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领导要求,下乡走亲。走亲么,穿得比较休闲,反倒是乡镇的干部穿得正儿八经,也难怪,接待我们,只是他们公务中的一部分,还会有其它的公事要办。大家寒暄几句,我就带队分头下村了。
跟老乡拉家常是必做的功课。这一户人家,村支书介绍,是王老师。房间里面很干净,围着桌子坐下 脸庞红彤彤的王老师陪我们聊天。我一抬头,看到对面厨房在做东西,忍不住起身走进去,原来王老师的老伴在煮花生笋干,当地的特色零食,看起来黑乎乎的感觉,但却香气扑鼻。 有种忍不住要抓一把来尝尝的冲动。
王老师教龄30年,曾经教过初中的物理和数学,但却酷爱书法,村支书说他是村里一支笔,大家都爱找他写字。王老师很是谦虚,瞎写瞎写 带我们到隔壁的杂物间,兼做他的书法室,临窗的两面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桌子上堆满了笔墨纸砚,看我感兴趣,他还把最近刚刚写的一幅打开来。这幅小字写得有声有色,况且那么多字,沉得住气静的下心才行。
因为是吃过中饭去的,看着王老师红彤彤的面庞,忍不住问了一句,王老师您中午喝了多少?王老师慈眉善目的样子,大概四两吧。那您晚上呢?也差不多四两。一看,我就是好酒之徒。那您喝什么酒啊?自己酿的,左手一指,几大瓶子摆在靠墙的桌子上。三种粮食,放了好多年了。哈哈,那就是“三粮液”啦!我们打趣道。很好喝的,你们尝尝!我们也不客气,尝尝就尝尝。王老师还特意去厨房拿了一碟花生米,这个下酒最好了。一口酒,一颗带着咸笋香气的花生米,变成口腹的热流涌动。好酒,好酒!王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门外雨陡然大了起来,路面不平的地方溅起一朵朵高低四散的水花,哗哗啦啦的声音,仿佛急着赶过来的脚步,也要尝尝这陈年纯酿。
最后一饮而尽,表示对王老师和好酒的尊敬。走访的下一户看起来明显就是农耕劳作的人家,果然,长条凳坐下,一问,以前养蚕的。现在不养了。问起蚕茧的统购统销,村支书说他父亲因此还被抓起来关了半个月。当时商贩来收购的价格贵,他父亲就组织大家自己缫丝,属于犯法,村里的百姓和乡里的干部都出面保他,后来放出来了。他父亲以前也是村支书。想当年,看来也有几分小岗村的气魄。基层的创新,往往都从打破上面的规矩开始的。
这户人家姓罗,大女儿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小女儿在养蜂蜜。我们问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她女儿到底养的什么蜜。荆条蜜?洋槐蜜?枇杷蜜?……最后,连说带比划,才搞明白,他女儿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养椴树蜜。他说起来一脸自豪,这可是很好的蜂蜜哦!平时他在这边替女儿卖蜂蜜,价格公道,销售畅通。
可惜,老罗急着去收笋,没有看到蜂蜜的样子。
蚕吐丝,蜂吐蜜,勤劳的人,靠着大自然的馈赠,总是生活得有滋有味。劳作一天,晚上再喝上几两自己酿的土酒,微醺之际,枕着乡村宁静的夜色,甜甜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