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情侣之间的拉黑和删除,包括微信QQ手机号等一切通讯方式,甚至我还第一次听说微博、Facebook、Instagram这类社交平台也有类似拉黑的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这繁多的通讯花样,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提供了吵架时的杀伤性武器——拉黑、删除,不知制造了多少相爱相杀最终各奔东西的伤感故事。
读者提及此事的频率越来越高,上网一查,各社区讨论这个话题也不少。大体看了一圈,心里做了个梳理,分享于此,或许对他人是个启发。
首先抛出我对此事的个人观点:
吵架就拉黑或删除不可取,这种小孩耍脾气式的泄愤方式,后果绝对是双输,是两性关系中的定时炸弹。
无论矛盾因何而起,这种单方面中断沟通的行为,首先就不是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态度让本已紧张的关系雪上加霜。旧问题没解决,又冒出新的引爆点。原本无关紧要的芝麻小事,都可能恶化到人身攻击互相伤害,最终以分手离场。
把另一个人的嘴硬生生缝起来,你有权利剥夺他人的话语权吗?管理国家和公司还得尊重异己的自由表达权呢!
就算是一方犯错在先,拉黑这种惩罚手段,显然过度了。就像给小偷施以死刑,本来是正义的惩戒,结果却犯了更重的罪,人家只是偷东西,你有权利剥夺人家的生命吗?
退一万步,就算矛盾大到无法忍受,大不了重新变回两条平行线。要分手也应该有个交代,都是成年人,毕竟爱过,怎么就不能好聚好散?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没有好好沟通解决不了的。哪怕互相对吵,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有过经验的都知道,只要处理得好,吵架不仅不是坏事,反而会增进了解和感情。
但拉黑这种单方面掌控局面的霸道行为不同,就算能重归于好,被拉黑一方的心里阴影也不会消除。每被拉黑一次,对这段感情的信任和投入就会退缩一步,直到有一天开始问自己:这样不被爱人尊重的感情还有继续的必要吗?
如同下面网友的内心独白:
关于拉黑,男女有别?
在知乎上搜关键字“吵架拉黑”,蹦出来的大多是问被女友拉黑的,被男友拉黑的是少数。可以看出,吵架爱拉黑的习惯,女人比男人多。
这并不奇怪,相对来说,女人天生就更情绪化、任性、小气,而且对爱情所提供的情绪价值更为在乎和依赖,所以更容易用不理智的极端行为表达自己。
有趣的是:男拉黑女、女拉黑男,同为拉黑,大众对这两者的解读和态度竟然差异巨大。
如果是女生拉黑男友,网友大多表示理解,认为是耍小孩子脾气,不成熟,公主病,无非想通过拉黑吸引关注和重视,表达情绪,逼对方低头,同时也想看看男友会不会紧张她,以此验证爱与不爱,最终目的是想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本质上还是爱对方的。
当然,网友们在理解的同时,也劝女人适可而止,闹一两次就算了,次数多了,谁都有耐心耗尽的一天。
(跑一下题,我喜欢用生物遗传学解读两性关系问题:说起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对安全感的渴求,同样生物遗传学解释的,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雌性要承担更多的生育重担,要想保证后代在最可能充足的条件和关爱下成长,配偶是否能保持忠诚就变得至关重要。)
相反,如果是男人拉黑女友,网友的意见大多是劝女生分手。
大家很容易把男人拉黑女人的行为往严重里解读,把高度上升到爱不爱的原则问题,甚至会将之视为践踏女人自尊的非绅士行为。男人和女人斗,免不了让人有强者欺负弱者的怀疑,何况还是有亲密关系的女人。所以能狠下心这么对待女人的,很可能就是不爱,或者不够爱。
无意中在简书看到这样的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对男拉黑女的不可容忍。当然,我认为这个结论偏于武断,毕竟每段关系的具体情况不同,真正落实到个案,还要具体分析。
同样是吵架拉黑,为什么大家对男女区别对待呢?不是说男女平等吗?
我一向认为,要求绝对的男女平等本身就不平等。男和女,从生理到心理,先天就有明显差异,怎么平等?要女人在职场和男人一样专注就是平等?那生儿育女这事儿男人能来分担吗?要男人在爱情中像女人一样投入和依赖?那顾不上工作只围着你转的男人你还爱吗?
顺应自然天赋,什么性别就干什么事儿,承认和正视两性差异,才是真正的平等。就像拉黑这件事,男人拉黑女人,和女人拉黑男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有着不同的后果和意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原著作者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号称是最了解女人的男性作家。他曾在书中写道:
“女人拒绝异性的追求,是先天性的特权,即使拒绝了一个最热烈爱情,也不会被认为残酷,但是,如果命运女神乱了安排,让女人打破了羞怯的本性,不顾一切地向一个并无把握的异性献出她的热爱,而对方表示着冷淡和拒绝时,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男人拒绝女人的追求,等于损伤她的最高贵的自尊。”
茨威格这段话讲的虽然是在追求上的男女不平等,但问题的重点,和拉黑这件事一样,都落到了“女人最高贵的自尊”上。无需什么高深的理论,茨威格只是如实总结了一个客观现象。
不得不承认,女人拉黑男人,如果男人不予计较选择宽容,会被认为是成熟大度的优良素养。
而男人拉黑女人,如果女人选择包容,不用多,只要三次,就足够让女人高贵的自尊摇摇欲坠,结果就是让男人越来越轻视甚至轻贱,更会让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女人无法面对自己。
请问,心里带着伤、流着血,再爱,又能走多远?连自我都失去了的爱情,要来干嘛?
下面是网友对被人拉黑的看法,有一些想法看似极端,但不能说人家就错,情感之事,本来就是个体感受,自己的感受就是标准。
其实,拉黑别人的人,自己也痛苦和受伤。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或许能帮我们多一份理解,或许他们自己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的成长需要爱人的帮助和鼓励。
人在亲密关系中的风格,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回避型风格的人,更倾向通过拉黑来回避冲突,这可能是先天气质决定的,也可能受后天挫折或环境影响。
看下图,横坐标轴以下的部分都有高回避的表现,可细分为疏离型和恐惧型。总之,抗拒过于亲密,重视独立自由甚于亲密关系,那你很可能就属于回避型依恋风格。
回避型依恋风格者在恋爱关系中往往有以下特征,当然现实中不一定所有表现都占全,很多人不太典型。另外,有个前提条件,在主观上对待这段感情是认真的,骗炮等渣渣行为也可能有相似表现,不在此讨论范围。
1、重视独立,强调独立空间,过度的亲密会让他们感到不适甚至恐惧。因此,交往初期挺热情,一旦要确认关系,就会犹豫退缩害怕而疏远,回避承诺。他们大多会撩、却不会处。不少人因此更享受最初的暧昧,甚至在一对一的亲密关系中,也常发生拈花惹草让恋人不爽的行为,。
2、很难毫无保留地付出,失去的时候也显得麻木。确立恋爱关系后,不愿和爱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也忽视对方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当他有亲密需要时也会表达,但自己得到满足之后,又会对亲密关系感到抵触,给人若即若离忽冷忽热的感觉。
3、面对矛盾和争吵,倾向于回避,或者情绪火爆拒绝沟通,不愿积极解决问题。
4、倾向于贬低现任、美化前任。习惯放大当前恋人的缺点,弱化前任的缺点,这是从内心降低亲密感的方法之一。结果会让当前恋人越来越自卑。
回避型风格如果搭配安全型,情况会好一些。但在现实中,回避型和痴迷型(也有叫焦虑型)容易互相吸引。由于两者对亲密感的需求不同,会不断产生矛盾。最终,焦虑型更焦虑,回避型更回避。
引入这个心理学理论,是希望面对感情中的问题,既发挥同理心,用感性的心灵去体察爱人的感受,也要用理性思维客观地分析根源,从心理上给自己疏导,尽量减小对自信和自尊的损伤,不陷入情绪性报复的恶性循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感情路上的障碍。
男女这两个不同的物种,走到亲密关系的距离,互相碰撞必不可免,没人能幸免。所以,只要还有爱,大可坦然面对。
流过的泪不能白流,受过的伤不能白疼,要让自己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