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的路上,途径一个小山脉。青山起伏连绵。连日的雨雪竟使山间增添了不少雾气。这个景象和瑶琳仙境的韵味完全不同。是一种平静,不躁动。我时常在想,山顶有没有寺庙?寺庙里有没有和尚?和尚是在念经颂佛还是在拿着手机刷微博??
也有个问题一直很困扰我:为什么大多数寺庙都是建在山顶??是因为山顶比较安静还是说那个高度离他们的佛更近一些?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清静??菜市场和闹市是不是修行不来??也许时至今日,佛家最大的作用是劝人向善和祈福。不曾研究过,个人觉得佛家最大的特点是教人多思考。木鱼之所以为鱼,是因为鱼不闭目,象征佛祖日夜思考。很多时候信徒找高僧请教问题也是在解开一些个结,高僧的解答总结说来就是:去,别傻不啦唧这么轴,换个角度思考。
去过印象最深的寺庙有两座,一个是在永修境内名曰真如,一个是在边疆齐市名曰大乘。
真如寺,去的过程有点小波折,不做絮叨。虽然下山时也没能看到大雄宝殿,但依然很有收获。第一次看见了安静温和的和尚,目测不会功夫。他们都是三两人一组,每人一副扁担,两个木桶。去泉口担水,担到菜园,一瓢一瓢的灌溉。那种平静是真的由内心发出,不在乎茶淡食粗,不在乎早起晚睡。听游客说,天色晚了,可以留下吃斋饭,可以睡僧房,可以去听早课。可惜与佛无缘,与僧人无缘,就与卖香烛的有缘。烧了几把,便匆匆归去。但那景象深深烙在了脑海。之前,我一直觉得人是要修一滩静水。后来发现错了。是要修一滩活的静水。死水终会发臭,流水才能不腐。万事万物都能去包容不是到了境界,而是顺应了很多东西也说服了自己很多东西。实际上,该愤怒的必须保持愤怒,像鲁迅,像柏杨。
大乘寺。佛家说,渡己为小乘;渡人为大乘。时值盛夏,人很少,香火不旺。看到只几个和尚和一百零八罗汉。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座舍利塔。十几米高,塔身灰的已经开始发白,风刮卜奎,吹的发了白也是情理之中。塔上的那些铃铛看上去还是完好,风一动,它们也动。响声依旧清脆。许是歌颂塔中物主人的修行与品德。塞北,辽阔。是擅战民族的土地。当年,是怎样的一个苦行僧经过怎样的波折才建立了这座寺庙?更加不可思议的,它还是大乘。
是啊,任何的个人,任何的领域(比如政治,比如文化)都是一个苦行僧。不同的是,个人的终是一致的。领域却不同,无法预测他的走向,他的起始终止。我们能做的或许至多也只是去左右一下。但是,足够。就去努力左右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