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一则消息被很多人传播。标题是:网传红杉资本撤资,一亩田突裁1500人,八成员工被裁掉。对于朋友圈的消息,我向来都是将信将疑的,因为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太便利,而消息的发布者也许有着自己的利益或者角度,这些都无从考证。所以,对于标题的内容,是否是红杉撤资?是否是裁了1500人?对我来说,也无心去了解。只是,从内心当中,觉得这样一则对于一亩田这样的消息,内心有些小的不安,虽然知道其实是迟早的事情,但也没有想到高峰到低谷是如此之快。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对其抱有这样的态度?
其实我一直认为事物是守恒的。过去有了太多的赞誉,甚至不切实际的赞誉。这些能量到有一天一定会还回去的。正所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看看过去一亩田这家2011成立的创业公司创造的“传奇”,80后创业,月交易额99.88亿,成立四年增长2000%,公司估值一月一涨。
而一亩田对于融资过程的描述也让人觉得无语:“以前投资人对一亩田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BP都没有,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是创业者的数据太好、故事太会讲、还是投资人头脑发热,拍脑袋做决定?我觉得都有可能。风投们以为看到了一个新的金矿,至少是一个可以讲故事的金矿,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有这样一段表述,“一亩田交易规模今年年底将突破1000亿,而阿里巴巴去年的农产品销售额是480亿,到明年年底,一亩田至少能达到5000亿,或将冲击一下10000亿。”
历史有时候还是有很多巧合的。看到这个“放卫星”般的神话的时候,我想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创奇。在今天,一个个创业的神话在刷新着记录。也让许多创业者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做神话故事在勾勒。
仅凭一个想法,就开始用资本市场喜欢的套路出牌,而风投们也渴望在有生之年找到一个阿里巴巴、滴滴打车,于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赌博就开始了,有时候投资人不知道故事的真相,有时候甚至可能在一起编故事,让下一个听故事的人接棒。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虚报融资金额的故事发生。只要能持续有人接棒,从A轮排到F轮,也许还可以往下排,就看你会不会讲故事,投资这事本来理性的成分不多。更何况土豪都等着一起去纳斯达克敲钟呢?所以,事物原本应该有的边界变的无限延展,人的胆子越来越大,风险早就抛之脑后。
从另一方面,朋友圈里创业成功的故事太让人心痒了,对于动辄融资千万美金的新闻,让大学毕业后拿几千元工资上班的人怎能耐住寂寞呢?美其名曰,为了梦想。也有太多的大会论坛,打着梦想的旗号,做着与梦想无关的事情。
试想,刚刚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如果在一家公司里,也许只是担任一个基础的岗位。如何能胜任立马管理着几千万的自己,上百号的员工,庞大部门组织体系。我们可以说,边做边学,这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失败的又何其多。我见过创始人看不懂财务报表,不知道管理流程是什么,更不知道如果管理不同年龄,背景的员工。因为,这些都是第一次。如果没有好的帮手,助手,这无疑是赌博,也是对员工的不负责。这也是,为什么媒体总是津津乐道于蔡崇信对于马云的价值,我相信这个价值是非凡的。
一亩田,是有代表的一个案例。但绝不是最后一个案例。创业的风潮还会继续下去,只是我希望每一位上路的创业者,在义无反顾地高速上路的时候,要思考一下驾车的技能是否已经合格,或者有人在你的副驾驶。