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是成皋争夺战。成皋争夺战前期,刘邦被项羽打得东逃西躲,狼狈不堪,十分被动。后来,刘邦得到一人谋划,终于变被动为主动,一举扭转战局。有意思的是,为刘邦作出这一关键谋划的人,既不是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也不是一生“六出奇计”的陈平,而是一位在史料中有姓无名的小人物。
一、刘邦被动挨打
汉高祖二年(前205),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得大败的刘邦,得到萧何从后方输送来的大量兵员,声威复振,与项羽在成皋展开争夺战。
战争初期,刘邦派随何劝说英布背叛项羽,又令韩信、曹参等灭掉魏豹,从而解除了魏国对荥阳、成皋的威胁。公元前205年12月,项羽率军攻打荥阳,切断汉军的运粮甬道,刘邦陷入困境,被迫提出议和。范增极力反对,议和不成,刘邦于是采纳陈平的离间计,挑拨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关系。项羽中计,逼走范增。
公元前204年5月,项羽加强攻打荥阳。荥阳危急,纪信舍身救主,假扮成刘邦出城诈降,陈平又放出两千美女吸引楚军将士的注意力,刘邦这才得以逃出荥阳,要多糗有多糗。
二、辕生献策
刘邦逃出荥阳,到达成皋,进入函谷关,收集兵马,准备再次东进。此时,我们的主人公闪亮登场了。在史料中,此人被称为辕生(袁生)。
辕生是什么人?胡三省注曰:“辕,姓也。姓谱:陈大夫辕涛涂之后。以其所本考之,亦与爰、袁二姓通。”
陈大夫辕涛涂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出现过。齐桓公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接着准备伐楚。后因楚国大夫屈完规劝,齐桓公乃与屈完盟而去。齐国军队经过陈国,陈国大夫辕涛涂怕齐国大兵过境扰民,所以骗齐兵由东道沿海回齐。但东道难行,是以齐怨陈。秋,齐伐陈。
我们的主人公姓是有了,却无名——“生”是古人对读书人的称呼,如秦始皇时有方士卢生等。也就是说,我们的主人公很有可能只是一位姓名不显的小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位有姓无名的小人物,却三言两语点醒了刘邦。刘邦依计行事,终于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扭转战局。那么,辕生的谋划是什么呢?
史料记载,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勿战,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
辕生对刘邦所说的意思是:汉军与楚军已在荥阳相持好几年,汉军常常被楚军打败,陷入困境。所以,辕生建议刘邦从武关出兵,项羽见状必定会领兵南下。项羽一旦亲自南下,刘邦就坚守不出战,使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得到休整;同时派韩信等人去攻打赵、燕、齐,然后刘邦再奔赴荥阳。如此一来,楚军需要多处设防,战线就会被拉长,兵力就会被分散,汉军却可以得到休整。这样再与楚军交锋,打垮项羽便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三、刘邦化被动为主动
刘邦采纳了辕生的计策,出兵武关,采用机动作战的方法,游动于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之间,迫使楚军主力南下。而后命彭越突袭彭城,项羽不得不回师解救。
项羽的楚军一走,刘邦趁机率军夺回成皋。6月,项羽再次攻破荥阳,围攻成皋。刘邦逃至韩信、张耳军中,夺其兵权,一面派兵增援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的汉军,阻止楚军西进;一面派韩信率军攻打齐国,开辟北方战场,派刘贾等将领率兵深入楚地,协助彭越袭击楚军后方。
刘贾在敌后的工作著有成效,他率兵二万人,骑兵数百名,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与彭越的军队一起在燕县西面再次打败楚军, 攻下梁地的十多座城池,焚毁楚军大量物资,迫使项羽再次回师解救。
项羽回师之前,命海春侯大司马曹咎守成皋,说:“你们谨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应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可以了。我在十五天之内一定能平定梁地,回头再跟将军们会合。”
项羽一走,刘邦果然率军攻打成皋。汉军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龟缩不出。刘邦于是采用激将法,派人轮番辱骂楚军。如此接连骂了五六天,曹咎气愤之极,领兵横渡汜水,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楚军士兵刚刚渡过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了楚国的全部金玉财物。大司马曹咎、长史司马欣在汜水上自刎,刘邦再次夺回成皋。
项羽得知成皋失守,率军救援,刘邦却又令军队据险不战。
项羽东奔西突,将士疲乏,粮草短缺,已到无计可施的地步,提出与刘邦玩单挑,结果反被刘邦讥笑、数落了一番。此时,又值韩信攻破齐国,对楚军形成夹击之势,项羽被迫请求以鸿沟为界,与刘邦议和。
辕生虽然有姓无名,在史料的记载中仅此一次,却一策助刘邦扭转楚汉相争战局,对中国历史之进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高手在民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