然,我还没升级到这样高的境界,饭要一口一口吃,保持这种纪律性,不松懈,进步终将不会太遥远。
2. 巫纷若吉:借用卜筮向神灵求助。
甲说:“我和乙,是‘哥儿们’,,就是假如我残废了,他会养我一辈子。”
假如乙残废了,甲会养他一辈子吗——我想,没问。
人的本能是利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利人,不知道怎样才能从经历质变利人。
3. 亨于西山:祭祀之意。
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带伞的便撑伞,无伞的照常地走,没见有耸肩缩脖子的狼狈相。——为什么一定要耸肩缩脖子,淋湿就淋湿,难道缩脖子就不会吗?
在西方,道途两车相撞,双方出车,看清情况,打电话,警察来公断处理(从出事起到警察到达之前,双方不说一句话)。——能做到一言不发,是素质高,保险好,还是脾气佳?
仅此二则,立地可做的事,在中国,100年后也未必能做得到。
姑且这样吧,一时对于文章中有很多语句,似乎有点感慨,写来又有点老生常谈,颇流于庸俗。似乎思维受限,新瓶装旧酒。有点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