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是一个很焦虑的人,我深深地承认。
我清楚地记得备战期末的日子里,从爬床到睡着的那段时间是一天中最恐怖的时候。心跳像是为了重击黑夜,呼吸像是为了打乱空气,不安从心跳扩散到全身,又从呼吸爬进身边的缝隙。神经紧绷让我无法思考亦无法入眠,然后所有糟糕的念头都跑到脑子里,我即将到来的考试还有多少没有复习,我有多么思念家人朋友,我多么恐慌黑夜中不会出现却似乎无处不在的鬼,还有我失恋将近一年却无法释怀的焦躁。我觉得自己忽而被打散在黑夜中,失去自己的形状,下一秒又被一只手紧紧捏在一起,快要窒息。于是,我总是躺着半个多小时,猛地睁开眼睛发现精神依旧疲倦却紧张。
这时候我都会再拿出手机看看小说把眼睛看累了,或者看看老子的道德经试图放松精神,最后再折腾半个多小时才能昏昏睡着。睡眠质量依旧不高,无论何时醒来总是做着冗长又奇怪的梦,一刻也不停歇。
我有时候想这是为什么,这些征兆一定是提醒我有什么地方不对了,我每天早上起床后会去图书馆呆一整天复习考试,晚上回来吃饭的功夫看一两集剧放松心情,每天和老友聊聊天,和姐姐妹妹说晚安,经常和妈妈打电话,定期和爷爷打电话。我还经常整理心情,日记一周可以记上三四次,课程的阅读材料和闲书也做满满的笔记,对于其中的知识和思想个人也很感兴趣。然而,焦虑还是阴魂不散,让我觉得痛苦万分。
一两年前我开始正视焦虑这个问题,内心总是没有缘由地慌乱,早上醒来的时候,闲暇的时候,我将其归因于读书太少。之后便开始有计划地阅读,虽然阅读量和速度平平,但也一直在充实自己,专业类,哲学类,社会类,心理类。前段日子,有那么一周的时间,真的觉得内心特别的祥和,每天看一点闲书,好好学习,开心地和朋友联系,仿佛真的找到了生活的平衡,我以为自己真的悟了,得道了。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得那样顺利,考试压力的来临,轻易打破了我的平衡,我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加糟糕。
我想问自己做的努力都白费了麽?类似修行的这段日子成果难道全部毁于一旦?今天下午我安静坐在图书管里,盯着电脑屏幕,内心却咆哮怒吼,除了焦虑之外更多是对自己失望。
于是我花了一个小时扬扬洒洒写了几千字来分析自己焦虑的根源,小时候的不堪往事被挖出,尘封的记忆一下子冲出牢笼,自己写得痛哭流涕。小时候,被忽视的无力感一直占据着心头,于是十岁十五岁二十岁,我不断重复做着被歹徒、敌人、僵尸追杀冲进自己的家里却无人理睬我在说什么的梦,梦里我总是如释重负地回到家里,急得跳脚叙述发生的事情却没有在听时我不得不走出门继续担惊受怕地跑老跑去。在陌生的环境里,我无法释放自我,轻松谈笑,只有在特别熟的人面前,自我才会因为有了安全感而探出脑袋做着鬼脸。我无法面对时间的空白,无法面对一无所知的黑夜。回想着自己短短十几年的记忆,似乎从没有过安全感和内心的平静。
我以为经过这一番深刻剖析,我直面过去,情绪就会释放出来,我就会好起来。可是感动褪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平静一点,相反,和着回忆中的伤痛,情绪变得更加复杂和汹涌。
想起一年前看过一本书叫《如何才能停止焦虑开始新生活》,记得当时看过之后心情有所平静,于是我立马病急乱投医下了电子书。看了第一篇之后,果然有点效果。“今天不再,所以过好每个今天。”其实,只是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却那么不容易想通?
为什么我们明白了有些话不该说,却依然不由自主被愤怒控制?
为什么我们明白了时间的重要,却依然看着它溜走无所作为?
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做会让爱人难过,还是在事情一发生就完全失去理智?
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焦虑这种突触是如何慢慢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原因我几乎都一一释怀了,我不再为了被忽视而难过,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自己慢慢变得内心强大。可是如今却形成了巨大的惯性,我无法从这种强大的洪流中抽身。生活不知道被什么控制了,自己像玩偶一样在提线的操纵下,做出着反应。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最初是一种简单的反应机制、甚至保护机制,于是我们养成习惯,我们的身体在情景下自动应答,我们的情绪在词句、语气的召唤下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和惯性思维一样,情绪绑架了思维,使得我们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或者无法有创新之举,只能沿着古老的脚印,去走如今已经不适用的道路。
人们都倾向于各自思考问题的方式,一旦这种方式经过日积月累加固之后,我们很难跳脱出当时的情绪配比产生一种新的反应。正如当考试来临前我的平衡被轻易打破了,因为我以前考试前的焦虑感被唤醒了,这就是特定情境下特定的情绪配比。即使我之前的平衡似乎运作良好,但是毕竟没有形成新的惯性,尤其没有经历过外界力变化的考验,只是在无外力作用时平衡。
就好像损失厌恶会导致我们的非理性行为,但是从远古时期来看,确实弱肉强食的丛则法则下必须具备的特点。损失厌恶帮助祖先们规避风险、保障安全,从而顺利地繁衍下来。这种思维模式一代一代遗传给我们,如今多数情况已经不再适用,损失厌恶却依然在我们无意识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乃至人生。经济学家称之为"深层理性",我认为惯性这个概念更合适。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知到这种模式的存在。我需要知道焦虑是因为我们习惯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没有缘由的担忧。它很可能来源于理性思维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时儿童面对外界压力时的正常反应,后来理性思维建立起来之后,个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模式已经形成,理性思维如果良好运用是能够慢慢移除曾经非理性的反射,但是没有感知到这种模式就会被焦虑控制。我们要做的,是让理性思维感知到焦虑的不合理性并视其为敌人,形成新的思维模式,积极地对于现状采取新的反应。当这种模式被固化以后,此种外力便不再能够唤起焦虑,反而成为新平衡的一部分。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养肥了同情和怜悯,便不容易控制它了。
我并不否认感性思维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加丰富的色彩,但是理性思维确实是避免我们成为情绪的奴隶并保持精神独立的一剂良药。
所有事情都有其根源,细心观察,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便能轻易发现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相应改变,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炼金术士说,倾听你的内心说什么。焦躁也好,乱糟糟不清晰的呓语也好,都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应该正视它们,才能慢慢拨开这些冗杂的情绪和模式,真正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而我们所经历的这些焦虑或烦躁,无非都是外界加在真我上的负荷,长期满负荷运作会导致功能失常,真我不堪重负甚至更加隐蔽。和心灵对话的过程,就是按时清理负荷的过程,给自己一点新鲜空气,让自己向无负荷的真我再靠近一点点,让生活向平衡再挪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