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感,是怎样形成的?
当父母不断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的学会一样东西:无望。不管我怎么努力,我总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我无论如何的拼命,总不能获得父母的满意,慢慢的孩子开始觉得无望,于是他们不再努力,他们开始学会了放弃,他们开始破罐破摔。于是很多的父母开始说:我们家的孩子算是没救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就是他们自己,一手造就了这些让他们感觉没救了“无望”的孩子。
许多家长喜欢用自己的父母身份来要求孩子,这个不准做、那个不许玩、不准交女朋友或者帮助孩子去做他们有能力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变得沉默寡言,孩子的灵气一天天的消失,于是开始奇怪?为什么我的孩子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他们不知道,这些孩子只是他们的试验的产品而已。当孩子有能力却无掌控权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家长的以爱的名义的掌握,产生了“无助”的孩子。
孩子生来就爱父母,他们对于父母所说的任何话都会全部接收。只是,当父母的话和行为前后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变得矛盾,这种矛盾是在潜意识层面中进行的,因为他们会认为妈妈说的和做的都是对的,那就是我不对,那就是我有问题了。妈妈没有给我买东西,却给她自己买了,这表示妈妈自己的东西重要过我的,妈妈重要表示我不重要,我不重要表示我是没有价值的,我也没有给到妈妈(爸爸)想要的,我真没用,于是就产生了无价值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