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时间:2017-07-08 05:40-06:28
下次安排:继续 行为与注意力的分析阅读
公告、信息及资源链接:http://fastslow.top
前奏
永澄“卖萌”突破之感:好一个慢就是快的写照!
YY声音起,永澄宣告今日之突破:1小时读半页变为4页,进度突破并读懂了。
共读体验让我真正体会什么叫读书,什么叫慢就是快,什么叫少即是多的那么一点点体会之感,真正的领悟这些,对我来说路还漫长!但我会让我自己能慢慢做、持续做下去。
正题
一、系统1和系统2
(一)关于命名
1、没选择两种思维模式而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为什么)。
2、命名来源于两位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和韦斯特)。还对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特征说明(不再此书中,留着以后读)。
3、命名原由:两个人物的心理剧和两个虚拟出来的角色。两个人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并非真实所存在,增加了捷径。要谨慎,理解完了之后回到理性中来,去掉虚拟的角色。
4、虚拟出的系统1和系统2.他们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脑区,区别就在与注意力的分配上。
(二)系统1的特点
痛点:读起来难是指构架起来难(005的四段)
1、特点
1)运行模式是无意识的;
2)运行的速度是快速的。
2、提炼方法:结构化即构建结构。(要有自己的结构化)
结构化就是整体上是有一个结构的。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结构。呈现的方式可以是脑图等。
注:脑图的做法是要理解段、句,并从中要去提取核心的关键词,甚至抽出概念来,然后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结构。
3、具体提炼过程
1)分析: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
问:这句话说了什么事?
答:说的是投影端的具体的WHAT。
图示解读:你能说出他具体是什么。很难说出他抽象的是什么。(即看见的是表现而非真相。这是我的说法,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表达了作者的真实的含义,我捷径了,没用作者的话来表述。)
注:
构架和个人的知识体系是需要训练的。没有构架就难以得到个人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无法构建的。因为需要进行抽炼(抽象总结提炼)。
概念提炼解读:
什么是无意识的?运行模式是无意识的。什么是快速的?说的是运算速度是快速的。
2)分析: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问1:这是对什么的理解说明?(开始不解,后面(指的哪里)的阅读才知道是注意力的投入。)
台版与中信版对比
完全相反
中信版: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台版:它不受自主控制。
问2:谁对?
都对,其实表达的对象不一样。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翻译的。
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说的是无意识
它不受自主控制:说的有意识
英文版:
什么叫自主(待解)?
(三)系统2的特点
1、特点
1)系统2是有意识投入的注意力
2)系统2的运行方式是需要注意力,并且是强烈需要投入注意力。
2、提炼方法(同系统1)
3、具体提炼过程
1)分析: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
提问:
你觉得什么是系统2?与系统1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我认为系统2是有意识投入的注意力.无意识投入的是系统1.
他们都要投入的注意力。只是多与少而已。
2)分析: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对比
中信版: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台版:系统2的运作通常都跟代理人、选择和专注力的主观经验有关。
状态:理解起来难。特别是两个版本的不同的部分。
问1是什么造成了这句话是否难以理解?
如何理解?它到底在说什么?
是什么造成了这句话难以理解?
答:是我自己缺乏基础知识而导致难以理解这句话的。
问2请问你缺什么知识?
缺系统2的运作及运行方式的认识。
上次活动的系统思考流程图
图解说明
在整个流程(系统2的运作/行)通常跟代理人的选择、专注力等主观经验有关。每一个组块里都要重新调动系统1.蓝色(系统2)一样要调用系统1来进行主观判断满意还是不满意。这个满意和不满意做出的选择就和自己(代理人)相关。这多是主观的。
后面的每个流程点都与都与前面的主观经验有关。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你自己的系统2的运作。
(四)系统1与系统2的关系
1、关系
1)系统1和系统2好像是心理剧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各有千秋,各司其职,各有局限。
2)系统1是关键,因为系统1是系统2的决策的来源。
3)系统2也会制约系统1.
来源第四段的分析阅读:
原文: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做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中,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我还描述了将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在此条件下,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你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读过此书后,你会觉得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各司其责。
2、提炼过程
永澄:分段进行,分为三段
这段在给系统1和系统2零散的描述。
认为是在举例子(但是例子在哪里?为谁举例子?)。
1)分段
第一部分
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做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中,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
第二部分
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
解读:
描述的是系统1和系统2的关系。
系统1可以辨别很多模式。人类是对模式识别的动物。
如果你要启动系统2(慢思考)的话,可能会制约系统1的联想。
各有各自的能力和局限。
第三部分
我还描述了将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在此条件下,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你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读过此书后,你会觉得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各司其责。
2)提炼出的关系
l你认为自己考虑清楚是系统2给你带来的,实际上是系统1来完成的。看是系统2好厉害,但是系统1才是重点。因为系统1是系统2做决策的主要来源。
l他们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系统1可以影响系统2,系统2也可以制约系统1
l这里面有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是什么?
我的理解:
1)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做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
叙述现象,说明我们常认为的捷径:系统2是重点。
第二部分
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中,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
系统1是重点,因为它是系统2的决策来源。
第三部分
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我还描述了将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在此条件下,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你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
系统1可以辨别很多模式,但是系统2构建想法制约着系统1.
第四部分
读过此书后,你会觉得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各司其责。
总结系统1和系统2好像是心理剧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各有千秋,各司其职,各有局限。
我在永澄的基础上重新理了一下。但并不知晓是否具有逻辑推理。只是陈述我的想法而已。
二、另外收获
1、研发阅读的时候会不断迭代脑图。
2、阅读的时候要联系前后(如:心理剧与两个人物的角色)
3、要构建自己的架构。要有自己的结构化。
阅读时从中要去提取核心的关键词,甚至抽出概念来,然后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结构。
4、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去关注作者的背景及作者本人的了解;更不会关注书中提到的人物了。现在的思维不一样了,这也算我的一进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