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智慧

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之中,我们锤炼出了一套高效的趋利避害的反应系统,叫做直觉。但是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后,我们的生存处境已经从熟人社会变成了大规模的陌生人协作社会,可是绝大部分人的行为判断还是在依靠自己的直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不少很厉害的人,他们对于今天复杂的社会的见解都显得很幼稚。因为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方式需要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智慧,也就是经济学的智慧。

《经济学通识》里的有这么一句话“改变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变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长项。”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点经济学,当然不是为了要以此谋生,成为经济学家,而是我们要做个明白人,搞清楚经济社会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摆脱来自直觉的控制,革新固有的思维定式,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我们所身处的,海量陌生人紧密协作的现代社会。

看见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学家眼中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讲个小故事:话说一个调皮的小孩,把一扇橱窗给打破了。橱窗的主人很生气,只好花1000块钱去买一块新的玻璃。旁边的人劝说,别生气了,你换新的玻璃就刺激了玻璃的生产,玻璃店老板有钱了又会去买面包买衣服,这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整个社会变好了,最终你自己也受益了,所以你的玻璃破了是一件好事儿,不破不立,多难兴邦嘛。

这是我们之前节目中也介绍过的破窗谬误。一个人是否受过经济学训练,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看得到的是打碎的玻璃,店主拿出了1000块钱推动了玻璃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一系列社会发展。但是我们看不到的是,如果这1000块钱不用来买玻璃,店主可以用它买其他东西,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些都是看不到的,只能想象。

破窗谬误的变种有很多,有人说德国日本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经历了二战的摧残。我们看到所呈现出来的事实似乎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国家不遭受创伤,积累的资本可以更加丰富,经济基础也会更好。就像那扇橱窗没有被打破,钱就可以用到其他的地方。

还有人说,老人应该早一点退休,把工作机会让给年轻人;如果机器太好,会抢走工人的饭碗。可见老人工作时间太长,机器太先进是对社会发展不利的。

可是我们倒过来想想,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现在就不应该用推土机,而是每个人发一把勺子去挖土,然后所有人20岁就应该退休。这样以来整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富裕?

其实这些问题中,看得到的是破坏,战争,衰老和工具落后直接带来的就业机会和财富,而看不到的是因此带来的隐形的损失。要理解这些问题靠直觉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愿望与结果

很多时候,好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

我们以为好人做好事儿,坏人做坏事儿。让社会变好,那就让好人多做事儿,把坏人消灭掉。

劳动人民收入太低了怎么办?一定是资本家发的工资太少了,所以让他们多付工钱。

房价越来越高,住房子的人买不起,出台政策不让那些炒房的坏人得逞就好了。

物价涨了怎么回事儿?一定是商人贪得无厌,所以谁涨价就该惩罚谁。

这些论调同学们听起来熟悉吗?我们刚刚经历了新冠疫情,在前段时间,如果像人们在网上高呼的那样,严格限定不允许口罩涨价,你觉得我们能买的到口罩吗?

很多人都抱有这些淳朴的想法。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会带来好的结果,但是我们看到的是:

最低工资制度,同工同酬制度,不但没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反而让那些能力差的人彻底的丢掉了工作。

福利制度不但没有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福利,反而让整个社会更加的贫穷。为什么?我在解读《一课经济学》的时候讲过这些案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听一下。

我们颁布了各种保护濒危动物的法律,却因为这些法律牵扯的利益关系,反而让这些动物遭到大量的捕杀,好心办了坏事儿。

每当我们看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让政府动用强权干涉,似乎一旦政府立法,这件事情就可以彻底的解决。但经济学家不这么看,法律带来的不是句号,而是冒号。冒号之后是,面对新的法律政策,会派生出人们不同的应对策略。

最终的结果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才是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问题,看懂这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公正与效率

说到立法,我们聊一个1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马粪争夺案。

话说原告在马路上捡马粪,辛辛苦苦在路上堆起了18堆马粪。因为太多了搬不动,于是回家拿车,也没做啥特别的标记。结果第二天来,马粪让被告拿走了。于是双方争夺马粪,闹到了法院。

被告认为,马粪丢在路上,谁都可以拿,你虽然把它堆起来了,但还是丢在路边,并不能说就是你的。

而原告认为,我付出了劳动,把马粪堆了起来,所以马粪应该属于我。

同学们觉得法官会怎么判呢?

就马粪来说价值很低,归谁都不是很重要,但是这个案件的判罚对后世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如果把马粪判给原告,那人们会认为,凡是经过人类劳动的成果,都是财富,都是有主人的,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别人的财富应该得到尊重,不能随便拿走。而一旦达成这样的共识,今后人们就不用花很大的功夫来保护自己的财富,因此人们也更加愿意创造和积累财富,这可以把社会引向富足。

如果把马粪判给被告,那人们会认为,只要是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财富的拥有者就要花很大的力气来看管自己的财富,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财富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损耗。这样的判罚会把社会引向贫穷。

表面上看,这次判罚是一次对公平的捍卫,其实背后是效率的考量。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要讲究司法公正,其实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随便将人投入监狱,那就严重影响人们积累财富的积极性。

为什么交通肇事者要受到惩罚,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们不需要承担肇事责任,那么公路会变得极为混乱,公路的价值将彻底消失。

所以,在经济学的世界中,公平的背后往往都是效率的考量,要么是从个人效率的角度出发,要么是从整个人类社会的长远角度出发。公平和效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爱与市场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经济学到底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有一种说法是理性人假设,说每个人都想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理性的。

人是有感情和道德的,更多时候人是目光短浅,甚至是愚蠢的,会不断重复的在一个错误上栽跟头。唯独,人不是永远保持理性的。

我们在解读《怪诞行为学》的时候举了很多人们非理性的例子,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其实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理性,而只关心自己如何存活下来,感性或者理性,都是求存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调用适当的手段,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在人类社会中表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础上。现代经济学开山鼻祖在亚当·斯密《国富论》里主张说:“每个人不需要关心怎么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他们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自己的福利,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

这确实是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也被到处的引用。但是这个观点并不完整,在举世闻名的《国富论》之前他还有一本书《道德情操论》,其中完整表明了他的观点。

亚当斯密认为人当然是自私的,但是人不仅仅只是自私的,人还有同情心,还会把别人的幸福也当做自己幸福的一部分。而人的同情心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而急速减弱。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有差等”,我们对于亲人,朋友,同事,以及陌生人的爱当然是不一样的,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可以用爱互相帮助,而在陌生人社会中我们的爱不够了怎么办?那就需要市场,这个让陌生人相互帮助的平台。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和厨师的恩惠,而是来自每个人自私自利的打算。

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大世界则要靠市场,讲规则。我们不要搞混了,在家里朋友圈里过分强调市场规则,斤斤计较,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对我们有不切实际的关心。

铅笔的故事

只有靠这只“看不见的手”才造就了人类社会中不可思议的奇迹。比方说我们最常见的铅笔,从笔杆,笔芯,到笔帽上的金属和擦头,这些原材料都来自世界各地,并且经过非常复杂的生产工艺。

想要生产笔杆就要砍树,砍树就需要有钢铁,炼钢就要挖矿,如此推展开来,每一步生产后面都有极其复杂的支持网络,整个流程涉及成千上万人一代一代的努力协作。

我们手里的铅笔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掌握制造一只铅笔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也没有一个人在中央控制室里发号施令,而且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生活在世界各地,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者不同的宗教,甚至彼此憎恨。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够合作,让铅笔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虽然组织生产很复杂,但是我们购买它支付的成本却可以很低。

这就是市场,也只有市场才具备这样让无数陌生人相互协作的力量。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如果我们在陌生人世界中不使用市场的力量,而非要强调爱心会怎么样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慈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慈善和市场的效率。

世界银行是国际扶贫机构,他的宗旨是帮助世界上的贫穷国家脱贫。在其中工作的有位经济学家在自己的书里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在非洲,如果每个儿童可以拿到12美分打一针疫苗,那死于疟疾的人就会减少一半,如果每个孕妇可以拿到3美金,那儿童的死亡率也可以减半。而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高达2.3兆美元,可这些事情竟然都做不到。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边,2005年《哈利·波特》新书首发的当天,英美两国能够高效的把900万本书送到读者手里。一项娱乐活动,人们可以做的如此的效率,而援助非洲儿童这么严肃的事情,效率竟然低下到令人难以置信。

难道是国际银行官员对非洲儿童的爱心,没有出版社对读者的爱心大吗?当然不是。会有这样结果的最大原因在于,市场拥有极好的反馈机制,而慈善则没有。

在市场中,对的决策得到奖励,错的决策必然遭到惩罚。一碗10块钱的牛肉面,如果好吃就能留住顾客,如果顾客离开,商人要么提高质量,要么降低售价,否则生意就做不下去。市场环境中我们能够用盈利或者亏损清晰的判断谁做得好。

可是做慈善,白送牛肉面的话,无论质量如何都有人要,反馈机制完全不存在,做慈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因为市场的反馈机制,他能协调和鼓励人们的分工,持续高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

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稀缺与歧视

刚才我们说“理性人假设”与“人本自私”都不能作为经济学基础,那经济学的大厦到底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答案是:稀缺。

稀缺不是什么假设,而是只要我们活在世上就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是已经很丰富了吗?为什么还说稀缺呢?因为人的需求永远都在升级,欲望永远都在膨胀。

只有野菜的时候,想要馒头;有了馒头,想要酒肉;有了酒肉,想要海鲜;有了海鲜,还要一边看着歌舞表演一边吃饭。几十年前,冲水马桶,入户自来水,移动电话从来都不是必须,但现在就是。物质生活确实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们的需求永无止境,所以稀缺永远存在。

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我们在利用资源的时候必须做出选择,要选择就只能区别对待,区别对待就称之为歧视。这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只是一个中性词。

比如说当我选择购买了大众的汽车,那其他的品牌就被我歧视了,我选择了女性歌手的唱片,那其他男性歌手就被我歧视了。

稀缺客观存在,选择就无法避免,区别对待,歧视也就不可避免。

通常我们觉得歧视就是一种单向的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实不然。歧视别人的人,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

比方说,我是公司的老板,我有性别歧视,只招女员工。那我在市场上选择的范围就更小,找到满意员工的可能性更低,付出的代价更大,公司的竞争力也就更差,这就是我为我的歧视所付出的代价。

歧视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人们就越有积极性去减少歧视,如果歧视的代价很小,人们就会很随意的歧视别人。

我们想想看,是不是偏远小镇比繁华的大城市歧视更加的严重?

因为在小镇本地人居多,大家歧视外人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可在大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如果你歧视外地人,自然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那同样一个纹着身带着鼻环的年轻人,他在国企里受到的其实一定比在私企里要多。因为私企竞争压力大,老板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能力,以貌取人要付出的代价更高。

你看,我们可都不是生下来就心胸宽广,是在竞争中才慢慢学乖的,如果家长告诉我们不要歧视别人,这可不仅仅是道德考量,还是一种竞争策略。

那我们想,人们在选总统和找伴侣,哪个时候歧视行为更严重。

这当然就看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伴侣是要陪伴我们终生的人,而总统毕竟离我们太远。

有一位女企业家曾公开表示说:“我虽然也是女性,但是我不是希拉里的粉丝,虽然他智力非凡,毅力惊人,但是他的表情里,很少有温暖人心的微笑和真诚动人的眼神,我更喜欢奥巴马谦虚的笑容。”

虽然她说的很好,但要知道这可是在进行一个影响国家未来4年的重要决策,选总统。神圣的选票竟然就建立在这么一点点捕风捉影的感受上,难道不太轻率了?

其实这太正常了,因为选民的这一票的后果所要承受的代价几乎为0。相比于伴侣,选总统时的歧视当然要多得多。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想要消灭歧视是绝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让歧视合理。

如果政府动手禁止歧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008年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有人说是资本家的贪婪,可是资本从来都是贪婪的,这不具有解释力。

真正的原因竟然和禁止歧视有关。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直比较低,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银行家很谨慎不轻易放贷。但是后来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开始了,支持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人们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多半都是白人,大家纷纷觉得银行家歧视弱势群体。事实上,商业银行迫于竞争压力,并不会随意歧视,不放贷的原因就是风险太高。

于是政府威逼利诱,一方面如果被查证属实银行歧视弱势群体就处以巨额罚款,另一方面又让两家有政府背景的房地产公司去收购商业银行的贷款合同,由政府来承担放贷风险。

既然如此,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不再严格审查,反而鼓励大家贷款。但是银行自己知道这个债务是有毒的,于是把这些债务不断的打包转卖,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不知道最后到谁的手里爆炸。

最后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所以现实中的歧视是有原因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歧视也有效率的,强硬手段逼迫市场改变歧视规则,很可能酿成恶果。

总结

第一,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经济学,它是研究陌生人之间互动规律的学问,经济学的智慧,能够让我们做个明白人,对大规模陌生人协作的现代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第二、能否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是一个人是否经过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记得那扇被打破的橱窗,能随时提醒我们这一点。

第三、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经济学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帮助我们理解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第四、马粪争夺案的例子告诉我们,公平的背后,往往都是效率的考量,效率与公平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第五、人不一定是理性的,我们只关心自己如何存活下来,理性和感性都只是求存的手段,仅供我们调用。人类也不一定是自私的,亚当·斯密完全看清了人性的两面性,主张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大世界则靠市场,讲规则。

第六、“铅笔的故事”,尽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制造铅笔的全部知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发号施令,市场的力量却能让成千上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紧密协作起来。美好的愿望与爱心都不能凌驾于市场之上,商业才是最具效率,最大的慈善。

第七、经济学的大厦是建立在稀缺的基础上的,因为相互之间的竞争和人类的需求欲望会不断的膨胀,稀缺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永恒问题。因为稀缺永存,所以人们必须做出选择,而一旦有选择就有区别对待,就有歧视。

第八、凡是歧视必有代价,歧视后果的严重与否会影响我们歧视的程度,这是一种竞争策略。我们从来不是生下来就心胸宽广的,而是在竞争中慢慢学乖的。歧视的存在有它自己的合理性,强制改变歧视规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案例就是08年的次贷危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国家不是家庭 国家是陌生人社会家庭是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更有效率,更强调分工合作。家庭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
    CloudMan阅读 220评论 0 0
  • 由于这场疫情,公司作二休五,被动赋闲。便有了更多时间读读书,也做一些自我提升。之前也冲动性的买了挺多书,但不喜欢耐...
    BV7阅读 1,170评论 0 0
  • 经济生活在这个时代被不断放大,大到不专心学习就无法理解现在的世界。人们通常是凭借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生活,...
    Sisyphus235阅读 440评论 0 0
  • 2019.10.5 日精进 50/63 今天是挑战中国活动的第三天,不知不觉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就过了两天,即将...
    好运来h阅读 486评论 0 0
  • 在墙头 在路上 在云端 充满未知 充满探索 充满奇遇 充满魔幻 有梦…… 有憾…… 收获天空永恒的蓝色
    静轩茶香阅读 21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