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相约在小公园,参加小顾同学班上的儿童剧排练,不料却被一个妈妈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给吓到了。
剧本的台词不算短,孩子们练了几遍就开始心不在焉玩闹起来,妈妈们只好各自上前“降服”自家娃。一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妈妈,双手环抱在胸前走到女儿面前,说了几句,不由分说抡起右脚踹到女儿大腿上,那双尖头皮靴结结实实地砸在弱小的身体上。
小女孩真的不再贪玩了,连一旁围观的其他妈妈也都吓得一时间不敢言语。后半程的排练进行地很顺利。
亲子管教的方法,千人千面,我们无权对别人家怎么教育孩子指手画脚。
我的一个大原则是: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大人的附属品,不该被大人的意志操控。做到对孩子共情,就是确实把他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一、替他说出他的情绪
傍晚间小顾同学觉得脚趾奇痒无比,脱了袜子一看,原来大脚趾和二脚趾的指缝间裂了一个大口子,隐约看到鲜血往外渗出。
不看还不要紧,这下可好了,“哇”的一声哭出来,吃晚饭的食欲都跑了。
“好可怜的脚趾呀,果然都红了,还在流血呢!”
他又“哇”的一声哭得更带劲了。
“怪不得你要哭了,一定很疼吧?要是妈妈的脚这样了的话,肯定也疼死了。”
嘿,此话一出,他像是疏通了心结,立刻止住了哭声,冷静地向我解释:原来这并不是单纯的疼,而是又痒又疼。
安抚坏情绪,就是管理下水道:它需要一个出口,疏通它。
二、谢绝“知识的诅咒”
按着小顾同学的描述,我猜测大概是脚藓(多么朴实无华的一个词)。遂建议说明天去看医生,于是第二轮拉锯战又开始了。
“我不要看医生!会痛的,呜呜呜呜……”(大哭大法好)
“让医生看一下是什么病,才会好呢!”
“不——我——不——要!”
我给他擦了擦眼泪,试探着开口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觉得痛吗?那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射神秘的信号呢,它在悄悄地跟你说'你的脚不舒服了,要请医生帮你检查呢',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对吗?我们接收这个神秘的信号好吗?”
这一番歪理,果真说动了他。
我想:要是我一板一眼地强行解释脚藓的事,也太不可爱了。越是在大人看来是常识的知识,就越容易发生知识的诅咒,人一旦习得了某些事,就很难想象不懂得它了。
三、警惕一些高危句式
前两项的意识牢记心中,也就很难再跳入危险句式的坑了:
“不许哭!”啦,
“再哭我就生气了!”啦,
“别人都会了,你怎么就不会……”啦,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XXX”啦……
当然现实中,难免会翻车,毕竟爸爸妈妈并不是两部共情机器。就算偶尔打了脸,说了不该说的,谁还没犯过错呢么?尊重作为父母的人性,和尊重孩子的人性,道理是相通的。
写在最后
生孩子这件事,有多少人懵懵懂懂地上了车?直到每个想独立自主的夜晚都被榨干,才老泪纵横地唱出那首:“时间都去哪了?怎么吧唧一下就九点了?深夜情怀,无处安放了,转眼性生活要泡汤了......”
其实我想对那位妈妈说:孩子们也无奈,如果他知道他只是爹妈感官之乐的副产品,会是什么心情呢?你们把他带到世界上来,并没有事先征得他的同意啊。
此生有缘成为至亲,用心相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