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过度焦虑以及运动型激越都是正常现象。
接昨日所说,弗洛伊德给出的“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的状态。有这一类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力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当一个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时,往往在行为意识活动中会忽略别人的感受,让别人感到难堪。具体可能体现在:一、在内心里分不清善意的玩笑与恶意的辱骂。二、对于问题的发出者产生幻觉(类似…幻听?)三、不会从理智出发去解决问题,运用的解决手法过于野蛮。四、极其渴望得到别人关怀,可当别人关怀时又不以为然。
典型的补偿心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属于自恋人格这种模式的:在与人比较后发现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补偿行为。具体表现可能为:一、早上六点起床化妆(但可能是由于其他病症引起的思维迟缓效率低下导致)。二、化妆水平不高(可能是由于幻想和现实的不协同性导致)三、对朋友和恋人等有着极强的占有欲(比如不断地视频聊天通电话以及不断的相约出行)四、内心深知不如别人所以努力通过外表或者运动性激越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早上六点起床化妆)。
当人害怕时,本能反应是冒冷汗并保持极度安静;可当人极度害怕时,本能反应是破口大骂。所以,某些情况下的这种通过骂人来体现的过激所表达的是极度的脆弱与安全感缺失,说到底,还是补偿行为,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不自信造成的,所以,患者会把所有的感情投入自身,而越投入自身,就会越发现自己的缺陷,越不自信。这是一个死循环。
以上的心理学分析纯属班门弄斧,但如果身边有这种人,我们理应对他们给予我们应有的关怀。对于患病者,她们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失控的,而越是情绪失控,越证明他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心与陪伴。虽说他们可能会对你的包容心认定为理所当然并不予理睬,但是毕竟相对来说,我们是强者,他们是弱者。
心理疾病困扰着很多本应阳光向上的年轻人,但我依旧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帮助各种心理疾病患者脱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