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少年学会阅读吧,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时代聪明伶俐,理解力强,求知欲望强,而到了少年时代在自己的智能发展方面却很有限,对知识不感兴趣,惰性十足。这是因为他不会阅读。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大脑的某一部分没有足够的发展,整个大脑的工作就会限制在大脑半球皮层上有控制阅读的部位。这些部位与大脑最积极的、最有创造力的部分相联系。如果控制阅读的部分堵塞了,皮层上所有部分的生理发展就受到了抑制,而且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半球皮层上完成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想抓住长句子中的逻辑完整的部分并理解句子,那么这辈子也学不会了。
当一个孩子对一本书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此时不要去问他你有什么收获啊,就是让他自己去体验。这段时间不要向他推荐其他书,也不要让他去参加任何的座谈会。座谈和激烈的交流是必要的,因为少年追求思想上的交锋,他们在寻求真理。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能否在身后在这个世界上留点儿什么?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精神财富。
书上都在讲要给孩子自由,但是现实中,如果孩子失控了,将会是一场灾难。孩子不能失控,在控制范围内,适当的给孩子以小范围的自由是可以的。父母对他的过分照顾,使他看不到自己。他智能不错,暴露出一些道德方面的一些不良的现象,他还没考虑自己的未来。
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出来给人感觉高大上,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实际上每一天我们都在进行着这样的工作。学科教学的过程比如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的科学实验中、生物从种植到成长收割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参与其中,那么就是一个让孩子逐渐树立科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坚定唯物主义立场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劳动和参与思考体验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恩格斯把大自然称作辩证法的试金石。的确,这一思想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的源泉,让学生在认识世界、掌握辩证法思维的同时,充分可定自己的价值。用知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感,在教学中会遇到一点困境,个别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上课不回答问题。(课堂采取的是小组抢答分组计分的那种)。无论用什么语言激励,都油盐不进。反思原因:这样的提问方式是否存在问题、个人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存在偏见、老师没有走进学生、没有走进他的心灵。如果没有心灵的参与,别说信念形成不可能,三观更不可能通过背诵识记就形成的。读苏先生的著作,先生是身体力行地全心投入,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无分别心,自己还是差之千万里。教育的路上,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身体、道德、情感、心理、审美等修养,教育和影响每一个生命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