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紀中,從王政轉向共和政體而引發的諸多問題暫時得到解決,無休止的以周邊民族為敵的自衛戰爭也告一段落。
往往外患平定了,被外患壓抑的內憂就會慢慢浮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市民與元老院為首的領導班子關於法律成文化的較量。在此之前羅馬是實行不成文法的,只有貴族熟悉條文內容,市民對此表示強烈的不滿,要求法律成文化。羅馬的市民就是羅馬的常備軍,打戰殺敵還得靠他們,於是他們就使出了殺手鐧——“拒絕服兵役”。對於戰事不斷的羅馬來說,元老院不得不讓步,決定派出考察團到已經實行法治的先進城邦希臘學習。
講羅馬人的故事,不得不提到希臘,那希臘又是如何成長的呢?
希臘文明經歷了四個階段:
克里特文明(BC2000~BC1350年)
邁錫尼文明(BC1350~BC1200年),著名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源自於這一時期。
希臘的中世(BC1200~BC800年),為期400年。
城邦國家時代(BC800年起),這一時期的希臘陸續進行了兩次海外殖民運動:第一次於公元前9世紀末到8世紀初,主要集中在小亞細亞西岸(現今的土耳其境內);第二次於公元前8世紀前後,從愛琴海擴張到整個地中海區域,其中包括義大利南部、法國南部、西班牙東岸等。
鹽野七生認為強大的希臘民族積極向外擴張源自於他們具有好奇心、冒險精神和獨立心的特點,但也同時因為這種性格,使其的殖民城市與宗祖國希臘的關係非常鬆散。希臘人從宗祖國帶去的只有希臘語和希臘宗教、希臘人的進取心和對獨立的執著。
相反,羅馬與殖民地的關係密切且有機,也令我思考這樣的結果是出於羅馬人怎樣的性格呢?--開放與包容嗎?羅馬的市民權接納任何地方的人民,參政議政就是一個很好的保持密切關係的手段。團結與務實嗎?也許相較於浪漫且富有獨立精神的希臘人,羅馬人更加踏實也團結吧。
說回希臘,這一時期最典型的城邦代表為雅典、斯巴達。(原來城邦是希臘人發明的國體)
雅典
首先,雅典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直接民主的呢?
王政:往往新國家成立的第一個政體都是王政,雅典也不例外。
贵族政体:公元前8世纪左右改为贵族政体,由9位执政官分管内政、军事和宗教,由贵族组成的长老会辅佐,由自由市民组成的市民大会却没有发言权。形式上的三足鼎立,实则是向贵族一边倒的政体,终将不会稳定太久。果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依靠工商业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与债务缠身的自耕农阶级愈发反抗建立在土地所有制上的贵族阶级。公元前620年,雅典法律成文化。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出身名门贵族的梭伦实行了改革。
1、减轻自耕农压力:制定了拯救被债务缠身的自耕农的政策并使之法制化;取消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为奴的旧制度。
2、权利与不动产成正比:所谓财产权利制。从出身决定权利进化到由财产决定,给新兴阶级提供更多的机会。政府要职按等级分配。
3、按财产分等级服兵役:这一点跟罗马一样,雅典分了四个等级,等级越高兵役越重。
有一种宿命总是与改革相伴相随。因改革而提升了实力的人们总是追求进一步改革。
雅典本身的土地比较贫瘠,同时受到其靠通商繁荣起来的殖民地之影响,雅典逐渐转向通商越来越多的钱开始投资动产。于是,以不动产分等级的政体已经不适合以动产为主的雅典人民。矛盾在梭伦离世后爆发了。
独裁政治:矛盾的爆发,却没人能解决,于是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其结果就是独裁统治,有人愿意也有能力上台,那大家就得听他的。庇西特拉图出场了,这一时期的目的只有一个——政治安定。在他统治的20年间,给雅典带来了和平与秩序,以及经济上的空前繁荣。我很欣赏盐野七生在这里的辩证思考——政体的好坏不是绝对的,其中因独裁政治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独裁者个人的才能与性格。罗马早期的王政制度就幸运在,大部分国王都有非凡的才能与性格。
民主政体:庇西特拉图的儿子显然没有父亲的才能,民众们无法忍受之下,最终在斯巴达的援助下被推翻了。公元前510年,雅典经济中心从土地转向了工商业,靠土地吃饭的贵族政体已不再适合现在的雅典,克利斯梯尼实行了多项改革,雅典终于于公元前6世纪实现了民主政体。
1、以居民区作为雅典的行政基础,有趣的是雅典市民开始按名字、姓氏和所在居民区名称构成,表示家族和门第的名称彻底消失。
2、市民大会权力得以强化,不再形同虚设。与罗马的100人一票制不同,雅典实行1人一票制。
3、沿用梭伦改革的四个等级,将以农业收入为依据转为无行业区别的收入,使得工商业阶级的权力进一步强化。
4、设立了500人会议,其议员与议长皆由抽签选出。这种不分出身、财产、才能的选举,也为雅典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5、陶片放逐法,为了防止独裁而进行的奇葩改革,超过半数市民在陶片上写了同一个人的名字,那个人就要放逐出雅典10年,当不会感到羞愧,因为其不会失去市民权也不会失去财产。很多有才能的人都莫名其妙的被放逐过。
其次,雅典与罗马有何不同?
最大的不同,也是导致雅典与罗马走向不同结局的就是市民资格的范围。越来越民主的雅典却变得越来越封闭。巅峰时期伯利克里时代,必须父母双方都是雅典人才有资格取得市民权。而罗马,只要被同化就可以获得市民权。一个越来越固化、一个越来越有新活力;一个越来越小众、一个越来越扩张。分析下来,我认为雅典的衰落跟其直接民主息息相关。
全体市民都拥有权力、一人一票——1、导致不得不控制有市民权力的人数,如何控制呢?只能认血统。2、导致执政效率低下,有强烈独立意识又擅长辩论的雅典人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3、参政者参差不齐,所有统治团体都由抽签选出,无论多么无知,都会受到绝对的尊重。这种普及到每一个人的民主,虽然看上去非常开明,却有着效率低下、无能之士治国、乌合之众做决策的弊端。
斯巴达
斯巴达勇士,是在读这本书之前对斯巴达的仅有印象。雅典、斯巴达这两个最典型的希腊城邦,却是极不一样的民族。与面向大海的雅典不同,斯巴达位于需要翻山越岭才可到达的内陆地区——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在几乎所有城邦都受雅典影响转为民主政体之时,斯巴达始终坚持贵族政体,民族是划分统治与被统治阶级的唯一指标。斯巴达有三种民族——统治阶级的斯巴达人、没有参政权的皮里阿西人、农奴希洛人,其人口比例为1:7:16。我从来没有想过人口比例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1、从起初安内变成军事国家。极少数人口要长期稳定统治一个城邦,凭什么?凭强大的军事能力,这也就奠定了人口只占1/24的斯巴达人必须专事军务,始终保持自己的强大与统治地位,而只能将农业和工商业交给被统治阶级。斯巴达人专事军务到什么地步呢?
生活上——从出生开始就要接受严格检查、不够健壮的就会遭到遗弃;7岁之后脱离父母开始集体生活,以培养合格战士为目的接受严密教育;20岁到60岁之间服兵役,30岁之前即使结了婚,晚上也要回到兵营,兵营不是一栋建筑而是帐篷,30岁之后才是独立市民可以与妻儿在室内建筑里生活。
精神上——无论男女都要裸体接受训练,所谓的越掩饰就越容易产生邪念,性这种东西在斯巴达只能 被看作是生产战士的手段;不允许曲高和寡的书籍与喋喋不休的谈话,以至于至今在意大利仍将沉默寡言的人称为“斯巴达式的”人;不认可心存疑虑浮想联翩;美德就是勇敢、服从和有爱国心。
2、少而精。满足服兵役要求的斯巴达人不会超过一万。却就是这样一万的精锐士兵令斯巴达成为雅典的最强劲敌,可想而知要成为这一万人之一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3、二党制。斯巴达政体由国王、长老会和市民大会组成。国王有两位世袭,同时执政有别于一位国王,故为二党制。市民大会由30岁以上的斯巴达人组成。长老会议员共30人,28人由市民大会选出年龄在60岁以上,加上国王2人。
改革失败会置一个民族于死地。即便成功,也会决定一个民族的风格,由此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绝不可草率从事。
斯巴达除了战士什么都不产。哲学、科学、文学、历史、建筑和雕刻,没有留下任何一样东西。非要说留下什么东西,那就是一个词——“斯巴达式的”。
令我想到急功近利的追求一样东西是否真的有意义,兴趣才能有所创造。但很多时候由不得我们自己选,局势与背景造就了一个民族,一个人。
斯巴达与罗马又有何不同呢?
虽然两个民族都将质朴与刚毅看作美德,但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斯巴达固步自封,罗马从建国伊始就包容开放,不断促进民族融合;斯巴达人过着军队的生活,罗马士兵的生活和普通人完全一样;斯巴达贪念私有财产会遭蔑视,罗马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目的建立。
也许罗马人认为,维持秩序无须像斯巴达那样剥夺一切自由,保卫国家不必像斯巴达那样倾全力培养士兵。他们或许注意到了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很适合防守,却容易阻碍发展。斯巴达虽有秩序,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