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古往今来,凡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信。自信,让他们为世界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创举,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不禁思索:怎样才算真正的自信呢?在我酷爱的《三国》里,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自信是一种沉稳的智慧,而不是肤浅的聪明。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足智多谋,极其精明。他自信自己的聪明可以为自己带来许多财富和名声,于是长期见风使舵,哪个国家强势,就去投奔哪个国家,为其国君出谋划策。最终在“文和乱武”的事件中,使得大汉王朝彻底灭国,为自己招来了许多骂名。
但好在贾诩懂得悬崖勒马,汉朝灭亡后投奔了曹操。他一改以往肤浅的作风,对曹操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地辅佐献策,更加深谋远虑,最终在曹丕称帝后,贾诩也被封为了魏国的太尉。
“自信”和“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如果失去真诚与稳重的原则,自信则会变成精于算计的“小聪明”,而不是谦逊有度的“大智慧”。
其次,自信需要有从容不迫,临危不乱的勇气。
“空城计”是三国里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故事。司马懿率领十五万精兵围攻诸葛亮的西城,所有人都吓的脸色苍白,诸葛亮却沉着冷静地说:“你们放心,魏军不敢进城。”后来诸葛亮仅带领两个小书童坐在城楼上,泰然自若地焚香弹琴,就使得大军不战而退。
官员和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兵马来围攻我国,胜算十足,怎么这么轻易就退兵了?”诸葛亮自信地说:“司马懿知道我的性格谨慎,从不会冒险,看到我大开城门,悠闲自在地弹琴,便怀疑城内有埋伏,所以就退兵了。”
你们看, 有了临危不乱的勇气,才能将自信的力量发挥的恰到好处。
最后,自信还需要勤奋好学,乐于求知。
三国里有一位大将叫吕蒙,他是吴国的主君孙权手下的名将。手握众多兵权的吕蒙建立了许多战功,对自己用兵的英勇无畏非常自信。一次孙权对他说:“你虽英勇,但却缺少文化知识,应该多读史书和兵法。”
刚开始,吕蒙总以练兵繁忙没有时间读书作为借口来敷衍孙权。孙权多次劝导:“《孙子》、《史记》等书籍里有许多可学习及借鉴的知识,对你带兵打仗极为有利。”后来,吕蒙认真听取主君的忠告,日日手不释卷,坚持不懈。在谈论军事的时候,说的更加仅仅有条,有谋有略,另大家刮目相看,最终成为了吴国的统帅。
自信是阳光,让我们散发耀眼的光芒。自信是积极的力量,需要智慧相伴。自信不是顺境中的炫耀,而是走出逆境的勇气。自信,要与知识并肩同行,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自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乐观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