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担当者首届校长访学,一睹蔡村学校的阅读推进之路,感受颇深。先用一首打油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加油
烛光团队有引领,
阅读习字勤练功。
分享展示玩特色,
运城蔡村真不同。
一天下来,参观两所学校。虽然大小不同,环境各异,但阅读推进的工作是极为相似的。这中间是和领导的重视(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中心校长、学校校长)分不开的。当然,有了这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领导亲力亲为、示范引领和带出去、请进来,每一位老师百倍的努力,躬身实践,带动孩子们朝着“明亮那方”前行,让阅读的种子在教育的沃土里生根发芽。
虽然大家都知道阅读是一件好事,值得用心去做,然而真正想开始了,推动起来还是蛮难的。就像我们推动阅读这件事一样,就已经做了两年的准备(当然还不包括有这个想法的时间)。
2012年到2014年是我频繁外出学习的一段时间,那时的我从学校发展的困境中很难走出来(教学成绩不好,学校各项工作推动太慢,管理上也出现很多的问题),只好选择外出“取经”。然而,外出学习需要时间和金钱,这些都不是作为一个农村校长所拥有的。因此就有了周五晚上出发(可以节省住宿费,还节省时间),周日晚上回来这种做法。可是,不管是专家讲座还是实地查看,都和我们的学校相差很大。专家是城市里培养出来的,学校也都是高精尖的好学校,很多东西很好,但很难落地,我一直犯愁。
还记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我去新安县实验小学参观,有幸和徐校长(没记错的话是这个姓,一个女性副校长)交流很多,她提到最多的就是教师阅读。当然我也向她吐露出我的困惑和难题(阅读环境和学校现状),虽然没有找到非常合理化的建议,但这颗阅读的“安的种子”在我的内心已经种下。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胡思乱想”(有时感觉好像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也去想)。当然,在一个想法实现以前,我会反复的琢磨。因此学校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小而美”种子学校的现状(就像宁校长所说,在一个你倾注心力的地方,就是最美的处所),我会从环境创设、硬件配备、成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家校合作方面做思考,也在大胆的尝试中失败、重启、再失败,直到成功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其中我们学校的“麦田读书会”(近期才有的名字)——教师阅读就是一次次失败中的产物。
2016年开始网络课堂实践,2017年接触更多的阅读机构,参加了很多的线下、线上培训,获取了一些支持和资源。为了让老师读起来,我就先从部分积极上进的老师开始,推荐好书,进行分享、交流和推进。渐渐的,我们的阅读有深度了,思考也深入了,产出的文字慢慢多起来。老师们从阅读中找到了方向,提升了自我的能力。这时,整体推进就水到渠成了。
2018年9月开始,我们通过整体讨论和具体规划,学校的读书会就正式开始了。每周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分享、碰撞,每次一名主持人主持、总结,收集大家的读后感形成总结,发布在美篇或者简书、公众号上,让老师体会到成长的喜悦。为了鼓舞士气,还会让老师走出去分享自己好的做法,从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自信。
读完一本《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我发现我的这种推进阅读和其他工作的方法应该是对的(虽然没有找过权威的书籍,也没有和专业的老师交流过这些事情)。许多时候,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总不喜欢让人“牵着鼻子走”。我们很喜欢自由(虽然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也希望在自由、宽泛的环境中进行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我的一个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我知道阅读很好,但我不希望有人逼着我去阅读)。套用这本书的题目:老师,你慢慢来。也许当老师慢慢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他(她)也会凑过来(就像《石头汤》里的三个和尚一样)。当这些人玩一些很有意思的“游戏”(往大锅里扔下几块石头煮的时候),各种观望的眼睛中就会陆陆续续的走过来,并且越来越近。当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有意思的活动中来时,我们的阅读现状就开始发生着改变,阅读的氛围就在这一次次的“新人”加入中被“打破”,一次次得到重生,一次次得以提升,从而真正实现阅读的正能量,教育的正循环。
用力可以把一件事做好,用心就可以把一件事做得有成就。以前我们是在用“事倍功半”的效率推进,当周边的教育生态好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真正走上了“事半功倍”的大道上了。
我们期待着美好的一天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