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有近2600万在校大学生。
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有那么一两段实习经历,这便创造出了一个空前庞大廉价劳动力市场。学生锻炼了能力,企业节省了成本,何乐不为呢?
我来北京上学已经5年了,恰好在三个地方实习过,也算是一个简历颇为丰富的“老实习生”了。今儿,就跟大家分享分享我的实习经历。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国家某部委。“好不容易考到北京来读书,好歹也得到国家机关里去混一圈啊。”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态度去找第一份实习的。
嗨!还真别说,在部委里工作的感觉真的不同。单位在宽阔的平安里大街边,占据了一个气派的大院,远远便能望见雄伟的大楼,门前驻守着的持枪武警24小时轮岗。且不提在部委里工作的日常,单是每天早上在路人好奇张望的目光里亮出工作证,大步流星地走进这座大院,便让人油然而生某种“自豪感”。
我所在的部门算是部委的宣传部门,除了月末要出材料的几天,确实算不得繁忙。
于实习生来说,每日所作不过是审稿、查资料、编辑,熟悉几个月之后才有独立撰稿的工作。但就工作内容来说,实在枯燥,可每日生活,实在有一种平和的温馨。
每天早上,同事见面必定问候,前辈晚辈的,很快便熟络起来。作为宣传部实习生,我迅速养成了每天阅读《人民日报》的习惯。有时没有工作安排,便读的仔细,看完一份便到了快10点钟。这时楼道里便会响起广播体操的音乐,部门的几个热情的大姐便会叫上我们几个实习生,在欢快的节奏里一起舒展跳跃。
在部委实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尊敬、互相关怀的温馨感。凡是对我们有所提升的会议、活动等,只要不涉密,部门的老领导都会让我们几个实习生参与,生怕我们在这儿没有收获。走在走廊里,即使不是同一部门的同事,也会点头致意。
在这里,工作虽不繁重,但时常被领导强调“你们审稿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如果我们发布的东西出了错,是要记在共和国历史上的”。屡屡耳提面命,便会产生某种使命感,你能实实在在感觉到你是一个体面的、独一无二的人,你做的事情,能够为这社会创造价值。
第二份实习是在一家创业公司,氛围则与部委完全不同。
这家公司位于中关村的一座办公楼,是由北大几个刚刚毕业的硕士生、本科生创立的,刚刚创立不过一年。公司一共有七八十人,占据了九楼拐角约200平米的一个区域。
公司环境还算整洁明净,可显然比不得部委那种大气。后来我才知道,这种七八十人的团队,在中关村已经属于较成规模的创业公司,多数创业公司不过十几个人甚至数人而已。
环境倒是其次,创业公司与部委最大的不同在于气氛的差别。部委里的人,虽然和气,可任务缠身时,我能感觉到每个人都是一种被动工作的状态,所想的不过是“如何快速把手里的活做完”和“如何少做些活”。但创业公司的人,则时时充满了朝气,CEO每天都有新想法,每个部门的人都在想着想方设法拓展业绩,哪怕最普通的员工脑袋也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
这种氛围的差别直接带来了相应管理、激励制度的不同。在部委里,每天的实习生补助是60元,但无论是中午丰盛的自助餐,还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都让人产生一种“幸福感”;在创业公司,每天补助高达300元(这也是因为这家公司刚刚融资的缘故),但中午不管饭,办公电脑要自带,实习生没有固定座位,来得晚了就得跟别人挤一张桌子,形成了另一种文化。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公司的CEO,他出生于1989年,身上那种朝气蓬勃的劲头实在让人极受感染。而我在部委里认识的一位89年生的师兄,当年在学校里也是优秀学生,还做过学生会主席,在部委几年,却将其磨砺得毫无棱角,每日所想不过是如何应付领导的任务,一旦工作过重,私下里便忍不住吐槽“工资就这么点儿,动不动还加班……”。
当然,一切工作终归还是要归于琐碎。创业公司气氛虽好,但在实习内容上也没有比部委强多少。我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事业正处于拓展期,所以难免多有偏颇。创业公司朝不保夕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的。
第三份实习是在一家业内鼎鼎有名的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说起来这也是一份体面而竞争激烈的工作。无论从同事的精英程度,还是薪酬水平来说,都是三份实习里最好的,但体验,却偏偏是三份实习中最差的。
实习面试的时候,仿佛来到了人头涌动的人才市场,数十位西装革履的名校硕士生在一起候场。经过一轮面对12位面试官的压力面试,便刷去三分之二的人。
公司在寸土寸金的金融街有一栋自己的大楼,我们部门在16层。与前两份实习不同,这份实习是要求每天着正装、打领带的。部门里几乎全是男生,大概因为这里有留用的机会,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做着最基础的工作。部门里大概有200多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单独的办公室,于是每天早上到部门报道,远远望去,便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投行不愧是投行,工作压力极大,有时候第二天要赶着报送一些材料,整个部门的人就得连夜加班。而作为实习生,是不被允许接触核心工作的,一开始所做的不过是材料的整理、打印等等,让我笑言“仿佛来到了打印店实习”。后来慢慢接触到一些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不过是制作PPT,整理财务报表等等。如果有机会出差,则待遇立马不同,住的是五星酒店,接触的是上市公司的老总、董秘,当然,做的事情还是整理数据、写出标准化文件。
在这里实习,萦绕于心的一个问题始终是,我在公司发挥了什么独特的价值?大概整日与钱打交道的人都比较理性,在这里比较缺乏人文关怀,更让我时时有一种被“工具化”的失落感,于是做了一段时间便选择离职。
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份实习的不同,大概就是:部委大院里的工作像生活,创业公司里的工作像事业,而投行的工作就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