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逃、僵、讨好反应是所有人在面临危险时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
战反应指人在面临威胁时突然做出攻击性反应。逃反应指人通过逃离来应对威胁,或象征性地开启过度活跃的状态来逃避。僵反应指人在意识到抵抗无用时放弃抵抗,麻木地陷入解离或崩溃状态,仿佛接受了注定会受伤。讨好反应指人在应对威胁时,试图通过讨好或协助来预先阻止和安抚攻击者。
遭受创伤的孩子为了生存,通常会过度使用这四种反应中的一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种反应会分别发展成根深蒂固的防御模式,包括自恋型(战反应)、强迫型(逃反应)、解离型(僵反应)或关系依赖型(讨好反应)防御。
这些防御模式能帮助孩子从可怕的童年中幸存下来,却也会导致他们应对生活的方式变得受限而狭窄。更糟的是,尽管他们在成年后已无须严重依赖如此“原始”的防御模式,但他们仍然被卡在这些模式中。
【逃——强迫型】
通常来说,自恋型或边缘型人格的父母会选择至少一个孩子作为家里的替罪羊。指定替罪羊的过程便是霸凌者通过攻击弱者,从而卸除和外化自身的痛苦、压力和挫败感的过程。通常来说,替罪羊能给霸凌者带来短暂的安慰,却不能有效地消除或释放他们的痛苦,因此,当霸凌者内心的不适再度出现时,他们就会再度攻击替罪羊。
在孩子年幼时,如果轻蔑取代了人性善意的滋养,孩子就会感到被羞辱且不堪重负。年幼的孩子因为太过无助又无法抗议,甚至无法理解被虐待的不公,最终就会相信自己是有问题的、有致命缺陷的。因此,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父母的迫害。
最为不幸的是,在成年后,尽管创伤幸存者看似已经逃离了家庭,但是情况还是进一步恶化:他们总会被自恋的人吸引,这些人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虐待和蔑视他,所以他其实仍然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这种著名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强迫性重复或重演。
【战——自恋型】
他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也是父母心中的英雄。他的童年没有被恐惧和拒绝支配。但他受到了父母自恋式的期待:如果他做出为父母争光的行为,父母就会给予他些许表扬;但如果他的表现稍有不完美,父母就会收回对他的认可。于是,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全才”。他还被父母“收编”,一起把妹妹当作替罪羊,久而久之,相比于父母对妹妹的折磨,他对她的折磨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没能逃出父母的病态影响。寻找替罪羊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并且使他发展出一种自恋者的“第六感”——他能够探测出其他为家庭所害的受害者,并把这些人作为自己施虐的目标。
父母对他的利用和完美主义标准深深伤害了他,致使他成长为一个彻底的“自恋狂”和“控制狂”。他强势地试图去塑造他“爱”的人,就像他的父母塑造他那样。
【讨好——关系依赖型】
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他的同情心和感受力,他能敏锐地感觉到母亲内心的需求,并想办法满足她。这样做有时能让母亲平静下来,使她变得不那么可怕和尖酸刻薄。
多年来,他不断磨炼这项技能,最终他像是练就了透视眼一样,几乎能洞悉母亲所有的需求、心情和喜好。有时,他似乎能比母亲自己更先知道她需要什么。他变得非常善于平息她的怒火,有时甚至能得到她的些许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