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生有三种思路:第一条思路是,把问题生晾在一边,全力以赴带领全班同学前进,不去刻意关注和教育问题生,这是上策。这种思路最能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色彩——我主要是个教育者,而不是管理者。
第二条思路是个案诊疗,这是中策。日常管理不起作用,相当于吃非处方药不管事,只好个案诊疗,这就是教师像医生一样诊断一下这个学生到底有什么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就是一套调查研究,分析推断,然后开出药方的技术。
第三条思路是维持教师当“维持会长”,这是下策。
不要小看这一手,它可能很重要,为什么?因为实行上策的前提是教师上的课极具吸引力,绝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走,以上课为乐,被晾在一边的问题生不但没有市场,而且自己会有失落感。这是相当高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非同一般。 事实上很少有教师能做到,所以这种思路基本上是作为理想来提倡的,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主要采用上策教育问题生是不现实的。中策呢?中策是诊疗,这种思路比较好学,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但是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现实是真正能掌握这种方法的教室并不多,可见上策也好,中策也好,都不是很多教师马上能实行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眼前最现实的方法,或者说暂时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就是维持。
所谓维持,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问题生对集体,对教学的破坏作用,虽然不能改变他们,至少能稳住他们。寄希望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治疗,寄希望于未来生活对他们的教育。维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维持是一种艺术,也是需要动脑筋的。相对来说,这种不得已的下策总还算一种对策,不是无所作为,操作起来也比上策、中策稍微容易一些。
为什么会出现只能用下策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能力不够。二是问题生的问题太严重,三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很不给力。有时只要有一个原因足够充分,你就不得不维持,更不用说两个或三个原因叠加了。
不要以为维持就是无为而治,不是的维持也需要一套方法,要做很多工作。它有以下几项基本工作:
一、稳住班级基本成员
比如一个班四十多人,我先召集十个左右学生开会,这是一些什么学生呢?他们是最不起眼的,最老实听话的学生。一般是女生比男生多,我会对他们说:“我不要求你们管别人,我也不要求你们揭发别人,我更不要求你们和不良现象作斗争。我对你们唯一的要求就是管住自己,上课时不管班里怎么骚动,你们别动,不呼应那些破坏纪律的人就行了。我先谢谢你们。”这些学生稳住之后,下一次扩大一点规模,找15或者20个人来开会,稳住他们,你就会发现这个班的课堂一天天安静下来。因为问题生捣乱是需要市场的,没有市场他们就扫兴了,基本群众不跟他们走,大局就定安定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稳住班里的几个美女和俊男,找他们个别谈话,请他们帮忙上课做“木头人”。问题生在课堂上“耍猴”,如果有美女发出笑声,那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若美女们一个个面无表情,他们就大受挫折,青春期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恰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态做工作,但是要注意不要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要阻止他们课下的交往,否则就麻烦了。
二、要做妥协和让步
既然维持,教师就不要打算事事顺自己的心,对有些问题生必须给点儿“特权”,甚至开辟“特区”:比如有的不交作业可以不予追究,有的上课可以睡觉,看课外书,不能较真。那么其他同学学他的样怎么办?同学提出这不公平,怎么办?这就要提前私下加以解释,争取多数同学理解。我的经验是,此事并不难,因为学生显然都知道,得到这种“优待”并非光彩的事情,也没有多少好处。
三、不要与问题生撕破脸
即使以维持为宗旨,教师也不可能完全不理会问题中的错误行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要谈话,要批评,要惩罚,甚至要给处分,这时一定要掌握好火侯,别撕破脸。我的经验是,问题出现了,能不交学校就不交,能不给处分就不给处分。既然你打打算维持,就千万不要和他们较真,平平安安送他们毕业就行。
实行这种策略,目的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不负责任。正相反,是对多数学生负责。如果教师与学生恶斗不断,又不能取胜,整个班级就始终会处于人心惶惶的状态,那损失就太大了,教师的失败感也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