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长城的标志景观---月亮门,塌了。
中央台,山西台,江西台……多家电视台以不同形式报道这一消息,网络新闻更是铺天盖地。据报道称事发当日,电闪雷鸣,风力罕见,导致山体滑坡,月亮门倒塌。事后,有关部门表示,采取应急保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损毁。
月亮门的倒塌,唤醒人们对古遗迹的保护,月亮门的身姿,储存你我对其永恒的记忆。
2015年五一假期,与朋友相约,从太原出发,向北二百公里,从广武出口下高速,只十来分钟便到达长城景区。沿着城墙一路行走,已经有一条新修的路向里延伸,也许在不久以后,这里也会像许多地方一样,成为现代人打造的景点。
这段长城,修建于1605年,西起忻州市代县白草口,东到朔州市山阴县新广武村,全长10公里,属明内长城。据说白草口段长城为锯齿长城,全部为名符其实的砖石包砌城墙。
随着清军入关,长城失去了其堡垒功能。近现代以来,砖石陆续被当地人拆了盖房,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大修防空洞的时候,大量的砖石遭遇洗劫,只留下夯土高筑,矗立于群山之颠,依然以捍卫者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
沿着城墙根下无数人踩踏出的小路前进,倾圮的墙体,裸露的黄土,无处不显现着朔风吹噬、雨水冲刷的痕迹。周围的残垣断壁,只有那稀疏的叫不上名字的植株年年岁岁守着它......
踽踽前行,时而登上长城极目远眺,人类从古老莽荒中走来,为了生存,为了自卫,或者说为了保家卫国,用自己的智慧凝结出这一道屏障。这里,有血汗交织,有号角呜咽,更有难以平衡的得到与失去。
古城墙蜿蜒曲曲, 倚险而立,望着它,似乎能听到历史渐行渐远的脚步,仿佛能看到戍边将士披星戴月的背影......刀枪剑戟,金戈铁马的光阴已成为过去,而墙角的斑斑青苔夹杂着丛生的枯草,依旧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曾经的模样。
阳光照射着逶迤的城墙,它们历经数百年风雨,是否有过怨言?是否依然不悔?事事流年,又有多少往事无法选择。朔风大漠,高山之颠,那烽火台,那敌楼,那垛口,那重叠的山峦,那沟壑中泛绿的树木……更有那曾经在这里行走的,无数活泼泼的生命,都只为了那份使命与担当......
从瞭望口远眺,颓圮的城墙静默着,似乎很难与雄伟的长城联系在一起。但它是真实的,饱含着战争与历史的残酷。长城外墙的青砖时有时无,但它坚实的地基,托起这不倒的神话,还有那丛丛枯草,守候这残砖断瓦,不离不弃……
再往前走,就到了月亮门,这里本是残存的长城敌楼的一部分,因其酷似月亮而得名。想起当年那些风餐饮露的将士,已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有人在拍婚纱照,或是洁白的纱裙,或是鲜红的旗袍,加上一对新人亮丽的容颜,却以斑驳的月亮门作为背景,是否在诠释一份守护?长城,守护着汉民族千年文明,守护着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家园。月亮门,是长城的窗口,是历史的窗口,也是守护的窗口。让千年的守护见证今日的携手,一份执子之手的浪漫加上永不放弃的誓言,月亮门,它做到了。
总喜欢去这样厚实的地方去走一走,仿佛可以亲身穿越古今,让自己的内心减少一点浮躁之气,沉淀一丝宁静与淡然。 “莫道已登最高处,万里长城无尽头”,走过一段,又走过一段,有山梁的地方,就有这样的城墙,就有悲壮的故事......如今,树木新绿,寒意尚浓,一切亟待复苏,如若来日点点绿意装扮,定会驱赶那份荒凉,重新注解那份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