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大媒体都在轮番发文给同一个人点赞,她就是“校长妈妈”张桂梅。
出生于1957年的张桂梅在17岁时就跟随姐姐到云南支边;
1990年在大理结婚,夫妻二人都是大理喜洲镇一中的老师。
1995年,张桂梅的丈夫患上肺癌离开人世,因丧失挚爱而悲痛万分的她,只身离开大理,前往位于深度贫困山区的华坪县中心中学。
在这个山村学校,她见证了太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为了嫁人而早早辍学的场景。
曾经有个姑娘,父亲为了3万块嫁妆就把她硬生生拖出教室。
在大部分农村父母的观念里,读书无用,不如嫁人,生女儿的目的是为了“招娣”,倒贴钱交学费不如拿了嫁妆给儿子讨老婆。
但张桂梅知道,低素质女孩会长成低素质母亲,低素质母亲大概率教育出低素质孩子,这一代女孩的命运,也许仍会在下一代女孩身上再现,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穷,而在于缺少文化。
想要打破数千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想要改变乡村女孩子们的命运,光靠砸钱和生活补贴是不行的,必须要让孩子们有文化!
在她呕心沥血的努力下,短短12年时间里,1804个可能辍学的贫困姑娘,因为她的免费女子中学走出大山,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她们从年纪轻轻嫁为人妇、在无知和愚昧中混过一生,到清醒地选择职业、有方向地规划未来。
张桂梅的爱,不是改变孩子的物质生活,而是改变她们的精神世界;张桂梅的善,不是给她们很多很多的钱,而是让她们掌握命运的自主选择权。
1.
慈善是否具有价值,不在于你捐了多少。
我们总说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回报社会,参与慈善,所以我们给留守儿童捐钱、给贫困山区捐物,旧衣旧裤舍不得扔,一包一包寄给所谓“有需要的人”。
但你把一百块钱塞给穷人,他大概率会拿钱去买乱七八糟的食物,干馒头、方便面、白面条……不求让身体更健康,不求让生活更有希望,而只是为了保证在下一笔救助款到来之前,自己不会挨饿。
可即便这样,也只是由“饿肚子的穷人”变成“吃饱了的穷人”,他们的孩子、孙子们,可能还是穷人。
如此往复,你便有了做不完的慈善,我们便有了数不尽的“穷人”。
很多到非洲旅行的人都反馈过这样的见闻:一下车就会有一大群又黑又瘦的孩子蜂拥而至,用充满期待的目光伸出手来,一根根干枯见骨的小胳膊晃得人良心不忍,所以旅人大发慈悲,把车上带的所有食物都给孩子们分了。
饥饿的非洲孩子如愿以偿,作鸟兽散;好心的旅人觉得自己做了好事,人生圆满,沉浸在“日行一善”的成就感之中。
他离开了,但孩子们下一餐还没有着落,更多的“成就感”等待着更多的旅人。
单纯把捐款捐物当慈善,有时候,只是慈善人士们的自嗨;从某个角度来讲,最高级的慈善,往往如张桂梅所做的一样,与物质无关,与金钱少挂。
仅仅把钱给穷人,机械而盲目地完成自己“积德”的需求,做着“变味”的慈善。
你的钱或许成为助长懒惰思想的肥料,培养出懒汉和“伸手党”。
今年贫困村农民们的农作物滞销,你出钱出力托关系,帮他们卖掉,销售渠道是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你的,农民除了赚点辛苦钱,什么都剩不下,这样的慈善是凑指标、赚安慰的慈善。
单纯捐钱捐物的慈善,是最轻松、最无意义、最不负责任的一种。
2.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出自《老子》,意思是你直接把鱼给别人,不如传授给他钓鱼的方法。
张桂梅虽然开着的是免费女子高中,但她严格要求孩子们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休息;作息以分秒计算,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
孩子们从张桂梅的无私奉献中得到的,是自食其力的知识和技能。
毛主席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慈善的目标是让穷人不再穷、困难能解决,诚然,摆脱穷困、解决困难需要“桥”和“船”,但过桥人和掌舵人永远只能是被帮扶救助者本身。
张桂梅作为教师,拥有育人的能力,所以她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做有效的慈善;
国家政府作为集中统一调度的“无形的手”,具备协调各区域各组织齐心协力办大事的权力,所以脱贫攻坚可以凭借政府的职能做可持续的“慈善”。
而普通社会组织和普通人能做怎样的慈善呢?
杭州公交28路3—4808号车驾驶员孔胜东,因高中毕业时,一次到同学家玩,晚上回家自行车胎瘪了,找不到修车的地方,从而发现杭州夜晚修自行车摊点极少,市民晚上修车困难。
为了帮助夜间车坏了而回家困难的人,他没有给自行车修理组织打钱,也没有发起夜间修车摊募捐项目,而是默默地在离自己家比较近的中山北路口义务修理自行车,一修就是30年。
几个80后年轻人关心残障人士,没有给残疾人基金会捐款,而是在自己创业的咖啡店墙上打了一个洞,让残障人士穿着毛绒熊的衣服,从洞里伸出手与每位买咖啡的顾客握握手。
传播温暖与治愈的同时,让残障人士得到了靠谱的就业机会。
爆红的“熊手咖啡”得到央视新闻实名点赞。
山东聊城郭刚堂,一位为寻找被拐18年的儿子而骑摩托车跋涉40万公里长征的父亲。
饱受失子之痛的他,想要帮助其他孩子被拐的父母。
可他也没有坐在家里给儿童失踪信息发布中心捐款,而是在自己的摩托车后座,插上更多印有走失孩子照片的旗帜,然后骑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
这些人的慈善或许花不了多少钱,跟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爱心企业家相比,甚至有些寒酸,但受到他们帮助的人却获得了永浴光明的机会,而听到他们故事的人,也得到关于慈善本质的启示。
高级的慈善有门槛,不是有钱就能做,它可能会耗上人一辈子的时间;普通人的慈善却很简单,衣着褴褛、身无分文也无妨,只要有心就能完成。
3.
最高级的慈善,不谈钱。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表达过类似的态度,他说:“做好事,不如做好人。”做慈善,不如人心善。
走在路上看到歪掉的井盖,伸手扶正,这是慈善;
看到老人被欺负、善良人被辱骂,上前制止,这是慈善;
遇到哗众取宠、虚张声势的事情不围观、不起哄,这也是慈善。
一边打着“慈善家”的名号捐钱,享受旁人的夸奖与追捧,一边随地吐痰、危害公众秩序、捧高踩低、欺压良善,这样的“慈善家”社会不需要。
慈善要脱离物质,也要融进生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做能够带来更多正能量的举动,金钱只是被人为赋予交换功能的等价物,并不代表一切,对未来有信念、对生活的有期待、对他人有爱心之人的互动,才是慈善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